Tag: 教会论

  • 无教会的基督徒?(陈世贤)2023.02.08

    新型态的教会(或基督徒群体)没有立论严谨的教会论,但它们以存在的形式来承载一种我们过往没有的教会想像。这些基于处境而发展出的教会形式,应该可以指出传统教会在思考“什么是教会”时,所没注意到的盲点。

    阅读全文…

  • 刘同苏 本文原刊于《举目》52期        2010年,我两次回国,行程中特别关注了A和B两城的教会事工情况。观察两个城市的教会发展,可以发现城市家庭教会正在面对新处境、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 A城印象:新都市人,新城市家庭教会         都市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文化。         都市化是文化的变迁,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市化必然伴随着人口的迁移。都市像一个磁石,将以往散布在农村的人吸引过来,高密度地聚集在都市里面。         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60%来自农村。在这方面,A城与北京或上海的情况类似。在大街上行走,仅仅依据衣着和口音,就不难看出,A城本地人已经不占多数了。而那些外来人口,并不是在A城“暂住”的过客,而是为A城社会文化做出贡献的居民。         笔者在A城,光顾过4种类型的餐馆,分别是:所有食物价格都在5元人民币以下的最廉价的面食店,门面简陋的低档餐馆,有一定装修的中档餐馆,以及装潢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高档餐馆。这些餐馆的经营者来自苏北、安徽、东北、四川,就是没有本地人。          这种情况绝非局限于餐饮业。一位民工教会的传道人,自豪地告诉笔者:A城所有新建的大楼,没有一栋不是外地人建造的。如果外来人群已经在A城的建设里面,发挥着如此大的作用,并构成A城文化的组成部分,难道他们还不是A城人吗?         “农民工”或者“外地人”的称谓,明显带有贬义的味道。工人就是工人,为什么要在“工”前面,加上“农民”两字呢?对农民出身的强调,不正显示了城市的优越感吗?他们住在此城,并造就著本城的繁荣,为什么还被冠上“农民”的头衔呢? 几种不同的类型         在A城,笔者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会。A城并没有悠久的教会历史,本地人信主的不多,由此,本地人组成的教会并不多见。人员最多的是民工教会。        A城的民工教会有两种类型。一类以传统农村家庭教会的大型团队为背景,即与故乡的大型团队具有结构性的联系,人员多来自同一省份,建制相对完善,具有传统农村家庭教会的固有风格。        另一类是民工弟兄自行建立的,与故乡的教会没有实质的联系。此类教会的成员,常常比较多元,来自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教会传统,结构较为松散,但在教会建制与神学理念方面,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最后是白领教会。白领教会的主体是新A城人,间有本地人,主要是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商人。此类文化成分的人,比较容易被本地人认同, 也比较容易建立本城意识。白领教会的教导体制与治理结构都比较完备,明显带有“北京模式”的印记。另外,在校园里面还有一些独立的,或以福音机构为背景的 学生团契。 没有真正的连接        尽管A城的一些大教会之间,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总体来说,A城的教会并没有真正连接。主要的障碍,既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也有教会传统方面的。例如在社会文化方面,虽然大家都在A城,各教会却仍称为“温州教会”、“安徽教会”、“河南教会”……         最富有的当然是温州教会。温州教会与故乡的教会有着严密的组织关系,结构完整,财政资源丰富,有定型的神学传统与教导体系,具有强烈的组织扩张意识(但不一定是传福音的意识),其成员多来自工商业背景。         在温州教会里,有文化的优越感。无论有多少人在场,只要两个温州人遇见,他们只肯使用温州话。这种执著是有象征意义的,就像上海人只肯使用上海话,俄国贵族非说法语不可,那是优越身份的显示。这已经足以将温州以外的人,阻挡在温州教会以外了。         在安徽教会与河南教会那里,则是文化自卑感,好像自己低人一等,高攀不上本地人。 本地教会则自然有地利的骄傲。         当教会领袖聚会的时候,笔者提到了社会文化对教会连结的阻碍,结果立即听到本地教会的领袖谈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外地人涌入本地造成的伤害(卫生问题啊,偷窃啊,等等)。         可是,笔者不禁要问:我们不都信主了吗?两下之间的墙不是被基督的十字架拆掉了吗?为什么同在A城的教会里面,却还住在各自的故城之中呢?在信主以前,我们不都是罪人吗?谁又比谁更低呢?在信主以后,我们不都是上帝的儿女吗?谁又比谁更高呢?         如果本地人的教会与外地人的教会,都不能彼此连接的话,如果我们的生命,不能突破尘世的地域文化隔阂的话,谁又会相信天国的超越性呢?         每一个来到A城的外地人,都是基督请来的客人,接待他,就是接待基督;每一个来到A城的慕道友,都是上帝托付给我们的福音对象,不向他们传扬福音,我们就在上帝面前犯下了渎职罪。 影响寓于回应中         不过,好在已经有安徽的团队,有意识、有计划地向本地人传福音。还有一家温州教会,走出了原有的教会系统,开展不限于温州人的福音事工。目前,该教会的成员的构成,是温州人与本地人各占一半。这是以它地教会资源开辟本地事工的另一种方式。         