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文化使命
-
救赎就是上帝对我们的“再造工程”。想像我们是一个破碎的艺术品,失去了它原有的功用,上帝在祂的工作室里,重新改造我们,成为全新的杰作,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
在上帝的创造里,人与生态环境,人与社会文化,人与森林,人与农作,人与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齿唇相依,不可分割,托尔金的作品清楚反应了这一点。
-
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社会世俗化加剧,传统价值分崩离析,针对这样的现象,基督教圈内频频出现“文化使命”的呼声,而“基督徒应主动关注社会和文化”的话题,也在华人教会中引起巨大的回响。
-
有人说,“后现代”是一个众说纷纭、没有权威和标准,以及“不信”的时代;也 有人说,社会进一步后现代化的趋势是:“常识被边缘化,而所谓‘深奥知识’却被赋予无上权威。”遂特博士(Leonard Sweet)却在《鸽子型教会》(Soul Tsunami;中译:校园)一书中指出,这根本是弄错了!
-
要把圣经的世界观注入中华文化土壤,基本上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文化宣教士”必须与教会紧密合作,同心作战。另外,台湾的文化土壤主要受“灵觉主义”世界观 所影响,神州大陆则整体受“自然主义”世界观主导,两者有所不同,因此在从事文化宣教时,策略和目标也有所不同,这也是进行文化宣教时必须注意的。
-
对宗教信仰陌生的人,可 能把基督教与一般的民间信仰等同,对教会里的神职人员缺乏尊敬。但是对许多认真的基督徒而言,宣教士和牧师是他们观念中最圣洁、最高尚的职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讲道高”的心态。其次是青年团契的辅导和福音预工者,再其次是医生、专业人士、家庭主妇(夫)、蓝领阶级。等而下之的大约是政治人物,律师和娱乐界了。
-
“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人与人之间认识交往的背景。人们多以“工作的成就”来衡量自己或别人。现代功利社会里,“工作”变成了“身价”,“成就”成为“标签”。
-
相对于自然界种种动物,人类算不上强者: .论速度──跑不过兔子, .论嗅觉──比不上野狼, .论视力──输给老鹰。
-
《举目》杂志将借着这个“思潮交锋”的系列,从社会制度、教育、法律、对生命的态度、科学主义、心理学、政治学、福音派的心理转换等角度,分析和检讨这些主要 思潮的历史轨迹,其世界观的交锋,和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希望,第一,能够洞察历史的教训,第二,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并能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这或许也是所有讨论“文化救国”的人不可忽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