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BH05

  •   本文作者以生动的笔法,从一个丧礼说起,引出大型教会对个人牧养方式的存疑,再以《约翰福音》5:2-4节毕士大池的一幕,就本段圣经加以解经及应用,提出“超级医疗中心”架构的矛盾。

    阅读全文…

  •   我发觉自己跟《海外校园》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情份”。   我于1992年10月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信主,《海外校园》是同年11月创刊的。于是我刚刚信主就开始阅读《海外校园》。这份精美的福音刊物很快就以其清新动人的风格和情理兼备的内容,吸引我成为忠实的读者。

    阅读全文…

  • 看完《举目》第3期,〈生命的成长和成熟〉一文后,我也愿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阅读全文…

  • 身为“中国人”,这不是一件“小可”的事:五千年悠悠历史、浩浩疆土、加上芸芸十三亿人民。单以这些时间、空间、人口的数字就足以傲视全球了。

    阅读全文…

  • 有一种农产品叫做马铃薯,有人称它为洋芋。被冠上一个“洋”字,洋芋好生得意。一天,洋芋来到一个地方,看见了它的同伴,被当地人叫做土豆。洋芋在土豆面前,心里暗想:你看,我是洋芋,而你不过是土里土气的土豆。于是洋芋突然发现自己高大了许多,心里油然升起一份莫名的自豪感。

    阅读全文…

  • 抗战胜利后,中国沿海大学校园中兴起了属灵复兴运动,领导者有赵君影及宣教士艾得理、孔保罗等。1945年7月“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会”(学联)在重庆成立。

    阅读全文…

  • 看到我们这一代的信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慕圣灵充满,心里真是充满了感谢。但感谢之际也隐隐有些担忧。

    阅读全文…

  • 在美国西雅图市,一座不大的教堂里,一位上了年纪的、风度翩翩的音乐家,站在讲台上,举起双手说:“弟兄姊妹们,现在我要用这双再生的手为主作一个见証。”说完就走到钢琴旁。

    阅读全文…

  • 熊璩 本文原刊于《举目》05期 一.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笔者2001年12月在北京,看到电视上介绍两本畅销书。一本是《不要“管”孩子》,一本是《孩子不可不管》。大意都是要尊重孩子,要讲理,不要动辄用权威来压制他们。相对于中国传统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观念,这种新论点真是一大进步!          无论在家庭或是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现代化,中国教育方面的许多观念和方法都已被重估。这让笔者想起另一本书,就是1946年初版的《照顾婴儿与孩童的基 本常识》(The 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小儿科医生斯巴克(Benjamin Spock)这本一反传统观念的畅销书,至今已经翻译成三十九种语言,销售量超过五千万册。          该书引进了革命性的观念。他呼吁父母亲不要用 一刀切的(one size fit all)态度和权威性的方法来管教,要尊重孩童的个别性。他拒绝美国老式清教徒把儿童当作“蛮不讲理、爱干坏事、是应当学习礼数的小顽童”的观念。他要求 父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不断蜕变的精灵,需要大量的注意力。譬如,若是学龄儿童有偷窃的行为,他建议父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赞许、鼓励,甚至增加孩子的零用 钱,使他不必偷窃。         这种新观念到了1960-1970年代就更为“前进”。最畅销的育儿书(注一),要求父母们从严厉的“道德家”角色, 转换为同情的“医疗家”角色。不论孩子如何无理取闹,父母亲应当保持冷静,不下判语,用专业性的态度,帮助孩子厘清他自己的是非观。逐渐地,孩子的责任感 被不可剥夺的权利感(entitlement)所取代,孩子就是行为不当,父母的角色也不在于告诉他对与错,乃是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因着这种理论推行到极至,美国许多年轻人已失去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          那么,这最近廿年又如何呢?实际情况是,不仅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处于困境,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更是陷在危机之中。          改善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布什总统竞选时最大的诺言。美国国会在2001年12月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布什统总在今年1月7日正式签署,这証明了公立学校教育 问题的严重性受到了大众重视。历年来,美国各级政府在教育上所投的经费,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在中学里,不但暴力与枪击事件为全球之冠(例如 Paducah, Jonesboro, Littleton等惨案),美国学生的教育水平可能也是先进国家中最差的。         在1983年发表 的一篇报告(注二)中,比较二十一个国家,美国高三学生的数学与科学水平排名第十九,物理学则敬陪末座。美国大学本科生对历史和公民的知识也是极其贫乏。 以优异的长春藤盟校来说,竟然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不知道发表葛低斯堡(又译盖兹堡)演说的是何许人(注三)!          反观美国训练师资的学府,其所 着重的并不是专业的知识,乃是探讨一些合乎政治风尚(politically correct)的课题。例如:性别和种族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我形像(self-esteem)、平等,等等。一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警 告一批年轻教师:“不要随便修改学生在拼音与标点上所犯的错误,让他们自我创新远比遵循法则为重要。”(注四)。难怪有人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素质虽然低,但学生的自我形像却是全世界最高的!         难道这就是华人青少年教育将来所要依循的样板吗?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不可能以一篇文章来涵盖全面,让我们单单从其基本理念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二.流行教育理念的哲学基础         任何指导我们生活的指南背后都有其理论基础,都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延伸。         人们或许认为,进化论的影响仅限于生物科学。其实它对人文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若提(Richar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