不仅是A城,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每一个城市的教会,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不能回应这一挑战,教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教会对世界的影响力就会减弱。但挑战就是机遇,教会对新型都市文化的影响力,就寓于对挑战的回应之中。         在都市化浪潮的激荡下,各种社会文化成分正在碰撞和融合,最终形成新型的都市文化。如果凭借属天的渊源,教会能够先行将不同地缘文化背景的弟兄姐妹,融合为属灵生命共同体,就可以为世界提供榜样。 B城再游:深化教会生命,实化教会结构        …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53期 范学德 如音姐妹:        我读了您在《举目》50期上的《对教会的八个困惑》。        我曾问过同样的问题,我也失望过,我还在寻找的过程中,但上帝恩待了我。         大概都一样吧,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深深的渴望,渴望那完美无缺的天堂。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渴望,所以,我们才追求;也所以,我们才失望,甚至绝望,因为,我们在人间看不到天堂。 我绝不再流浪         我是1991年秋,第一次接触教会。那时我到美国不久。         在教会中有那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唱赞美诗,第一次听讲道,第一次查经,第一次被称为慕道友,第一次听牧师说:“让我们低头祷告!”我低头了,但没有祷 告。还有,在聚会结束后,第一次有那么多的人来向我问好……我真的以为找到家了,疲惫的心从此可以安息,怀疑为信仰所代替,爱的洪流冲走仇恨和一切污垢。         但是,没有多久,我就失望了。我在教会中看到了黑暗,并且,不止只一处,不是一时。         那时,我甚至为我在教会中发现的黑暗而自豪,认为自己目光锐利,正直,不虚伪,认为你们基督徒信了主也和我没什么大差别,半斤对八两,五十步笑一百步,彼此,彼此。         过了很久以后,我信了主之后,我才问自己,我到教会来要找什么?看什么?得到什么?上帝把我带进教会的目的何在?         不错,教会是有毛病,哪一间教会都有毛病。这些年间我去过许多华人教会,迄今为止,完美无缺的教会,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一个也没有。但我问自己,我到教会来,就是为了找毛病的吗?如果我的眼睛只看得到垃圾,看不到别的,那么,是我自己出毛病了,我把自己变成了垃圾筐。         天父要我看到什么,圣子耶稣基督要我看到什么?当圣灵感动我时,我在教会中看到的是什么?我问自己。         慢慢我看到了,教会是“神的家”,是上帝赐我的家。生活在这块大地上,神只给了我这一个属灵的家园。         我本来也属于无家可归的族群,衣衫褴褛,心灵破碎,罪孽深重。然而上帝没有嫌弃我,他祂把我从那群人中呼召出来。他祂说,孩子,回家吧!         如因姐妹,你知道吗?当我在祷告中用儿语轻声呼唤“爸”时,我泪流满面。“爸,我找这个家找得好苦!”         从此立志,无论教会如何不完美,我绝不再流浪。         是主耶稣为我们在地上设立了教会。为了我们不再流浪,祂从天上流浪到人间;为了我们与上帝联合在一起,祂在十字架上甘愿自己与天父分离;为了我们的生,祂去死;为了我们纯洁无瑕,祂自己承担了我们的全部罪孽和污垢。         爱耶稣,不可能不爱教会,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 “身体只有一个。”         耶稣基督“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参《歌西》1:18 《新译本》)         这话重得我不敢相信,我何德何能,居然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我空空如也,钱财、权位,与我无缘;青春、朝气,早已随风而逝。然而,我竟然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可以与祂同受苦难、同享尊荣!这一切,不是我可以想像象的,也不是我配得到的,是主赐给我的恩典。         当年,圣奥古斯丁想到这一点时说:“让我们欢乐吧!让我们感谢上帝!因为祂不但使我们成为基督徒,也使我们成为基督自己。弟兄们,你们曾否留意,上帝给了基 督作为我们的元首,是赐给我们多大的恩典?你们踊跃喜乐吧!我们已经成了基督。既然祂是头,我们是肢体,祂和我们就成了完整的人。”         如音姐妹,相信吧,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我们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凭著信心相信这一点,凭著上帝的应许相信这一点!除此之外,人间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用整个生命来相信的了。         相信了,我们对教会就会心存感恩。我不知道别人,但就我来说,我是通过教会才找到了耶稣基督。在教会中,我才开始学习圣经,才知道了自己是罪人。一句话,没有教会,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徒,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基督徒。         昨天,主日崇拜结束后,一位姐妹又送给了我家一袋子小西红柿。柿子甜,兄弟姐妹的爱更甜。多年来,正是兄弟姐妹的爱,使我触摸到了上帝之爱。而他们之所以爱我,正是因为他们首先为基督所爱,并且这爱成为他们生命的动力,使他们可以与人分享上帝之爱。         这一切,使我看见了天国,它就在我们中间,虽然还不完全,但是,那一切都是从天上来的。天国就在此地,就在此时。 挑毛病?还是种花?…

