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視篇
-
時間是一條看不見的河,它不因人的意志停滯,也不因人的渴望而回溯。
-
有誰在暗夜裡獨坐, 身體沉重如圍困的牆,
-
拉斯洛一通過海關,他的美國初體驗就是嫖娼。這一幕令人不安但很重要,為他後續所受的交易化與非人化待遇奠定基調。
-
卡特從不在公共場合做秀,不會回到家裡再撕下面具。他100年的人生歲月裡,在不同場合詮釋了他對基督和公義的愛。他由裡到外彰顯了誠實和正直品格。
-
疫苗和抗生素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我們因而自大地認為,死亡就此可以被我們踩在腳下,任我們征服
-
受教舌 翩然而去 上海沙白女士赴瑞士選擇安樂死不久,台灣著名作家瓊瑤竟在寓所開煤氣自殺。一聽到這消息,我就很驚訝:瓊瑤怎麼這麼想不開?趕緊搜了不少資訊來看。原來,瓊瑤在遺書中說,正因自己想得開才決定“翩然”而去。我也搜到了她在一次採訪中所說的話,終於明白了她為什麼這麼做。 瓊瑤說: 人一定要有善終權,如果沒有善終權,這個人活這一輩子,最後對自己的死亡沒有辦法選擇,要任人擺佈,這個太沒有人權,沒有公理、沒有正義了。一個人活著,為什麼?我又沒有要求我來,我沒有跟我父母說:“請你把我生下來!”我就莫名其妙來到世間了。來到世間,我可能要經過很多的波折,很多的奮鬥,最起碼,我對我如何死亡,應該有權利吧?生都無權了,為什麼死也不給權利呢?人是應該有善終權的。這個善終權超越子女對你的愛,超越伴侶對你的愛,超越法律,超越一生可以做的決定,因為要你自己做決定。 畢竟是大作家,瓊瑤的一番話比沙白的視頻影響力大多了。她說得斬釘截鐵,做得果斷決絕。她信奉“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一旦不能這樣了,她寧可提前謝幕退場。 真是瀟灑走一回。但問題在於,死並不是“了”,死的解釋權不在人這裡。《希伯來書》9章27節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正如電影《無間道2》說:“出來混,總要還的!”——人是要向上帝還賬的。 易碎的骨瓷 這些年,沒怎麼關注瓊瑤。記得上高中那會兒,從廣播聽到《彩霞滿天》,亢奮不已;從電視看到《昨夜星辰》,激動難眠。長大後,慢慢才發現青春雖好,但人總是要長大的;愛情雖好,但卻不是生命的全部,人不能將愛情當成信仰。而瓊瑤,她確實活成了愛情教教主(通過大量的搜索內容表明),為此不惜知三當三。可惜所托非人,她心心念念只會一心一意愛她的丈夫平鑫濤,竟不過是一個“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錢理群語)。這是瓊瑤自己的發現,她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寫道: 他把他所有的遺產與其他7人持分,我完全不能運用。至於他,沒有給我任何金錢、房屋、公司。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把所有的錢都給兒孫,在他內心,可能認為這樣是公平的。只是,沒有事先和我討論,讓我在他去世後才知道,也未免太用心機了! 這時候,瓊瑤的世界觀崩塌了。丈夫去世後,整整3年時間,她連提都不願意提起他。 從這裡看出,瓊瑤其實一點都不瀟灑。她一生追求愛情,卻掉進了愛情的坑裡。正如聖經所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16:4)面對生命的痛苦和人世的蒼涼,有韌勁的生命,也許會選擇咬牙承受,偏偏瓊瑤骨子裡很脆弱,她一生慕強慕成,獨獨承受不了生命中驟然而至的磨難。 對瓊瑤這一點,我認為平鑫濤前妻林婉珍倒是看得很准。在《往事浮光》中,她這樣評價瓊瑤: “家裡有一套用了十多年的搪瓷盤子,但平鑫濤喜歡用瓷器用餐。後來想想,我可能就是他眼中的搪瓷盤子,耐用、不怕破、不怕壞,而瓊瑤就是骨瓷,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呵護。” 但人生怎會沒風風雨雨?哪能總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再說,人由於原罪和本罪的作祟,又在生老病死的輪番轟炸下,怎能完全擺脫脆弱?也難怪只是因為平鑫濤的治療需要短時間插管,瓊瑤脆弱的心臟就承受不了。平鑫濤的兒子諮詢了很多人,都傾向於該插管時就要插,因為插管後醫療效果良好。但瓊瑤當即崩潰大哭。 輪到她自己,晚年事業不順,又加上坐骨神經痛、右腿韌帶肌腱攣縮發炎,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大病,但瓊瑤完全受不了,她要親手結束這天大的“苦難”。 我認為,瓊瑤似乎被慣壞了,越老越活成了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畢竟,憑《窗外》一舉成名後的她太順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忙著在愛情王國裡締造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愛情神話。。