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养子女
-
即便是基督徒,也避不开儿女成长中的烦恼。如何活出福音,比我们说什么是福音更重要
-
当孩子会觉得父母好烦的时候,孩子的心态需要调整,父母的教养也需要调整。孩子不耐烦的原因,大多来自不成熟的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等。另一个原因,则是缺乏适当的管教。
-
在家庭的旷野中,我重新认识神,也重新认识我自己。
-
听上去这简直骇人听闻──父母皆祸害! 此语一出,直接撞击中国的老话“没有不是的父母”,让几千年“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开始颤动。孩子们,难道要反了不成?
-
“望子成龙”的文化,让中国父母成为世界上最奋力栽培孩子的家长。而“教子有方”、“孟母三迁”等,又让中国人相信,孩子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塑造,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式,以满足自己的心愿。
-
《举目》55及56期,先后登了3篇有关“家庭学校”的文章,非常精彩、深入。笔者不揣浅陋,愿意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做一点回应。我与先生育有一儿一女。他们都拿了奖学金唸私立大学,目前已毕业,有充实、愉快、有意义的工作。薪水不高,但可以自立。
-
好友是虔诚的基督徒,信主后,人生观丕变——在我看来,变得有点奇怪。她的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家里学习,没有出去上学。刚开始时,我们都以为,她不满意美国公校水平低,干脆自己教,以便培养孩子提早上哈佛或史丹佛。后来才知道,她要用圣经来教导孩子,免受无神论、世俗人本主义的污染。
-
孩子死亡或失踪,我们立刻能知道。但是,孩子心灵的离去和灵命的死亡,我们父母却不容易察觉到。根据肯恩·汉姆(Ken Ham,基督教机构“答案在《创世纪》”Answer In Genesis的创办人)的观察,每年有70-80%在基督徒家庭长大的年轻人,在上大学后,很快就不再去教会了,也不再持守信仰了。他在《早已离去》(暂译,Already Gone)一书中指出,这些孩子的心,在上中学时就已经离去了,他们早就身在教会、心在世界。
-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许多从小在敬虔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远离了神?此问题,若不深思人的罪与神的恩典,若我们没有让孩子从小看见“十字 架讨厌的地方”(the offense of the cross,参《加》5:11),那么就别奢望他们能够真正认识神,爱祂、敬畏祂。
-
在911事件的阴影下,我想2002年美国最伤痛且感到羞辱的父母,大概是法兰克与玛莉琳‧林道夫妇(Frank Lindh & Marilyn Walker Lindh)了。他们的儿子约翰(John Walker Lindh)自小是资优生,但是从11岁起生病,且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一再转学。于是,父母决定把他留在家中自己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