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基督的溫柔上長進(周小安)2017.02.08

 

周小安

本文原刊於《舉目》81期和官網2017.02.08

 

溫柔不僅列於“八福”之中(參《太》5章3-10),也是聖靈的九果之一(參《加》5:22-23),並且是這兩個“套餐”中唯一的重疊。

溫柔也是耶穌自認的德性之一(參《太》11:29)。可見,“溫柔”是基督徒品性的核心成分。筆者著重就“在基督的溫柔上長進”,談一談自身的體會。

我缺乏溫柔。然而自從歸信主耶穌,我的體會是:家庭是學習溫柔的最佳場所,牧師是學習溫柔的最佳“職業”(呼召)。在聖靈引導下,默想和效法基督的溫柔,是學習溫柔的最佳途徑。

 

最佳場所

 

家庭的矛盾和衝突相當普遍,即使是基督徒家庭也在所難免。化解家庭的矛盾和衝突,實在是學習溫柔的大好機會。發生矛盾時,無論是據理力爭——擺事實、講道理,還是逃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都不解決問題。不如乾脆自覺和主動地視之為學習溫柔的大好機會。

我的一點體會是:首先,要勇敢地面對矛盾和衝突,努力做到不爭辯、不逃避、不生氣、不動怒,操練心平氣和的態度。

做到這一點之後,接著要心懷誠意、積極主動地尋求溝通和交流。要多花一些心思,多有一些創意,製造良好的溝通氣氛和機會。

第三,失敗了再重新開始,堅持不懈,絕不輕言放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的矛盾和衝突,往往經歷了長期和反復的積累過程,因此化解起來也就不是那麼輕而易舉。不要性急,把這個過程當作學習溫柔的上乘機會好了。

 

最佳“職業”

 

為什麼說牧師是學習溫柔的最佳“職業” 呢?因為一方面,教會裡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另一方面,教會的性質和目標是合一相愛。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構成了對牧養工作的挑戰。

牧養會眾還不是最具挑戰性的,最具挑戰性的是牧養教牧同工和長執同工。因為這些教會領袖(包括我本人在內)很善於教導別人,對自身的問題卻往往缺乏警覺,也未必聽得進別人的提醒和教導。

面對這種挑戰,我的心得是,首先,要放下事工導向,學習關係導向,把人和關係放在事和結果之前。其次,要放下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學習接納和包容人(包括自己)的缺陷與軟弱。若缺少這種接納和包容,就會產生不滿、批評、論斷,結果不但不能增進關係,反而還會破壞和諧,導致衝突。第三,相信主耶穌是教會的頭,祂掌管著教會的一切。這樣的信心,有助於我們放手,也有助於我們接納和包容人的缺點與軟弱。

牧者還需要學習“神聖對質”。所謂“神聖對質”,其實就是根據《馬太福音》18章15-17節的原則,執行教會紀律。

面對教會中的問題,如淫亂、結黨、異端或破壞教會紀律等,牧者不能採取“鴕鳥政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態度是對主的託付不負責任,也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那麼,當如何處理呢?

《加拉太書》6章1節:“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提摩太後書》2章25-26節:“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神聖對質不能像其他團體進行紀律處分那麼簡單,而是要本著基督的溫柔,盡量挽回犯罪的人。由此可見,神聖對質包括了幾個要素:

1, 本著基督的溫柔,遵行聖經的原則和程式(參《太》18:15-17)。2,面對當事人,誠懇地指出問題的要害。3,盡量挽回。

神聖對質本身,就是學習溫柔的大好機會。

最佳途徑

 

學習溫柔的最佳途徑,是在聖靈引導下,默想和效法基督的溫柔。

首先,要理解基督的神、人二性:

《希伯來書》4章15節:“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希伯來書》2章17-18節:“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希伯來書》5章7-10節:“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並蒙上帝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祂為大祭司。”

這些經文都清楚指明了基督的人性,和祂的神性。我個人的領會是,“聖靈—基督論”首先肯定基督百分之百的人性,在此基礎上,再從基督百分之百的聖靈來理解祂的神性(參《約》3:34)。

基督的人性既和我們一樣(當然不包括我們的原罪),而我們也有聖靈的內住和引導,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聖靈引導下,默想和效法基督的溫柔了。

與基督的溫柔最貼近的形象是“上帝的羔羊”和“被殺的羔羊”。

《以賽亞書》53章6-7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祂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祂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

上述“羔羊”的形象,與聖經經文,特別是四福音書中耶穌和祂的言行,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我們默想基督的溫柔。持之以恆,並在實際日常生活中行出來,能促使我們在基督的溫柔上長進。

 

 

作者來自湖南,理論物理博士,現於加拿大溫哥華牧養教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