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言與思
-
尊重你、我、他 台大醫院女醫師車禍重傷致腦死,媒體大加追究是救護車來得慢,還是急救不得當。消防局和救護人員救傷之餘,還要應付媒體追究責任。 我只是想不通,為什麼媒體不用同樣的力氣,大加口誅筆伐那位酒駕闖紅燈、撞人後,還想溜的肇事兇手呢﹖那些喝酒仍坐上駕駛座的人何時腦海才清醒,明白人命關天,明白生命比一時不便(先搭小黃隔天再回來取車)的價值更可貴﹖ 我還記得學開車時,教開車的老師語重心長地一再提醒﹕“尊重人的生命﹗”不僅是你自己的生命,更是他人的生命。
-
怎麼接納?先得看見 最近讀柴靜的《看見》,得到很多啟發。柴靜在中央電視臺的《時空連線》,《新聞調查》做過主持人和記者。《看見》這本書,記錄了一些她採訪經歷中沒能放進央視節目中的東西,還有一些她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感受。 書的第11章,叫“只求瞭解與認識而已”。這章記錄了一次關於對虐貓事件幾位主人公的採訪。在一段網路熱播視頻中,一位穿著高跟鞋的女子,臉上帶著笑,將一隻小貓踩死。 這位女士曾經是護士,發生了這件事後,她離開了醫院。柴靜他們爭取了很久,通過院長聯繫上了她。一開始,這位女士拒絕採訪。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賓館房間的電視裡正播放一個關於虐貓事件的節目,主持人評論她,“沒有人性”。 接下來還有很多互動,這裡我只摘錄書中的兩段話。 “她說這些年,心裡真是痛苦的時候,沒人說,房子邊上都是鄰居。她就把音響開得很大,在音樂掩蓋下大聲尖叫……我問過她的同事,知道她婚姻有多年的問題,但她從不向人說起。她的同事說:‘她太可憐了,連個說的人都沒有。’” (p. 204) “她忽然說起踩貓當天的事,李是怎麼找的她,怎麼說的。她根本不在乎錢,一口就答應了。他們怎麼找的地方,怎麼開始的。說得又多,又亂,又碎,像噴出來的,我和老范都沒有問的間隙。又說起22年的婚姻,她弄不明白的感情,她的仇恨……她強調說,是仇恨,還有對未來的絕望。”(p. 205) 這些,是虐貓視頻裡所沒有的。 柴靜可能不是基督徒,但是我覺得她有很深刻的看見。她在接觸真實的生活,她在花時間去瞭解被採訪者,她把他們當作活生生的人,立體的人,不是一個貼上“罪人”標籤的紙片人。 對別人的接納,可能需要有兩個基礎。第一是瞭解別人。 他/她經歷了某些事情,才成為現在這樣。第二是認識自己。原來我也是這樣的軟弱。人各有弱點。深刻認識自己軟弱的人,也更容易體諒別人的掙扎。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時間去真正瞭解別人,也沒有時間真正去瞭解自己。 於是,論斷來得太快,擠走了接納與憐恤。 注: 《看見》這本書目前排在Amazon.cn圖書銷量第一,豆瓣上有39500用戶評價,得分8.9(最高分是10). http://www.amazon.cn/%E7%9C%8B%E8%A7%81-%E6%9F%B4%E9%9D%99/dp/B00AH6OXP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27187/
-
如何感受上帝的愛 這是今天妻子轉給我的問題,來自中國唐山的一位慕道友。 先打一個比方。一個搖籃裡的嬰孩如何感受父母的愛?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自己嬰孩期的記憶少之又少。這顯然不是因為當時父母的愛太少,乃是因為我們對父母之愛體會理解與存儲回顧的機能還不夠成熟老練。後來長大了,我們越來越多地經歷並刻骨銘心地記住了父母的愛。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對我們必要的管教,對我們苦口婆心的忠告,都是父母之愛的一部分。 同樣,我們對上帝的愛,也可以尋著這個思路來體會。人類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繁衍不止,無不出於上帝起初精心美好的設計與創造,輪到我們出場,透過我們的父母,體會天父上帝的愛。我們兒時的搖籃,放在溫暖的住房裡。上帝創造的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大搖籃。上帝把太陽這個巨型核反應堆,懸掛在大約九千六百萬英里遠的天邊,配合大氣保護圈,給予我們足夠的溫暖與能源。而上帝特設的綠色植物跨國公司,以平均每秒生產上萬噸碳水化合物的超產高速,為地上的活物提供瓜果菜蔬為養生之糧,植被木材為安居之巢。上帝更使用全球洋海巨型蒸餾方法,使水變雲,又用大小適中的無線重力,拉扯白雲如放風箏,風行天下,熱冷空氣相遇,凝結成純淨的水珠或雪粒,回饋大地,滋潤生靈。這是上帝偉大創造之厚愛。我們對天文地理生命科學知道得越多,感恩的心就越大。 上帝的愛更是表現在救贖之恩裡。