但生活並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有美麗背後的蒼涼,和剛強背後的脆弱。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表面上熱愛生命的瓊瑤,某種程度上其實是需要呵護、不經淚泉和血雨的“骨瓷”。 受苦的上帝 在三毛自殺後,好友杏林子說:“她怎麼敢?”杏林子在12歲時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脹,無處不疼,幾至癱瘓。痛不欲生的她想過自殺但16歲時,主耶穌非常神奇地找到和鼓舞了她。在《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中,杏林子回憶道: 病了整整50年,除去中間少數幾年,我從未有一夜睡到天亮的福氣。一個晚上痛醒個30次、40次是家常便飯……你彷彿被整個世界遺棄。夜如此漫漫無盡期,眼淚不由自主潸然而下。 就在這樣一個夜晚,我又在那裡自憐自傷,突然,我感覺到有一個“人”就坐在我身邊。雖然看不見祂,但我能感受到祂的存在,連祂的呼吸、體溫似乎都能感受到。甚至有一度,我很想用手去觸摸祂,終究是不敢。這是上帝嗎?是祂陪同你一起受苦、一起流淚嗎?原來,你並不孤單,你的苦楚、你的憂傷、你的惶然無助,祂全知道。原來,信仰是這樣單純的一件事。表面看起來,信了耶穌,好像並無什麼改變,病仍持續病著,家中經濟照樣困窘如故。奇妙的是心境的改變。 得到心靈釋放和平安的杏林子筆耕不輟,寫了30多本書,幫助了很多人。在《生之頌》中,杏林子寫道:“沒有被烈日灼傷過的皮膚,永遠不知樹蔭的清涼,沒有流過眼淚的雙目,也永遠不了解人間的疾苦。”哭過漫漫長夜,才知道黎明的可貴。“唯有通過苦難的橋樑,我們的生命方能與上帝密切契合。” 瓊瑤沒有在苦難中遇見上帝,更無法經歷與上帝的密切契合,當她談到“善終權”時,其背後是說,自己是生命的主人,自己有權支配生命。 但人不是生命的主人。上帝才是。人生會有苦難,基督來到世界上,也經歷了至深的苦難。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並蒙上帝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祂為大祭司。(《來》5:7-10 ) 在苦難面前,連貴為神子的主耶穌基督都沒有跳過,我們生為罪人,為什麼還要聲聲抗議呢? 上帝使用苦難來雕琢我們,好讓我們更親近祂。因著苦難,學習順服,進入完全,這就是人性成長三部曲。 蒙召與基督一同受苦 著名神學家楊牧谷得了鼻咽癌,抗爭10年後安然離世。他生前,曾把與病痛搏鬥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名叫《再生情緣》。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接受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並不會叫生命更苦,只是當苦難來襲,我們不會驚慌失措、誇大苦難,反而會以平常心來接納它。這是潘霍華的名言,他說基督徒蒙召,就是蒙召與基督一同受苦。 逃避苦難,苦難便成了一生要逃避的對象,一生要賄賂的魔頭,人永遠活在它的陰影下,無窮無盡……接受苦難的操練吧,以一顆願意為主為人受苦的心作為裝備,你會看見一個更大的禾田展示在你面前,更寬闊有效的門為你敞開,再沒有勢力可以關上。 歐陽修在《玉樓春》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說到底,沙白和瓊瑤鼓吹的“善終權”,無關善終,不過是對苦難的逃避而已。我有一位知己,他每周3次腎透析,已歷經20年,以至於現在每次打針穿刺透析,都需要一個小時才找得到血管,但他笑起來還那麼坦然無懼,聲振林樾。有時去看望他,從他家出來,我總想:“誰說傷痕累累活著就不是一種祝福?” 參考書目: 瓊瑤,《我的故事》,(台灣:春光出版社,2018年)。 林婉珍,《往事浮光》,(台灣:皇冠出版社,2018年)。 杏林子,《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台灣:九歌出版社,2004年)。 杏林子,《生之頌》,(台灣:九歌出版社,1995年)。 楊牧穀,《再生情緣》,(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年)。 作者來自中國。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2.08 蔡越 2025年1月,洛杉磯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山火。數十人死亡,先後十幾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一切還會在吧? 我家離一處大火場不遠,因此接到了政府部門發來的提醒信息,要我們隨時準備撤離。 警告信息是傍晚收到的。我望著窗外已經變成黃色的空氣,趕快把手頭的工作收尾,和同事作了交代。凌晨收拾行李,清早便和外子駕車離開了洛杉磯,到鄰近的內華達州去“避難”。 高速公路上狂風肆虐——難怪洛杉磯的野火,蔓延得如此迅速!不到2分鐘,一塊石頭從天而降,把車子的擋風玻璃,砸出一條裂縫。 