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读经

  • 生命的粮(吕居)2023.02.22

    从属灵的眼光来看,我们可能正生活在一个饥荒的年代。因为人们每天摄入大量垃圾碎片信息,但很少摄入生命的食粮。

    阅读全文…

  • 读经时,要把握的重要原则(辛立)2019.11.24

    圣经最重要的三大主题是:神的应许、神的国度、神的同在。

    阅读全文…

  • 100天不发火!(一凡)2016.11.11

    我的儿子很倔强。我试过很多惩罚的方法,效果都不好。为什么他这么难教?我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当我走投无路,转向上帝,紧紧抓住祂的手,我才明白:其实不是孩子要改变,而是我这个妈妈要改变。我意识到,我是残缺的、破败的。 回顾我对孩子的教育,我发现,其实有些情况用爱来感化,而不是惩罚,效果更好。很多时候,上帝不也是用大爱来感化我们,我们才真心悔改的吗?。所以,爱和恩典是我需要学习的功课。

    阅读全文…

  • 《炽热的话语:潘霍华谈读经》(陈培德)2015.06.05

    本书收录的潘霍华文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论默想”(共4章),另一类是“对《诗篇》的宣讲与默想”(共6章)。后者因“默想《诗篇》第119篇”篇幅较长被分别出来。

    阅读全文…

  • 《路加福音》1:37说:“……出于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信主快3年时间了,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

