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兰君
-
言语在生活中很重要,我们用言语与人交流、表达自己。
-
这段经文,让我想到一个成语“星火燎原”。这个成语是指新生事物在开始时虽然势头微弱,若放任不管,就能迅速蔓延、失去控制,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基督教不是说人因信称义吗?这里似乎与因信称义的福音不相符啊!
-
可惜人都喜欢凭外貌认人。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按外貌待人是人的通病,基督徒也不例外。
-
雅各却提醒我们,偏心不属于上帝的教会。我们“不可按著外貌待人。”
-
本文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原刊于2020.03.13 兰君 经文:“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是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犯了众条。”(《雅》2:8-10) 在一场国际男子4×100的接力比赛中,美国队运动员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因为他们总是在该项比赛中夺冠,而且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两棒下来之后,他们就遥遥领先,最后,他们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全场欢声雷动。 然而,裁判发现他们当中的一名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有一步踩出了跑道,根据比赛规则,美国队不但没有拿到第一名,他们的比赛资格都被取消了。 这就是规则的严肃性。国家的法律也是这样。一个人无需犯足所有的罪,只要犯了一条,或盗窃、或纵火、或杀人,就是触犯了法律。上帝的律法也是这样。 因为罪,我们落在了上帝的审判与惩罚之下。“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时,我们的罪已蒙上帝赦免,因为耶稣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付上了罪的代价。如今,我们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但这么说,不是表示律法对我们没有意义。 如何遵守律法,在今天读到的经文中,雅各提醒我们要爱人如己。爱人如己,就成全律法。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4)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8-10) 这个世界上,人们相信“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他们活在相对之中,就连有些基督徒也不例外。 新约时代,许多犹太人相信上帝的律法的每一条,都是各自独立的,只要所遵行的律法、条规多于所违背的,最后的结果便是功大于过,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悦纳。今天许多基督徒也是如此,他们认为遵行上帝的旨意,只要达到60%、或者只要及格就好了。 然而上帝的评分方法却不是这样。在上帝面前,我们所交出的答卷只能得到两个结果,0分或100分。正如雅各所说,当我们触犯一条时,我们就触犯了所有的律法,结果就是0分。看到这里,也许我们会说:“上帝未免太过分了!怎么如此苛求呢?!” 我们常常会把罪分成不同的等级,以为只要在那些重要的事上没有犯罪,在一些小事上犯罪,便没有关系。于是,很多人“大罪不犯、小罪不断”。以貌取人?小事一桩,没有关系!不,雅各告诫我们,以貌取人在上帝的眼里,与偷盗、奸淫、杀人没有两样,因为它违反了上帝律法的总纲,就是爱。这便是违反了律法的众条。 爱是上帝律法的总纲,是主耶稣离开地上之前给我们的新命令,“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爱的源头是上帝,当我们不爱上帝时,也就无法爱人如己。离开了上帝,人的爱充其量不过是自我中心、有条件的爱——你爱我,或者至少是你值得我爱,我才爱你。 祷告:主啊,我们感谢你!你就是爱,你亲身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也为我们树立了爱的典范。是爱让你道成肉身,在地上广施怜悯,医治救助!你提醒我们要爱人如己,让我们效仿你,满有慈爱,广施怜悯,不以貌取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
-
本文刊于举目官网牧者恩言专栏,原刊于2020.01.16 兰君 经文:“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那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2-25) 主耶稣曾讲过一个关于两个儿子的比喻:有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一天,他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大儿子先说:“我不去”,但后来一想又觉得懊悔,就改变了初衷,照着父亲的意思去园子里作工了。相反,当父亲叫小儿子去干活时,小儿子一口答应:“父阿,我去”,但实际上却没有去。 主问众人:“你们认为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大儿子。(参《太》21:28-31) 相信我们都知道主耶稣所讲这个比喻的意思。很显然,主耶稣希望人不仅是听祂的话,更加是遵行祂的话。作父母的常以孩子对我们所作出的口头回应来判断他们是否听话,但上帝所看重的是我们是否照着祂的话去作。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不但要听道,而且要行道。这也是今天的经文所告诫我们的。 雅各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24)我们都会照镜子,但照镜子本身却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看到自己的相貌,然后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如果照镜子之后,我们什么都不做就走开,照镜子就失去了意义。 雅各说,上帝的道是拯救、栽种的道。当我们听道时,上帝的道是一面镜子,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污秽,却马上走开了,忘了自己的处境,继续心安理得地偏行己路,如此听道就不能救我们,也不能使我们灵命长进。我们必须将上帝的道付之于行动。 也许有人会说:人必须行道才能得救?这岂不是在宣扬律法主义?历史上曾有不少人对雅各所讲的有误解。包括宗教改革先锋马丁·路德都曾拒绝接受《雅各书》是上帝的启示,他认为雅各是在强调因行为称义,与其他的圣经书卷、尤其是新约中因信称义的福音相悖。 事实并非如此。诚然,通道是从听道来的,但听道再多,人若不行道,也就是按上帝的道去信,便不能得救。许多人失丧,并非因为他们从未听过上帝的道,或是他们完全不明白上帝的道,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遵行上帝的道。 一位传道人曾说,对于圣经的真理,不少人在道德上认同,并且在道理上明白,但在道路上却不肯走。这句话十分中恳。主说:“凡称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同时,行道也是基督徒灵命成长的关键所在。当我们不但详细查考上帝的道,而且把上帝的道行出来时,就必然得福。在灵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上帝的道为鉴,对照自己,除去我们心思意念、言谈举止中不合上帝心意的东西,才能越来越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祷告:主啊,我愿像你。求你提醒我们,帮助我们不但聆听你的道,明白你的道,而且行出你的道,以至于我们的灵命不断长大成熟,越来越像你。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
-
对他们而言,上帝是导致人类始祖堕落的元凶!
-
有时我们的祈求合乎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回答却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