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曾思瀚
-
是否要采用家庭学校?它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需要考虑好几个因素。
-
华人教会中有人受伤害的时候,常有基督徒引用《马太福音》18章,劝受害的一方原谅伤害者。当公众人物公开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仍有基督徒引用同样的经文,试图私下或内部解决问题……
-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西方读者来说,《马可福音》8:34所蕴涵的经文意义,似乎显得生疏又遥远。然而,这节经文的存在,是超越时空与文化界限的。它要求历世历代、各国各方的读者,不但理解、领受经文的涵意,并且在经文的实践上付诸行动。
-
作者认为要读出《使徒行传》中无比丰富的讯息,必须同时阅读路加所写作的前卷《路加福音》。这种文学式的平行阅读方法,有助于读者看出,《使徒行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能够呼应耶稣个人的生命历程及使命。
-
笔者在前几期的《举目》中,介绍了宣讲学教授朗基(Thomas Long)在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钻禧白箴士讲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上,分享的宣讲技巧等。本文继续要探讨的是宣讲的性质。
-
当我们说故事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向度:第一个向度,是圣经经文中,叙事者讲述故事的方式。第二个向度,是宣讲者说故事的方式。这两个说故事的向度,既 是艺术性的,亦能帮助宣讲和听众沟通。当我们考虑一篇讲章的表达方式,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向度,看看这一篇讲章能否兼顾两者。
-
我和朗氏都认为,宣讲者必须兼顾释经及修辞。无论是讲座信息,还是私底下的交流,我都从这位教牧前辈和学长身上获益良多。故此我撰文写出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盼引发更多讨论,或可解决一些困扰不少宣讲者的问题。
-
2011 年8月,我有幸担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钻禧白箴士讲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钻禧”意指庆祝香港浸神60周年院庆)的主持,与朗基教授(Thomas Long)交流宣讲心得。
-
在学术界,我每天接触不同种族、神学立场、宗教,甚至不同性向的人。它是我们孩子将要面对的世界的缩影。为了面 对各式各样的人,我们必须对他们所知道的有真正的认识。在我所处的这个狗咬狗的世界里,理念是很重要的。任何人对他人理念的讽嘲或曲解,都是不智的。轻则 是让人皱眉,而最糟,会毁了一个正在起步的事业。
-
教会的弟兄姊妹未必是人人主动聆听的。而消费者主义的影响, 使有些会众只希望宣讲生动有趣,并不期待宣讲带来什么深刻的反省。这种想法,甚至影响了不少传福音的人。渴想认识真理的人,都必须善用理性去聆听宣讲,并反复思考宣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