    阅读全文…

  • ,

    乐读经、读经乐

    本文原刊于《举目》66期 许宏度 可敬可靠的耶和华上帝         圣经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没有比耶和华上帝,更值得我们追求、认识的!(注1)摩西如此描述:“我要宣告耶和华的名;你们要将大德归与我们的上帝。祂是磐石,祂的作为完全;祂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上帝,又公义,又正直。”(《申》32:3-4)         同样的,大卫赞美上帝说:“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人要传说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传扬你的大德。他们记念你的大恩就要传出来,并要歌唱你的公义。”(《诗》145:3-7)         相对之下,保罗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罗》3:10-14)耶利米甚至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我们在教会里服事,有时会相当烦恼、心里困惑:为什么信徒对上帝的信心,常常是这么小?其实,这跟上面最后的两段经文,不无关系。笔者记得多年前,听到一位讲员说:“信徒为什么不容易信任上帝,是因为我们的老爸过去也曾经欺骗过我们!”如果我们不能信任至亲,还能够信任什么人呢?这实在是人类社会的悲剧!         先知以赛亚看见耶和华,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时,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参《赛》6:5)我们一出生,就是活在这种尔虞我诈、互相怀疑、互相欺骗的环境里。         换言之,《创世记》雅各骗哥哥、骗爸爸、被伯父欺骗、被儿子们欺骗的故事,就是人类历史的故事!既然我们不容易信任人,难怪我们也就不容易学会信任上帝!面对这个世界,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上种种,不都在说明“人是不可靠的,惟有耶和华上帝可敬可靠”吗? 与人亲近的耶和华上帝         万幸,耶和华上帝不只可敬可靠,祂没有高高在上、远离败坏诡诈的罪人,而是愿意亲近我们、被我们认识。这正是基督信仰的一个特色——上帝不单创天造地,祂也顾念祂所创造的人类。诗人大卫赞叹道:“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3-4)。        更奇妙的是,上帝不单顾念祂所创造的人类,祂甚至“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参《约》1:14)。几年前,笔者在芝加哥教学,顺道探访在三一神学院深造的华神校友。她们带我参观神学院时,我看到一位老师的门外,贴了2张卡片,一张卡片写着“历史充满了想做神的人(History is crowded with men who would be gods)”,卡片内有不同人的像,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希特勒、列宁、毛泽东等;另一张卡片写着“但只有一位愿意做人的上帝(But only one God who would be man)”,卡片内是约瑟、马利亚和婴孩耶稣的画像。是的,基督教的一个特色,就是“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祂得生”(参《约壹》4:9)!         在圣经里,我们看见,上帝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与人相交、沟通。如,上帝在异象中与亚伯兰说话和立约(参《创》15:1-21),之后又以人的形状向他显现(参《创》18:1-33),一方面应许撒拉明年会生以撒;另一方面告诉亚伯兰,所多玛和蛾摩拉会被毁。在《出埃及记》,上帝不单透过异象(荆棘被火烧着),向摩西显现,祂也透过异象(上帝在火中降临西乃山,山上有雷轰、闪电,密云,和角声),向全以色列民显现。         当然,上帝有时候也会间接地、透过天使或先知与人互动。在《路加福音》,上帝差遣天使加百列去告诉马利亚,她会怀孕生子(参《路》1:26-38),之后又有天使天兵在伯利恒,向牧羊的人报喜讯。至于上帝透过先知与人沟通的例子,在旧约比比皆是,以致《希伯来书》的作者说:“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参《来》1:1-2)! 向人坦诚的耶和华上帝           活在今天的信徒,实在是太有福了!因为,我们不需要面对孩童撒母耳的困局,那就是“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参《撒上》3:1)。信徒不应该抱怨说:“圣经实在是太厚了,我们一生也看不完!”因为厚厚的圣经,正好证明耶和华上帝,非常愿意与我们沟通、互动,非常愿意将祂的计划、心事,跟我们分享。          上帝不像一个孤僻的丈夫,下班回家以后,只会自顾自地看报纸,不理会妻子;也不像一个孤僻的父亲,下班回家以后,只会自顾自地看电视,不理会自己的孩子。相反的,我们太像一个孤僻的孩子,自顾自的看手机、玩游戏,不理会我们在天上的父神!         今天,耶和华的言语、默示,不再稀少!今天的信徒,手中有一本厚厚的圣经,心中有一位朝夕与共、不离不弃的圣灵,身边随时可以有各样的学者、专家、牧师和教师,以及诠释圣经的著作,(注2)实在是太有福了!         当然,手中有圣经,心中有圣灵,身边有诸多著作,不代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必然健健康康、甜甜蜜蜜。信徒要追求、认识无与伦比的耶和华上帝,至少要避开以下3个常见的读经陋习。 (一)太忙碌的生活         刚才已经提到,我们太像一个孤僻的孩子,自顾自的玩耍,不理会在天上的父。今天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诱惑、试探,把我们的时间占据了,以致我们没有时间、精力,去与上帝建立健康正常的关系。          要克服太过忙碌的现代人生活,就需要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而强化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先决定我们自己人生的优先级,这是信徒世界观(这个世界有没有上帝?祂是一位怎么样的上帝?)、价值观(这个世界哪些人事物最重要?哪些人事物次重要或不重要?)和人生观(我要怎样活出我的人生?我要为自己而活?为上帝而活?)。          …

