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見證

  • ,

    奇妙的“三對三”

    本文刊於《舉目》64期 任永剛        我來自中國西北農村,祖輩靠種地、放牧為生。我的老家風特別大,春天往往黃沙漫天、遮天蔽日。生活非常不易,農民是真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每一分收穫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002年,我大學畢業,到天津的一所大學教英語。2004年我結婚,妻子是基督徒。        第一次約會時,她就告訴我,她是基督徒,聖經的原則是“信與不信的,不可同負一軛”。儘管我不太明白這句話,但是為了她,也出於對教會的好奇,我去了她所在的教會,參加了查經聚會。8個月後我信主受洗。 拿不拿掉孩子?        婚後很快有了女兒。女兒一歲時,妻子意外又有了身孕。這是違反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我非常擔心自己和家庭的前途,甚至肝病復發,醫生要求我住院治療。        我覺得天父給了我不能承受的負擔:身體不好,要讀在職研究生;妻子可能工作不保,房貸待還等等。總之一大堆困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希望上帝憐憫我,原諒我流掉孩子。        妻子迫于我和雙方父母的壓力,去醫院墮胎。然而,先後去了三、四次,手術總是不能進行。不是醫院太小,做不了這樣的手術,就是我們資料沒帶齊,等等。        最後一次,我鐵了心,要在一醫學院附屬醫院做引產術。當完成了各種準備時,北京的一位牧師打來電話,告訴我絕對不要拿掉孩子。他在電話裡說了很多,有兩點至今記憶猶新:         一,如果墮掉孩子,我必失去上帝的祝福。二,基督徒講愛主、愛弟兄,甚至愛仇敵。如果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愛,何談愛這個、愛那個?        儘管他的話我很不願意聽,覺得很扎心,但他確實說得在理。所以,我決定為上帝的緣故,留下這孩子。        生完老二後,妻子做了全職主婦。平穩的生活,證明我們之前的一切擔心、憂慮,都是多餘。上帝沒有讓我們缺什麼。孩子們從小聽媽媽講聖經故事,看媽媽在床頭為他們禱告,溫順、懂事、活潑、機靈。        我也發現,帶兩個孩子比一個容易。他們能一起玩。大人忙的時候,不怎麼需要大人盯著。我進而發現,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兄弟姐妹。聖經說,我們當生養眾多。儘管這句話,和中國當前的國情和政策不一致,但我相信上帝自有道理。看看我們周圍的獨生子女,往往物質上很富有,精神上很貧瘠。更不幸的是,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很脆弱,一旦孩子出什麼意外,整個家庭即近破碎。   “嚴重教學事故”        再來說說發生在2012年上半年的一些事兒。由於魯莽(套用領導的話,就是“政治上無知”),我在英語課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呼應教材內容,播放了一小段歷史視頻,觀點與官方不同。         後果很嚴重,給我以及家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折磨。我差點丟了工作,個人檔案上也差點留下“嚴重教學事故”的處罰。我多年在另外一所大學兼職,也因為安全部門的介入,失去了這份工作。         安全部門還向我們學校通報了我的超生情況(學校原本不知道),更向學校通報了我在家庭教會聚會的詳細情況,認為我參加非法聚會。        我所有的教學工作隨即被叫停,收入銳減。事發後很長一段時間,我被要求寫檢查、保證,以及政治覺悟報告之類的。還要求我看主流媒體新聞、閱讀某些報紙社論,並且寫讀後感。        我彷彿生活在白色恐怖當中,不管身處何處,必須隨叫隨到。偶爾在外面,領導一個電話,就讓我膽戰心驚。還沒等我把在外面的理由說完,領導就啪的一聲把電話掛掉。我騎著自行車一路狂奔,趕回學校,內心不斷呼求上帝施憐憫、慈愛,不要讓領導又黑著臉,對我做進一步處理。 儘管非常痛苦        儘管我非常痛苦,但我還是慢慢學著理解那些拿我說事兒的人。他們不認識上帝,上級、主管部門,就是他們的主、他們的神。為了自己的飯碗,他們得向他們的主交帳,向他們的主撈表現。我這個基督徒能做的,就是為他們禱告,在他們面前做見證,用生命影響他們。        其實,我們單位領導儘管有時對我吹鬍子、瞪眼睛,罵我做事沒腦子、一根筋,但多數情況下,處理我的事情還算人性化,沒有太為難我。儘管各種收入沒了,但基本工資照給,後來甚至讓我做了院裡圖書管理員,每月發給一些津貼。實話實說,我挺感謝他們的,也常常為他們禱告。         除了事發後的兩、三個夜晚,因恐懼不能入睡外,其他的夜晚,我都藉著聖經,尤其是《詩篇》,以及弟兄姊妹的禱告,安靜下來,睡得很踏實。我求上帝施展奇妙救恩,救我脫離艱難,脫離惡者的手。我相信,依靠耶和華的必不至羞愧。        當我的同事想安慰我,但又不知如何安慰時,我告訴他們,我的上帝必給我出路,因為祂是我的拯救者。《詩篇》中,大衛在苦難中的禱告,彷彿就是我現狀的寫照。他的禱告,對我而言,句句是如此真實、珍貴。        隨後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上帝聽到了我的禱告。祂沒有把我交給逼迫我的人,而是在困境中,給我開闢了一條我嚮往已久的出路。 三對三,非巧合        一直以來,我積極準備去國外留學。課堂教學事件不久,我就收到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為了吸引海外人才,新西蘭的外國博士生學費,與本國學生一致。我大致算了一下,在那兒讀博士,學費、生活費大約需要四、五十萬元。        我向上帝禱告。5月20日,我收到澳洲一個大學的通知,每年給我3萬澳元的獎學金,共給3年。3年的澳元,換成人民幣相當於50多萬。我欣喜若狂,但轉念仔細一想,不對啊,我要的是新西蘭,上帝你怎麼給我的是澳洲?澳州學費貴,交完學費,一年剩下7千多澳元,不夠生活的!上帝是不是搞錯了地方?        接著我又求,上帝啊,既然你向我施恩,但你也看到了,這些錢去澳洲是不夠的。而且,兩個孩子還要上學,他們的學費怎麼辦?上帝啊,請容許我大膽向你再要多一些恩典。…

