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姆逝世(賀宗寧)2017.07.14

 

賀宗寧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教會歷史這一週2017.07.14

 

公元1536年(明嘉靖15年)7月12日,伊拉斯姆在瑞士的貝賽爾逝世。

“哦,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願袮的慈悲臨到我。我要歌頌上帝的慈悲與公義。” 1536年7月12日,伊拉斯姆在說出他最後的話之後,安息在基督懷裡,享年69歲。

 

生平及著作

伊拉斯姆於1466年10月28日出生於荷蘭的鹿特丹。他的父母是在還沒結婚的情形下生出了他。母親是一位醫生的女兒,父親因為這件事感到懊悔,成為神父。伊拉斯姆幼年受教於一個當時很少見,鼓勵人讀經的組織“共同生活弟兄會”。

他主張基督徒的價值是容忍、中庸與穩定,所以基督徒應當過正派、適度和平衡的生活。他認為相信基督的教導是要人用理性來克制激情,而這是需要靠簡樸、有紀律的生活來達成。

伊拉斯姆是在改教時期著名的荷蘭文藝復興人本主義者。他同時也是一位天主教的神父,社會改革者,教師與神學家。

他被視為古典文學家,以純拉丁形式來寫作,被尊稱為“人本主義王子”,“基督教人本主義的榮冠”。他以人本主義的技巧寫出聖經的文字。他最有名的成就是收集不同版本的新約聖經手抄本,重新將新約翻譯為拉丁文。

他在翻譯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新教的改革以及天主教的反改革,都有相當的影響。他其他的著作包括《論自由意志》,《愚蠢的禮讚》(或譯《愚人頌》), 《基督精兵手冊》等等。

《愚蠢的禮讚》是伊拉斯姆的成名作。他以諷刺的手筆,將當時教會腐敗與濫用權力的一些方式(如贖罪卷,向馬利亞禱告)生動的描繪出來。在他尖銳的筆下,教皇與國王都無所遁形: “凡是需要勞力的事,他們都推給聖彼得或聖保羅。但如果有任何享樂的事,他們就自認為是上帝呼召他們去做的事。”

他的另外一本著作《基督精兵手冊》,教導人如何實際的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世界。他認為基督徒的争戰應是一个内向的争戰。信徒内心的意義比外在的聖禮更為重要。他主張習俗的改革、正派與中庸的生活及内在的靈命更新,得到普遍的支持,他的跟隨者在歐洲各国的王宫任職,影響了許多國的政治。

這些書籍喚醒了人們對教會需要改革的意願。後世的人甚至說,伊拉斯姆將彈藥裝上了礮膛,馬丁路德才能點火放出礮彈。

 

受到雙方攻擊

但是,在改教如火如荼的展開時,伊拉斯姆卻被雙方攻擊。路德宗因為他拒絕參加他們的旗幟而攻擊他。但伊拉斯姆認為路德所做的是摧毀教會。天主教又威脅他,要處他死刑,同時,也將他的一些著作列入禁書之列,因為這些書掀起了改教的風潮。

伊拉斯姆活在歐洲對宗教改革的需求日益增強的時代,他對天主教內濫權與敗壞提出批評,甚至也要求改革。但他卻與馬丁路德及梅蘭克松保持距離,也持續的對教皇的權柄表示尊重。他強調保持中庸的路線,對教會的傳統、敬虔及恩典表示遵從,他也拒絕路德所提出的唯獨信心。

伊拉斯姆終其一生留在天主教內,提倡從教內進行革新。他也保持天主教對自由意志的信念,拒絕接受改教者所提出的預定論。他的“中庸之路”(“Via Media”) 使雙方不少的學者感到失望。

1509年,在路德改教前8年,伊拉斯姆任教於劍橋大學,與人本主義的大師相結識,他決定要去明白早期基督教的文学,因此鑽研希臘文。

 

出版希臘文與拉丁文並列的新約聖經

後來,他出版希臘文新约聖經翻譯,並附拉丁文譯文及註解。(這個譯本後來成為路德、丁道爾、及英文欽定本的原文考據)。他希望能讓一般的信徒更多的了解聖經。他以雙管齊下的方式著手進行:一方面收集不同的希臘文手抄本,同時將希臘文新约聖經翻譯成拉丁文。

1512年,他開始收集天主教所使用的武加大本(Vulgate)的抄本,合成一個關鍵性的版本。然後,他將其拉丁文編輯修改。當時,他說:“將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用更好的拉丁文來表達,才對得起保羅。”在他翻譯的初期,他並沒有提到希臘文的經文。

他說:“我想到可以用註釋來修訂耶柔米的經文就非常興奮。我覺得受到神的感動。當我能以古抄本來對照修訂耶柔米,我個人得到極大的收穫。”

當他出版所翻譯的新約聖經時,是將希臘文與拉丁文並排列出。他後來解釋為什麼要列出希臘文。他說:“有一件事是非常明顯的,即使瞎眼的人都看得出。那就是,由於翻譯的人遲鈍或疏忽,有些地方沒有正確的翻出希臘文的意思。經文正確的意義因此被無知的文士破壞。有些文士甚至半睡半醒的改變了經文的意義。”

伊拉斯姆所翻譯的希臘文與拉丁文對照的《約翰福音》第1章

伊拉斯姆之所以將希臘文與拉丁文並列,主要目的是讓讀經的學者可以驗證他所翻的拉丁文的正確度。他如此做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要宣示拉丁文的譯本必須能與原文相合。這才是教會正確對待新約聖經的態度。

伊拉斯姆讀聖經的雕像

1517年,宗教改革正式開展,容忍與中庸無法再得到人的支持。新舊兩派都想取得伊拉斯姆的支持,整個情勢變成以激情取代理性。

雖然兩派中都有許多欽佩他的人,但是,跟隨他的人卻少之又少。他自己選擇以希臘文及拉丁文來寫作,也因此他的著作只能達到知識分子,而不能受到一般民眾的擁護。他最後说:“有些天主教徒認為我不攻擊路德是因為我贊同他;有些路德宗的信徒又宣稱我是個懦夫,因為我放棄了福音的真理。”

他於1536年7月12日去世。數世紀後,争戰的雙方都同意他是位有偉大思想又有仁慈心胸的人。我們可以在他身上學到許多的功課。

 

 

“教會歷史這一週”已經制作成3-5分鐘的視頻(蘇文峰主講),在橄欖社區網站(http://ocochome.info/)播出,《教會歷史這一周》的頁面短鏈接:http://wp.me/P5KG8P-7dW

或點擊后面網址觀看本期視頻:http://pan.baidu.com/s/1gfxg1f9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