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羅河永遠奔流不息(銘恩)

本文原刊於《舉目》66期

銘恩

BH66-20-7415-Mandy 摄.17115798.R20編者按:據維基百科全書的記載,“埃及危機”是指在2013年7月3日埃及的軍事政變,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被迫下臺,並引起了大規模的反對行動。

        示威遊行要求恢復穆爾西被撤除的職權,並嚴加譴責埃及軍方、以及受到軍方支持而組建的臨時政府。在多次的抗議行動中,爆發了許多流血衝突,穆斯林兄弟會成員指控是安全部隊展開的“大屠殺”。據美聯社報導,埃及於2013年8月14日在開羅東北部的阿達維耶清真寺廣場,和開羅中部的復興廣場,對紮營抗議的穆爾西支持者進行清場。軍警使用催淚瓦斯、燃燒彈、致命性武器和狙擊手對付抗議者,造成至少638人死亡,近4000人的受傷。而穆斯林兄弟會則宣稱是2,600人死亡,10,000人受傷。

       研究顯示, 73%以上的埃及民眾認為,國防部長塞西該為8.14屠殺事件負責。本文作者為90後,曾長期在四川任汶川地震後的志願者。這篇文章反映出一顆年輕、悲憫、易感的心靈,如何透過基督信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去面對這個世界中的巨大苦難。

相關閱讀:《埃及需要什麼?》http://behold.oc.org/?p=15857;《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現況》http://behold.oc.org/?p=18234。

       兒時,經常從新聞聯播中聽到“聯合國”。那時聯合國在我心裡,是世界上最強大、神秘的組織。

      而今的我,成了聯合國國際援助專案的一員,從事亞非地區的教育、醫療援助。我發現,我踏出的腳步、緊握的勇氣、收穫的感動,卻不是倚靠聯合國的強大,而是要感謝那獨一的上帝!上帝使用微小的我們,在我們的身上有祂奇妙的計畫。

動亂埃及

         “尼羅河永遠奔流不息,乍一看——卻像凝固不動。一望無際的河水傾瀉奔流,是如此雄渾,又如此安詳;可是只要稍微激怒,洶湧的水流便泡沫飛濺,帶著雄獅般的怒吼,掀起驚濤巨浪。”

——詩人艾哈邁德.邵基(編註)

        埃及,變幻莫測的尼羅河所承載的國度,在2013年7月陷入一場大動亂。支持與反對總統穆爾西的民眾,爆發了激烈衝突。8月,埃及臨時政府採用了“武力清場”……

        為什麼人人嚮往和平,卻總是生活在戰爭的陰霾下?為什麼人人都渴望生存,卻總是置身於死亡的恐懼中?

 支離破碎

       8月的瑞士日內瓦,則靜謐、安然。下半年首次國際組織總結會議結束後,我們一行8人出發去埃及!

       飛機上整理好此次埃及行的援助資料,透過弦窗遙望天際,腦海中浮現出以往對埃及的印象:雖然是漫漫黃沙,依然有碧海青天;雖然是炎炎烈日,依然有清潔的水土;雖然是荷槍實彈、高度警戒,依然擁有著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雖然是七零八亂的街道小巷,依然築造著不同凡響的建築和文化……然而這一切,正一次次地被動亂、災禍腐蝕和吞吃著……

       當我們踏上這片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土地,目睹流離失所的民眾,無情鎮壓的軍隊,無辜流血的人民。我想:如此混亂的政治紛爭,信仰如此不同的黨派——伊斯蘭教和無信仰……這個動蕩古國,何時才能迎來安寧?埃及該何去何從?

      抵達開羅後,我們陸續和各個相關的組織開會,討論局勢發展及群體救助。作為助手的我,忙碌著做會議記錄和資料翻譯。

       動亂中無辜遇難的民眾,以及國際記者的傷亡人數報告,讓我深感無力。一位原任職於國際組織的開羅女孩Mona,講述了持續1個月的動盪局勢。她的家庭,也在這場暴力衝突中支離破碎——新婚的哥哥,身為記者,在開羅解放廣場跟蹤報導時,被槍殺;剛滿20歲的弟弟,在暴亂遊行中被砸死。她淚流滿面地哭訴著,宣洩著壓抑已久的情緒……

       面對如此無助的Mona,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她禱告,祈求上帝親自安慰她——只有上帝能夠帶給她醫治,和真正的安慰。

Mideast Egypt悲傷席捲

        每天傍晚時分,我沿著尼羅河畔行走。夕陽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分外清澈、寧靜。悲傷席捲而來。這個千年古國,正在血雨腥風中飄搖。尼羅河流淌著聲聲嘆息。

        動蕩的局勢,空洞的人心……一幕幕埃及人無助的畫面在我腦海中重播。我只有把無助的自己交給上帝,盼望上帝在這片土地上建造愛的聖殿,將那包裹全身的黑巾,換成潔白的新衣,讓絕望的心靈得喜樂的釋放。

       當代的國際形勢,正如聖經中所說“民要攻打民”——國家內亂,種族暴力衝突;“國要攻打國”,國家之間矛盾升級,形勢緊張。

        無數無辜者成為政局的犧牲者。無論是推翻前總統穆巴拉克的示威活動,還是支持與反對總統穆爾西的數百萬人的大遊行,總是埃及青年、少年扮演著最活躍的角色。然而,政治鬥爭中真正獲益的,卻並非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他們注定是政治的棋子和犧牲品。

每場際遇            

        當我離開開羅機場之際,我明白了:通過聯合國到埃及,是上帝對我的安排。作為深處混亂局勢的我,除了救助與禱告,便是盡職利用所有的資源來救助。雖然我力量微小,面臨許多需要,力所不能及。可我還是要繼續做上帝託付之事,就如聖經中所說:“因為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你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9)

        我很感恩,上帝讓我有機會參與聯合國的專案工作。幾年來,上帝帶領我經歷四川汶川地震,日本福島地震,埃及動亂……陸續結識了國際組織與維和行動的救援人員、志願者,親身體會到許多人流離失所之苦、失去親人之痛。上帝讓我在這其中學會將局外人的同情心慢慢轉變成同理心,將旁觀者的悲天憫人轉變成情理共通。

        藉著聯合國的特殊平臺,上帝帶領我到瑞士、英國、法國、肯亞、加拿大、臺灣、埃及等地,領略了不同的社會制度、膚色種族,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與文明。我不知道上帝如何帶領我未來的腳步,但是我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場際遇,都值得用心感恩。

        我相信每一個有上帝同在的心靈,都會擁有豐盛的生命。基督徒的人生,一定不會平淡無奇,一定是色彩斑斕的豐富,因為“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編註:艾哈邁德.邵基(Ahmed Shawqi, 1868-1932)為埃及詩人。他將史詩體裁引入了阿拉伯語的寫作,為埃及現代文學的先驅者之一,於1927年獲“阿拉伯詩歌王子”之稱。

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碩士,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從事亞非地區國際援助項目,2014年入哈佛大學繼續博士課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