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服侍见证

  • 悠悠五千载,莘莘学子心。 基督救赎在中华,恩泽我学人。 圣工辛苦事,主爱情愈深。 培训学神恩膏在,吾辈成新人。

    阅读全文…

  • ,

    感念戴绍曾牧师

    陶璟 本文原刊于《举目》39期       对一位素未谋面的牧长,不能用“追忆”这个词。然而这位敬爱的长者,确实在我的信仰历程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最初是在中国,初信不久的日子,我听到了戴德生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和“信心”连在一起的。        到加拿大之后,终于听到了“戴德生的曾孙”戴绍曾牧师的讲道录音,是讲戴家几代后人的事奉。我被他一如先祖的宣教热忱深深打动。从他温文尔雅的纯正国语,我甚至听出点中西合璧的感觉。他的话,更充满圣灵的鼓舞力量。         戴家几代人的事奉,令我深深敬佩。“戴家”每一代后人,都没有顶着“戴德生”的光环沽名钓誉,而是真正谦卑舍己,像戴德生一般,效法耶稣基督的生命,默默地甘心牺牲、奉献。        戴牧师提到抗战期间,他的母亲因事奉,不得不与儿女分离。有一次母亲跪在地上无法祷告,神却用一句话亲自安慰她,使她回到事奉中去:“你顾念我的事,我就顾念你的事。”        他还提到“Uncle Eric”,即奥运冠军、忠诚的宣教士Eric Liddel。在他被关在潍县集中营的时候,Uncle Eric成为这些远离父母的宣教士子女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也成为他们苦难的青少年岁月中,最好的榜样和导师。        我很遗憾自己只听到戴牧师的录音,错过了他的讲道。不过心想,在多伦多这样的地方,机会应该还有。等下次吧。        从那以后,戴绍曾牧师,这位可亲可敬的牧长,对于我也“个人化”地亲切起来。我开始怀着敬意,注意他的事奉和教导,隐隐地盼望,有一天神会自然而然地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亲眼见到“挚爱中华”的戴家后人,也向他们学习美好的、代代相传的生命。        2005年10月,我踏上了外祖父的故乡镇江,寻访戴德生的遗迹。在传记中,读到文革后重新发现的戴德生墓碑上的铭文,我无法不把他埋葬的地方,与我外祖母求学的教会学校和母亲出生的小巷联系起来。        这一次的寻访,成为我的朝圣之旅。惊讶地,在那墓碑所在的镇江福音堂的玻璃橱窗里,我看见了戴绍曾牧师祖孙的照片。原来,那一年正是戴德生牧师归回天家100周年记念,他们来此寻访先祖的历史足迹。        看着他们祖孙三人,在戴德生墓碑前,和扬州教案那口井旁的合影,一种迥异于平常的历史感,带着崇敬油然而生。这是生者与生者的相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不是死人的神,而是活人的神。        当我与父母站在戴德生墓碑前合影的时候,身后是戴德生那双目炯炯有神的照片。当时还不信主的父亲,令我吃惊地说了一句:“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让我有一段安静的日子。或许我又错过了戴绍曾牧师在多伦多的讲道。我没有刻意追求,相信神有最好的安排。因为,我盼望见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渴望那感动戴家五代的灵,加倍地激励我在崎岖的天路勇敢前行。         直到有一天,一位姊妹告诉我,要为戴绍曾牧师祷告,我才知道他病重。我心里一沉──我还是盼望见到戴绍曾牧师、听他讲道啊!我更盼望神将他忠心的仆人留在地上更久一点,让许多像我一样的无名小辈,从那美好的榜样和属灵传承中,得到生命的激励。        我最后一次听见戴牧师的消息,是他已经出院。我不禁松了一口气:我或许还真的有机会见到他呢。       因此,当我看到戴绍曾牧师于3月20日安息主怀的消息,我感到意外,也感到一丝惆怅,虽然我知道这是好得无比的,他去的是更美的家乡,或许已经见到了他素未谋面的曾祖父,那是多么美好的场面!        再回首看地上的自己,我知道我永远不必再等待聆听一场戴绍曾牧师的讲道,但他在我这个他素不相识的信徒生命中留下的痕迹,会存到永远。         我知道,他的生命不会戛然而止,会继续激励著现在和将来的人,如同他的曾祖父一样。“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这宝贵的属灵家训,他已经忠心地继承和传递,他的儿女也必传承下去。那公义的冠冕,也必为他,为一切爱主的人存留。 作者来自中国,现居多伦多,为神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