    阅读全文…

  • ,

    神圣话语的学习

    本文原刊于《举目》66期 王志希 为何要制定读经计划          每年,“渴慕神”(Desiring God)、“福音派联盟”(The Gospel Coalition)等美国福音派的重要网站,都推出各式各样的“读经计划”,供信徒选择。例如,影响钟马田(Martyn Lloyd-Jones)、斯托德(John Stott)等甚深、19世纪英格兰牧师麦琴(Robert Murray M'Chenyne)所制定的麦琴读经计划(M'Cheyne Reading Plan)就很不错。卡森博士(D. A. Carson)就此所做的2年期修订版,即成为我去年和今年读经的依凭。         制定读经计划,为的是让我们更有目标和动力、更平衡地阅读圣经。圣经实在是信仰生活的关键,我们需要借着从上帝而来的智慧,从圣经中更深刻地认识上帝,并渴慕祂,以祂为至终的福乐泉源。所以,我们应当找一个适合的读经计划,然后持守。 阅读属灵前辈的著作           除了有适合自己的读经计划之外,我们也有必要阅读属灵前辈的著作。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Open Letter to the Christian Nobility of the German Nation)中提醒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属灵前辈的著作,是因为这些著作像是“路标”或“地图”,让我们认清前面的路。否则,我们或者会迷路,或者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的路。“我们阅读属灵前辈的著作,是要透过他们的著述明白上帝神圣的话语。”(约翰‧派博,《至高喜乐的传承——在恩典中得胜的人》,p. 27。以下引用皆出自该书。)         在读书的时候,不要只追求数量和广泛程度。因为“太过广泛的阅读,反而会令人困惑,而且不能使人受益。它会使学生的思想四处飘荡,因此,也就没有重点”,而“一个学生要是不想浪费劳力,那么就必须反复阅读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直到将作品中的精髓完全吸收过来”(p. 93-94页)。          路德提醒我们,属灵前辈的著作固然很好,但它们仅仅是“路标”或“地图”,是“工具”而已,不是、也不应当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至终要回到圣经本身去认识上帝。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属灵前辈的著作上,那“我们就像是只阅读路标,却从未真正行路的人”(第57页),是“买椟还珠”。          换言之,属灵前辈的著作,是“在山谷中附属于泉源的小溪”(第93页),“唯有上帝的话,才是需要我们去辛劳挖掘的泉源”(第57页)。所以,我们当读属灵前辈的书,更要回到圣经本身。 藉“祷告”支取“恩典”          只有读经计划以及属灵前辈著作的指引,还不足以让我们真正明白圣经,以及圣经所启示的上帝。在路德看来,我们研读圣经不仅要投入智识上的努力(理性),更要在灵性上投入时间(恩典)。          易言之,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才干,就可以读懂圣经。我们更得切切祷告,恳求圣灵启示我们明白圣经话语,“把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浸透在祷告中”(第109-110页)。旧约《诗篇》也一再教导我们,要祷告求上帝开启我们的眼睛(《诗》119:18),赐予我们悟性和理解力(《诗》119:34),使我们明白奇妙之事(《诗》119:18、27)。          因此,路德给出建议:“你们应该完全弃绝自己的感觉和理性,因为人无法靠这些读懂圣经……你们需要跪在自己的密室里,带着谦卑和迫切的心,透过耶稣基督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用圣灵来光照并引领你们,给你们悟性。”(第110页)派博指出,在这一点上,路德的研经方法与他的神学观是统一的:研读圣经至关重要之处,在于藉“祷告”支取“恩典”。 路德的榜样与劝勉          路德在研读圣经上是我们的榜样。路德回忆自己早年的日子时说:“那时我还年轻,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读圣经,做到烂熟于胸,甚至可以立即指出任何一节经文的出处。”(第93页)          1533年,路德写道,自己每年要通读圣经2遍。据黑克‧欧伯台的研究,路德一年读2遍圣经的习惯,至少坚持了10年(p. 93-94)。          路德的劝勉,通过派博牧师的笔,穿越了时空,提醒21世纪的我们:“事实上,你圣经读得再多,也不能嫌多;内容读得再仔细,也不能嫌太仔细……将学到的内容活得再好,也不能嫌太好……魔鬼……世界……以及我们的肉体,都在疯狂地与我们作对。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亲爱的牧者和传道人,你们要祷告、读经,要仔细研读圣经,要勤奋……”(p. 102)  …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6期 施玮         一个基督徒要让自己的属灵生命活着,并活得越来越丰盛,越来越滋润,当然离不开吃“灵粮”——读上帝的话,读圣经。但如何能“乐”读圣经,而不是“苦”读圣经呢?每个基督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生命状态中,以及按著个人不同的性格,都能够找到各种不同的读经方法。          