回望家的方向,雖然覺得火不會燒到我家,但不知為何,我還是惴惴不安:過些天我回來的時候,家還會在吧?我的各種收藏,還會在吧?難怪《馬太福音》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太》6:19)人在世上一生的積攢、收藏,很可能瞬間就化為灰燼。 我們從頭再來 擔憂中,想起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其實是我們教會的老牧師的親身經歷。他小時候在印尼,一場大火把他家的店鋪,燒得一乾二淨。 大火過後,全家人去看店舖的廢墟。 他爸爸和老管家站在店舖的廢墟前,後面站著全家10來個年幼的孩子。爸爸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沒關係,我們從頭再來!” 牧師說,他永遠記得那個場面,記得爸爸的話和爸爸的背影。 是的,假如真的有什麼不幸,我們還可以從頭再來。 何況,我們活著,原本也不靠身外之物。 華冠代替灰塵 內華達州的空氣非常好,空氣指數只有30。而洛杉磯已經高達160,而且野火燒不盡,焚風(高溫狂風)吹又生。有一位朋友,剛裝修了房子,房子卻被大火燒得只剩下煙囪。全家人面對像圓明園廢墟的社區,心彷彿墜入冰冷的深淵。 然而故事在這裡轉向——基督徒為他們送去了水、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還擁抱他們,問:“你們還需要什麼?我們還能為你做什麼?請告訴我們!” 朋友一家人捧著熱咖啡、熱巧克力,心也慢慢變得溫暖起來──愛,上帝的愛,他人的愛,將人從絕望和孤獨中帶出來,有重新再來的勇氣。 這讓我想起洛杉磯馬鞍峰教會的安迪.伍德(Andy Wood)牧師,在火災後著名的講道《賜華冠代替灰塵》中說:上帝會把所有的支離破碎編織在一起,化腐朽為神奇。祂從不浪費我們生命中的苦難、傷害和損失…… 受傷的人,你若把自己交託給祂,祂會扶持你走過這一切。有餘力的人,你要讓自己成為傳遞祂的愛的管道! 是的!這是以灰燼生成的華冠! 誰能毫髮無傷? 感謝上帝!回到洛杉磯,我們社區安好!只是到處煙塵的味道,這提醒人:災難尚未過去。而且未來的重建更難。 我們教會,我平常去的健身房,都設立了援助中心,準備了食物和其他大量的物資,邀請受災的人來領取。 我申請到援助中心當義工。看著前來領午餐和衣物的人,我內心不禁感慨:是不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平平安安、不遭遇任何苦難、毫髮無傷地度過一生?我以為我們這一輩人會很幸運,但其實不能──前幾年的疫情,現在的火災,都在告訴我們:人類是多麼卑微和渺小! 幸而我們有上帝,祂賜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參《賽》61:3)。讓我們這些出於塵土也必歸於塵土的人,帶著希望,走過所有的艱難,走過短暫的人世逆旅! 作者來自大陸,現為本刊編輯。
-
這幾年,美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焦慮期
-
很多時候,中國人對蛇的一些看法是從蛇本身的一些動物屬性中歸納、推論出來的,包括正面和負面的感受。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1.22 杜商 無情的晚鐘敲打虛無法杖 死亡的微笑進入破舊的窗戶 時間之勺已經舀不出生命美酒 喜樂正在關閉留聲機的吟詠 遊戲即將結束,情感掉入他鄉 生命的裂紋日日加重 命運之手正努力把絕望寫於額上 殘荷留不住晚秋最後的詩意 歲月的枝丫搖曳不出靜好的音符 思念中的老家因無人頹敗不堪 斷供的房貸如電擊倒絕望居者 同學會傳來陣陣噩耗 鎖住一個個躊躇滿志的腳步 被拍賣的靈魂們找不著北 飄蕩在城市的最深處,無人理會 如同響了很久的電話無人接聽 你陷入尷尬之境,無人問津 你以為衰老提前到來 青春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收場 你以為你已經不能被春風親吻臉頰 心中的垂絲楊柳發不出新芽 你以為沒有大錘能敲碎腳下的頑石 絕望的文檔,交給虛無主義書寫 你以為心中的愛火必定熄滅 戰馬跑不到目標之地 一切彷若綻放過的黃花 你的雙眸再也無力泛起激情的波浪 親愛的,生活其實並非如此 你以為已經錯過,其實正在當時 你以為你不再擁有,其實樣樣都有 你以為你已經疲憊不堪 其實蒼鷹還可以再一次扇動翅膀 你以為時世之鞭已經將你抽打成枯枝 一個個網路新詞挑逗你的心靈 你無能為力,以不可言說之痛逃避俗世纏磨 你心如寒窟之冰,希望虛渺如煙。 親愛的,親愛的,生活確非如此 即使是一個廉價的世代, 即使充斥著止於利益的人, 天天圍繞名利場, 他們無休無止的喧囂 如野火蔓延燒不完 如惡浪洶湧收不回 然而他們所依靠的,並不可以依靠 他們所寄望的,只是一抔泥土 惡人的眼目不認識高貴,卻自誇有福 他們的結局已註定,死亡必做他們的牧者 他們定將如糞土消散,如薄霧蒸發 他們從一條路來,卻從七條路倉惶逃跑 他們的手中有審判,他們的腳下是陰間 而你更新之後的靈魂拒絕躺平 晚熟的麥田仍然可以金浪滔滔 跌倒了七十七次,還可以再愛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