人類從恩典中墮落後,就跟隨惡者集體出走,遠離天父,流浪在罪惡谷與死亡山裡。我們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與罪姘居,自甘沉淪。但上帝不離不棄的愛,始終沒有離開人類。上帝打發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落凡塵,成為十字架上代罪的羔羊,呼喚浪子,回返父家,得享永生之福。這是不惜一切代價的犧牲大愛。我們蒙恩的罪人,每每思念十架大愛,內心無不感激之至。 上帝還賜給我們父母之愛,兄弟姐妹朋友之誼,夫妻兒女之情。總而言之,天地萬有,十字寶架,世上親情,無不述說上帝對我們在在之愛。上帝的愛,如空氣之瀰漫,無影無踪,無色無味,無時無刻不在環繞著我們。我們生命的每一波脈搏,每一次呼吸,每一聲感恩祈禱,都在見證上帝愛的真實。
-
“傳統”的殺傷力 5月初,在肯德基州一個5歲的男孩因玩槍走火,射殺了他2歲的妹妹。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男孩玩的竟是他自己的槍,是不久前他父母作為禮物送給他的;而且是槍行專為兒童特製的步槍(Crickett rifle)。這種槍的扳機很小,適合於小孩子的手。 送槍給小孩子在美國曾經很普遍,我的一位60幾歲的同事在8歲生日的時候就得到他的第一支槍。不少父母至今仍然非常驕傲地把“承擔力、勇氣、責任感”的培養歸功於這一類相當悠久的“傳統”。即便出了這樣的不幸,這個肯德基社區的人們仍拒絕“換位思考”,堅持這個送槍的傳統是絕不會停止的。 無可否認,很多傳統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因社會、文化的原因而被人特別擁戴。然而時過境遷,如果對已經遠遠落後于時代的傳統仍竭力維繫,我想,這可能更多折射出人內心的某種脆弱和缺乏安全感了。 在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裡,如何處理傳統的問題,成為教會的一大挑戰。坦率地講,今天在北美的教會和信徒,常常被人認定是“保守和維繫傳統”的代表(甚至我們自己也這樣認為)。好的傳統的確應該被保存,然而這不應當是教會的形象。使徒時代的初期教會和近代歷史上許多的教會,曾經給人帶來巨變,又同時驅動社會改變,這種為福音大能所驅動的突破力是我們極需要的。 很多年前,有一個教會守主餐的時候就產生紛爭,因為老一代的信徒堅持只許用一個公用的大杯子傳遞分杯,原因是這是當時主耶穌設立主餐的方式。當一種方式、傳統被認定為“討主喜悅,最合神心意”的方式的時候,這種“傳統”就被聖化為“正統”。在教會的敬拜、聚會和教導的許多方式上,這類被正統化的禁區仍然不少,也使得有些誤入禁區的人傷痕累累。 再一個例子就是中文聖經新的譯本的使用。當各教會在積極地籌畫向E時代,被網路語言浸泡的90後的新一代傳福音的時候,我們卻仍然使用百年不變的譯本。不錯,上帝的話有能力,可以跨越文字的局限。但是,上帝的話同時也需要是道成肉身的,與時代連接,成為易讀、易懂的文字。 誠然,教會需要持守亙古不變的真理,然而真理和屬靈生命的傳承,不是傳統的方式的持續。如同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傳統不應成為活潑的屬靈生命的約束、甚至是禁錮。教會需要在對傳統的突破上有勇氣,甚至可以成為時代的見證,因為教會也承擔著文化更新的使命,使福音的種子有更新的文化作為土壤而廣傳。
-
波士頓爆炸案的兇嫌之一,已經死亡的Tamerlan Tsarnaev終於下葬了。這裡面有一個美麗的小故事。
-
最近,在長途飛機上終於一償宿願,看了期待已久的《哈比人-意外之旅》,下面這一段電影中的對話,使最近疲於奔命的我,一顆忙碌的心安靜了下來。
-
罪的兩面性 藥廠制藥,藥房賣藥,看起來分工很清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美國,特殊情況下,藥房也可以用現成的藥劑配製一些簡單的藥品,供給極少數病人使用。大藥廠的品牌藥很貴,而小藥房配的藥成本很低,容易賺錢;藥房、病人皆大歡喜。於是,個別膽大的藥房悄悄地做起“配藥”的生意,雖然美國藥檢局只容許個別配製,但他們卻批量生產,變成了實際的藥廠。去年10月開始,美國各地爆發的真菌性腦膜炎,後來發現,正是這樣一個小藥廠造成的悲劇。他們配製一種注射用的麻藥,行銷美國許多州。但是因製劑被真菌污染,幾個月內造成了720人患腦膜炎,其中48人死亡! 究其原因:一是貪心,做藥房不該做的事;二是不負責任,在消毒保障上不做該做的事。若只一方面做錯,後果還不致於此。現代的制藥管理監督制度一般都是多重設防,一處有漏洞一般不會出事。換句話說,即使這家藥房私自制藥,如能認真確保衛生條件,也不會出什麼危險。 可是人之罪性就常有這種兩面性:既有因貪欲驅使而積極主動做錯事的一面,也有因懶惰懈怠而消極被動做錯事的另一面。做不該做的事,又不做該做的事,兩者疊加,就發生了如同服藥過量一般的“中毒”反應。 罪性在主動、外顯的一面還有報復、爭競、論斷、炫耀;而消極、內隱的一面則表現為懦弱、退縮、自卑、放棄、隨波逐流等等。認真的基督徒,要同時對付“舊我”的兩種趨向,不讓其做主掌權。