文学性读经法能帮助具有文学阅读经验和习惯的人,在理性逻辑上更明白经文,在感性认知上也更好地体会天父的心意。不论是个人读经,还是准备带领查经、分享等,这种读经法都能提供帮助,让我们享受“灵粮”的美味。 中国人读经现状          从唐朝景教到1919年出版的《国语和合译本》,再到今天由中国人翻译出版的各种汉语圣经译本,这中间包括了语言处境化和诠释处境化的不同。其中马礼逊翻译出版的圣经全书《神天圣书》,是目前能看到的第一部新旧约全书译本,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具有古汉语特征,其中的叙事体具有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叙述风格。以此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先贤们在圣经的语言和释读上,所做的汉语处境化的努力,以求让中国人能读懂圣经、并乐读圣经。          经过漫长的年月之后,母语为汉语的基督徒已逾一亿,而以汉语阅读圣经的人更是数倍于此。表面上看读圣经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在汉语语境中的人对圣经的阅读,似乎仍与我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的阅读记忆,难以对话、相通、共鸣。          我在北美华人教会的服事中,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宣教和教导中发现:圣经对于教会内弟兄姊妹来说,偏重于当作“经文”来读和背;急难之时翻经文、抓应许、求安慰;平时更多是因为基督徒的责任、甚至只是为了完成教会读经任务来读经;大多数基督徒依赖听道来了解上帝的话,自己较难读懂、读出滋味来。          “释经学”原是为帮助人读懂圣经的,但却被归于神学范畴的“高深”专业学问,忽略了释经学的基础部分,是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基础语文常识。更堪忧的是,因为只将圣经当作“经文”读、背、听,以至常易形成断章取义,教条式的应用与争论。          圣经对于一般中国民众来说,是“天书”,是宗教的书。虽然大部分人认为它是一本教导人做好人的书,但不太会以欣赏文本的心态打开阅读,因为心理暗示就是“天书”,是看不懂的。          更重要的是,一般中国社会大众认为圣经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没有共通性,与中国人的审美,也没有共通性,是一本西方教会的经书。而我们传福音者除了讲见证,也大多只会按照西方语言体系的神学逻辑,来讲解基督信仰,这就很难引发中国读者在文化记忆中的共鸣。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仿佛只能彻底否认、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成为一个基督徒;读圣经与过去的阅读习惯、阅读记忆和文学审美完全隔断,这难免让人有“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的隐忧! 文学读经的合理性         圣经不是神秘难懂的“天书”,而是上帝选用祂忠心的仆人,以他们所熟悉的语文,把圣灵的启示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了一部用人类的文字,向人类启示上帝的书。          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狭义则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与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维基百科)。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的文学定义看,圣经不但为历史、神学,更是一部文学典籍。因此,以文学阅读的方式来读圣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需要有“圣俗之分”的紧张。         读圣经首先必须依靠圣灵的带引,要有基督教教义与传统的光照,要有听道而行道的信仰体验,还必然要使用并遵循语言文学的规律和元素。只需我们粗略了解释经学的发展和原则,就可以看到圣经在其诠释、翻译、评鉴中涉及到大量文学研究的元素。         一方面,全书的形成、结构、文学体裁;全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句子的语法分析和字意;上下文关系;创作语境(语言和文化的环境,如地理、服饰等);作者和作者心目中的写作对象等,这些现代语言文学研究中基本关注的元素,也是读经者所不能忽略的阅读基本规律。否则,就有可能“乐”读的不是圣经本身,而是自己的思想在只言词组的“经句”上的投射。         另一方面,在对作者原意的理解中,不可能排除阅读者的再创性,共鸣以及应用。这更是阅读圣经的意义。阅读、查经的目的不是对古文献的考古,所谓读经、研经,都是为了更明白上帝的心意,好让上帝活泼长存的话来指导、并改变读者的生活和思想,建造上帝的教会。         当我们意识到圣经的阅读也是一种语言文学性阅读时,我们会警醒自己的理解和教义都不能代替圣经文本,都无法避免片面性和时空性;同时我们也能够更主动、更放松地对圣经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情感投入,从而产生共鸣与应用。