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BH22
-
许多第一代移民,从小在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心态下长大。这种文化背景,往往会经由我们的教养模式延续到下一代。孩子们从小被灌输“成绩挂帅”的观念,父母的心中觉得孩子的生活内容,除了读书以外,其他什么事都是“玩”。
-
因着西欧一个报纸在去年(2005)9月底,发表了12幅讽刺回教先知的漫画,终于在今年初,引 起了全球回教徒大规模的抗议。各地的回教徒,群情激愤,纷纷抵制丹麦的产品,举行示威,甚至引发暴动,焚烧使馆。
-
不久前,我与在国内某大学当医生和教授的老同学,同读一篇比较、分析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文章。老同学平日目睹平民百姓在就医时遭人鄙视、侵犯的种种情形, 我原以为他会欣然接受该文的基本论点,即基督文化重视人的价值。
-
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特别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则要求家长或其它来源去填补。
-
在圣经中,有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神要的不是表面的仪式,而是公平与公义的实质。
-
罗娜(Laura),收养中国残障孤儿的天使,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不再陌生的名字。《西安晚报》称她为“洋惠芳”,《人民日报》的网络文摘报导她《给无家的孩子一个家》。当然,还有许多的报刊杂志记载过她的故事。
-
《时代周刊)(Time)在2005年2月号的杂志中,经由牧师、政治人物、学者和行动主义者(activist)的帮助,选出了25位美国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福音派人士(编按:按《时代周刊》的定义,福音 派是指认信耶稣的神性和救赎,皈依这信仰,认信圣经的权威和广传福音者)。
-
穿梭在熙来攘往、高楼栉比的今日大陆许多城市中,通常很容易就将他们辨认出来:穿着褴褛的衣衫,由于沉重、肮脏的劳动而猥琐不洁的面容──这就是今日遍布在神州大地许多大中型城市中,从广大农村地区涌进城市打工的民工一族。
-
在911事件的阴影下,我想2002年美国最伤痛且感到羞辱的父母,大概是法兰克与玛莉琳‧林道夫妇(Frank Lindh & Marilyn Walker Lindh)了。他们的儿子约翰(John Walker Lindh)自小是资优生,但是从11岁起生病,且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一再转学。于是,父母决定把他留在家中自己教育他。
-
洛杉矶华埠的罗省第一华人浸信会,与其它多数教会一样,牧养工作分成儿童、青少年、青成年、成年和老年人的事工。所谓青少年,就是12岁至18岁的年轻人,也是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此年龄阶段的人正在成长的过程,他们活跃、好奇、敢于尝试、学习力强,也是最需要教导和指引的一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