-
蕾塔‧帕森斯(Rehtaeh Parsons)原本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4月初自殺身亡。探究她自殺背後的原因,激起加拿大人的憤怒。一年半以前,她被四個同校男生強暴,並且他們拍下她被強暴的照片,在學校和居住的社區到處傳送。她還沒時間處理強暴的驚駭和傷痛,就必須面對網絡霸凌,再加上同校學生的霸凌,她接到不斷的text信息,男孩子約她做愛,女孩子們罵她婊子。沒有人同情她,更沒有人為她仗義執言。
-
我最近經歷了一些“求,卻不得”的痛苦。這一類的痛苦人們都有,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感覺特別深刻。難受到一個地步,我的腦袋裡冒出這樣的想法:“上帝就是這樣冷漠”,“上帝不在乎我。
-
悲劇與公義 最近發生了一些悲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襲擊,德州化肥廠爆炸,MIT校園槍擊。 還有一件讓我非常難過和氣憤的事情,就是復旦大學投毒案。 被害人黃洋,4月16日15:23去世了。他只有28歲。他學醫,據說他選這個專業,是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他家裡條件很一般,但他很懂事。讀書期間他成績優異,拿獎學金。他很熱心助人,本科時兩次去支教,一次是去安徽潁上,另一次是去西藏墨脫支教。本來今年暑假他還要帶隊去墨脫支教。 4月1日他在寢室喝了飲水機裡的水,覺得味道不對,擔心室友也受影響,他還專門清洗了水桶。之後他覺得不舒服,去了醫院。一開始他和醫生都以為是食物中毒。很快,他的肝臟就受到嚴重損傷,其他器官也受到損傷,呼吸時還有血泡。他很快陷入昏迷,死前沒能清醒地和父親說上話。 現在還沒有找出兇手,只是說他的室友是嫌疑人。 這不是第一起發生在校園的投毒案。1995年,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保住了命,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智慧。她年邁的父母一直在照顧她。當時的嫌疑人是朱令的室友,後來就不了了之,這起投毒案一直沒有找到真凶,到現在18年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恨能夠讓人投毒?可怕的是,投毒案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發生在寢室裡,是一個本該氣氛友好,或者至少是安全的地方。但住過宿舍的人也知道,那種近距離的接觸,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很微妙。當朱令病情不能確診時,一些北大同學熱心幫助翻譯她的病歷並且尋求外國醫生的幫助,可朱令清華的室友們卻表現出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 人的內心,多麼複雜。複雜的,不僅是投毒者。還有知道真相卻沉默的人。 曾經,對於信仰,潛意識中我有一種心態,就是覺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就是愛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團和氣!這實在是人的自欺! 審判是必要的,公義需要被彰顯。上帝絕對不會和稀泥,不會以有罪的為無罪。“公義”這個字,在聖經全文中出現了263次(我不太瞭解聖經原文,只是在中文和合本中搜索“公義”)。 這是個神聖的詞。 “饒恕”,不是輕易說的。這是只有受害人和上帝才有權利說的。 審判要建基於真相。旁觀者當克制,知情者當出聲。我們要謹慎不去論斷,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作為。 投毒案可能離我們很遠,但其他的罪惡可能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是否做了該做的,是否曝光了罪惡,是否抵擋了罪惡,是否替不能發聲的人發聲,是否嘗試彰顯公義? 沉默和冷漠都很容易,但是出於公義的熱心和清潔的智慧,卻難得。讓我們祈求上帝的幫助。 黃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6922.htm 朱令事件,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741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