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ISIS
-
本文原刊於《舉目》73期。 文/談妮 耶穌說,在世上,我們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祂已經勝了世界。並且,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將使我們在基督裡有平安。我們所擁有的憂愁,也將變為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參《約》16)…… 吳獻章以約伯為例,說明上帝的安慰,會勝過我們所承受的苦難。華之惠現身說法,在至親身陷卡達冤獄的兩年間,經歷了客西馬尼園的掙扎,體會到“尊崇上帝”。陳良在兩個特殊兒出世的前後,更新自己的價值觀,學習以上帝的眼光評價人,並放下自己的意願,和上帝更親近。 吳蔓玲則說明,人若不怕苦難的欺壓,就能綻放出美麗的光彩,成為他人的祝福。歡欣提醒,苦難使人謙卑,去思考生命的本源。王倩倩孩子染毒的羞辱,反而成為她從事戒癮輔導的呼召。陳培德介紹了楊腓力——這位牧者認為,苦難使人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心。 苦難的另一個面貌,是恐懼、是焦慮,如艾溪對《鳥人》的解讀;苦難也是昨日之夢,是昔日輝煌的荒涼與戰爭的殘酷,如王星然筆下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但親歷保釣運動的熊璩,卻見證跟隨主的人,苦難不是走向夢碎,而是更新自我認識。 這時,臨風以ISIS為例,說明極端的神學觀,足以造成巨大的苦難;鄧潔明、謝昉勸我們要轉換觀念,不可在錢財上成為牧者的“苦難”。 最後,王愷婷因為 “盼望”,因為基督在十架上的愛,雖然心中有諸多困惑不得解,但仍願意相信,黑夜過後必有天明。
-
10歲女童瑪瑞安,在2014年7月,從伊拉克莫首逃到庫爾的斯坦的埃爾比勒,住在難民營。她對記者說:我感謝上帝,祂供給了我們所需。祂愛我們,使我們沒有被ISIS殺死。我求上帝饒恕他們。
-
2015年2月18日,美國白宮終於召開了為期3天的 “打擊暴力極端主義” 峰會(Summit on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希望找到有效的方案,勸阻年青人,遏止踴躍參加ISIS的狂潮。 不過,根本問題是:ISIS是否是“扭曲了”的伊斯蘭信仰?是ISIS激化了穆斯林,還是伊斯蘭信仰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滋生了ISIS?
-
2014年5月的一次採訪中,後藤曾表示,他去敘利亞並不是為了報導戰爭,而是去關注“那些在戰爭中,遭受著難以想像的苦難,卻仍在頑強地活下去的人們”。後藤認為,把他們的故事告訴全世界,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脫離苦難,終結戰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