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解经与讲道
-
这条路通往父那里去,是十架道路,是主牺牲的爱,是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是一条是回家的路,回到天父为祂的儿女所预备的永恒天家之路。
-
物质宇宙不是罪恶,日常生活也不是罪恶。基督徒可以在世界上生活,带着赞美的心在工作中服事主。
-
圣经与华人传统文化都推崇“勇敢”的美德,但两者之间有很基本的差异。
-
耶稣回答了三大文明的终极问题:中华文化问的是道路的问题,以希腊哲学为首的西方文化问的是真理的问题,而印度文化问的是生命的问题。耶稣的回答表明,祂自己就是三大问题的答案,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
寻找长生不老的一代帝王,仍然长眠于地下,兵马俑或许像木乃伊一般,是盼望肉身不腐,但是真正的永生,却不是仙丹妙药所能达到的,只有耶稣基督所应许的身体复活,才是唯一的答案!
-
在这样一个纪念宗教改革的主日、国会大选的日子,潘霍华会怎样宣讲呢? 潘霍华当日宣讲的经文是《启示录》2章4-5、7节: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敌对你(But I have this against you, NRSV),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堕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
本文原刊于《举目》75期。文/吴世芳。公元前536年,5万多犹太人,从巴比伦启程,归回耶路撒冷。他们长途跋涉,餐风宿露,从迦巴鲁河畔起行,一路向西行,目标是田园荒芜、墙垣倒塌的耶路撒冷……
-
笔者在前几期的《举目》中,介绍了宣讲学教授朗基(Thomas Long)在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钻禧白箴士讲座”(Diamond Jubilee Belote Lectures)上,分享的宣讲技巧等。本文继续要探讨的是宣讲的性质。
-
当我们说故事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向度:第一个向度,是圣经经文中,叙事者讲述故事的方式。第二个向度,是宣讲者说故事的方式。这两个说故事的向度,既 是艺术性的,亦能帮助宣讲和听众沟通。当我们考虑一篇讲章的表达方式,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向度,看看这一篇讲章能否兼顾两者。
-
我和朗氏都认为,宣讲者必须兼顾释经及修辞。无论是讲座信息,还是私底下的交流,我都从这位教牧前辈和学长身上获益良多。故此我撰文写出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盼引发更多讨论,或可解决一些困扰不少宣讲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