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若忽略了历世历代教会借着圣经文本与圣灵的工作,在与圣经的“对话”中所产生的教义;忽略了教义所含的处境化回应与信仰经验的积累,那么今天的、个人的与经文间的“对话”就失去了信仰传统的根基,同时也破坏了语言文学研究的规律,当然也就难以在“乐”读中得着真道了。         无论从释经与语言文学研究的关系上看,还是从释经学的历史中看,文学评鉴(即,文学读经法)都并非今天突然产生的新方法。相对来说,文学性释经中所含的语言、文化元素最多,对处境化的要求也最多。目前释经学中,圣经文学评鉴较多运用英语文学研究的元素。汉语语境(语言文化环境)中对圣经的阅读,必然带来对圣经文学评鉴“处境化”发展的需求,这也是以文学的方式“乐读”圣经,必然带来释经学中对处境化研究的挑战。 汉语读经的挑战         使用文学性读经法来“乐”读圣经,一方面需要解决心态问题,就是了解文学读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就要提供方法,就是进行汉语处境化的圣经文学性释经研究。         目前在中国,圣经文学类书籍以翻译作品为多,中国人自己写的介绍圣经文学的书,绝大部分内容是西方圣经文学历史、流派、方法的介绍,即便是在举例上,也多是引用西方文学作品为例,鲜有例举中国文学作品来对比和分析的。于是,这类研究并没有提供更多在中国文化、语境、审美中,对圣经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反而强化了圣经作为西方宗教经典这一偏面性身份,而弱化了圣经的普世性、文学艺术性。这也造成了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人比较难“乐”读圣经。          虽然西方圣经文学评鉴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都是基于西方文学的文体和审美上的,而西方文学与汉语文学的文体与审美相差甚大,与其他种类的圣经评鉴方式相比,文学评鉴更为突显出东西方文化和语境的差异。若是我们不能尽快进行汉语文学语境的圣经文学研究,一方面,目前西方语境中的圣经文学评鉴研究,很难对中国人的圣经阅读提供实际的帮助;另一方面,圣经的西方文化标签,也将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浓更重,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普通民众的对话就更难。中国神学学者对圣经文学评鉴的研究,若局限并遵循西方圣经文学评鉴的研究,很难真正被中国人接受并应用,更难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影响。         因此,建立具有汉语语境和中国文化背景的神学语言和神学体系是当务之急,而圣经文学评鉴法的汉语处境化研究则是基础之一。无论从汉语神学建立的角度,从世界圣经研究的文学性趋向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福音宣教、布道与讲道信息等方面来看,在汉语文学语境和审美中进行圣经的文学评鉴研究都是必需的,也是紧迫的。圣经评鉴学研究的文学性趋向,同时也是汉语神学建立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展开的机会。因为从文本来看,希伯来文学的文体与审美趋向,与中国的传统文学的文体和审美趋向,有许多相通之处,并具有在相通基础上的超越。 文学读经之“乐”         我在博士论文《旧约圣经文学的汉语处境化研究》中,将旧约按叙事体和诗歌体两大类来分析,立足于每一种文体本身的主要文学元素,偏重于汉语文学的审美和研究路径,同时兼顾目前的圣经文学评鉴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旧约的文学表现特质。并借着比较相类似的汉语经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案例,来说明圣经与汉语文学的不同文学表达,传达出的哲学思想和思维路经有何异同。         在此文中,我举《创世记》中一小段文本的文学性分析,让读者从人物外貌、语言、情节描写上的对比,体验一点文学性读经的乐趣。         《创世记》里描写的第一个人是亚当。上帝起意要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1:26);上帝用尘土造人并吹生气使亚当成为有灵的活人(《创》2:7);上帝“安置”他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护(《创》2:15);吩咐他不可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创》2:16);带各样走兽飞鸟来让他命名(《创》2:19);甚至让他沉睡并以其肋骨造一个女人(《创》2:21-22)。…

    阅读全文…

  • ,

    读经基本功

    上帝让我有福生在第三代的基督徒家族,可以体验观察到这些中西教会历史的传承,如何在台湾那段特殊的时空中凝聚会通。当我有机会与同时期的弟兄姐妹回顾当年所领受的教导时,我们都发现有一个很重要的操练,是当时这些中西属灵前辈不断耳提面命的,就是读经基本功。

    阅读全文…

  • 自信主以来,祷告与读经,已成为我每日生活中之必需,我力量之所在。我已习惯将一切求告神,向神交托。尤其在做决定之前,必先求神的指引与带领,而不滥用自己的所谓聪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