    阅读全文…

  • 倘若你对一个从未接触过基督教的中国人说:“我明天要上教会。”他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讲什 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中国人听过寺庙,但不知道“教会”是什么。

    阅读全文…

  •   “现在的教会,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该为之流泪的有二项,该为之长叹的有六项,它违背真理、不敬上帝的地方不可枚举。有人说华人教会在复兴,这不是愚昧就是骗 人……火种放在木柴下,没起火的时候,人躺卧其上,还以为很安宁,教会现况,与此无异。本末颠倒,是非不分,任意妄为,违反圣经,怎么能说是复兴?”

    阅读全文…

  • 旧约犹太人的会,对犹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出埃及记》开始,我们就看到“以色列的会”,这个会是全体以色列人“属灵的家”,是维系他们纯正信仰的纽带。人若被赶出这个会,必受到全社会的唾弃。

    阅读全文…

  •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主义,一些基督徒也深受这种思想影响,于是就出现了“孤独的基督徒”——他们从一间教会跳到另一间,或者只是偶尔去一下教会。他们觉得,自己在家读经、祷告就行了,不用委身教会。甚至不参加教会,也能成为好基督徒。

    阅读全文…

  • 当你发掘你们教会所重视的价值时,你怎么知道它们是正确的?美好的价值应当符合至少7个标准。

    阅读全文…

  •    是的, 在上帝慈悲的照护下,教会确实是提供安慰的地方,是敬虔价值的温床,属灵敬拜的舞台,关系的有机体,是基督徒享受所有丰富益处的地方。但教会不只是我们基 督徒可以经历这些额外福分的地方,更是其他人可以遇见耶稣基督,被圣灵掳获,归入永恒国度的地方。就像耶稣所说的,教会的存在是“要去寻找拯救失丧的 人”;教会不是从事娇养溺爱的事业,而是寻找堕落的人,并且为了接触外人,无视于自己的不便;教会的存在是做耶稣所看重的事,也就是祂自己所行的事。

    阅读全文…

  • 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因地域有各自的文化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深刻地影响其信徒信仰塑造的过程,以及教会牧养的方式。了解这些环境的影响,以及社群文化的独 特性,对于认识并有效牧养华人教会,是相当重要的。笔者有幸在台湾牧会近9年,其后又在美国事奉近9年,在此不揣浅陋,曝献这些年(主要在北美华人教会) 的心得,与主内同道一同探讨思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