    閲讀全文…

  • ,

    換一種活法

    本文刊於《舉目》64期 歡然        我上大學前,很喜歡用華羅庚創立的統籌法安排生活。比如燒水時,抓緊時間掃地或澆花,一溜小跑搶時間,一切休閑、娛樂都視為浪費時間。        進大學後,因為對所學專業興趣不大,而且愛玩兒,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浪費了不少時間。        我這種走極端的個性和生活方式,看起來非常自由、隨心所欲,以最大限度取悅自己,卻沒有真正喜樂過。我常常嘆息人生的無法完全如意、難免痛苦。        信主後,上帝帶領我換了一種活法。 不再有苦無處訴了        1992年,我第一次住進精神病院。出院後,我開始參加教會的聚會。不久,經禱告,得到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在黨委宣傳處做宣傳幹事,參與辦廠報,同時搞些日常宣傳工作。         說實話,我心理負擔很重。雖然知道我的病的人不多,但我總怕別人知道。我還怕吃藥後影響智力,做不了工作。我又想出人頭地,不想平庸一生,對名利、地位看得很重,並眼高手低,不願意做小事。        後來,聽牧師講,不要執著於信主前的人生目標,不要去抓自以為重要的一切,要按照基督信仰,建立新的價值觀、世界觀。我這才知道,事業不是人生的首要追求,名利、地位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真理才能使人生真正有價值。        認罪、悔改,倒空內心的苦水後,我嚐到了主恩的滋味。從沒有人像上帝那樣耐心聽我的苦衷,我再也不會有苦無處訴了。我真正體會到自由釋放和喜樂安息,體會到幸福,也才明白過去為什麼在人前很風光,內心卻痛苦。 名利場上求誠實         黨委是個什麼地方,是個名利場!剛去的時候,我被人笑話我寫稿子不會編假話。我負責編輯企業報副刊,同時,每個月至少得寫一篇新聞稿,在報上發表。我去採訪,總是採訪到什麼寫什麼,從不添油加醬。而且,我的寫作技巧也不熟。所以,報社的同事都笑話我。        我一直在說假話、套話上“不開竅”,所以我寫的每篇文章都是講實話,新聞稿是這樣,散文稿也是這樣。都是有事實根據的,都是真情實感的。        聖經《歷代志下》16:9說:“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上帝的帶領沒有錯。我居然因此有了自己獨特的文風和特點。大家喜歡上了我的文章。有的人還把我的文章拿回家,給子女當範文。我有篇大塊頭文章還被大報轉載。我編的第四版副刊,在兄弟企業報中,也有很好的口碑。那10年,我在省市乃至全國的企業報系統和新聞系統評獎中,得了許多獲獎證書,裝了一抽屜。        還有一次,我參加企業報協會的論文比賽。我大寫新聞真實的必要性,結果得了一等獎。我聽從上帝的話,最後得到的是很豐厚的回報。 認真做最小的事        上帝也一直在雕塑我。我是部門學歷最高的,但我很情緒化,不耐煩做小事(剛進部門,都要從小事做起)。我常常在不順利,或覺得枯燥時,煩躁起來,甚至影響工作。        有一次,我在我最煩的校對工作上出了錯,將“一流水準”誤改為“世界一流水準”。害得大家與我一起,一張報、一張報地把多餘的“世界”兩字劃掉。        還有一次,我去外面刻字店電腦刻字,把字的尺寸弄錯,幾公分的字刻成幾十公分。我這才知道,如果不忠心,我連小事也是做不好的。        上帝通過聖經糾正我的心態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路》16:10) “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弗》6:7)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我們都要像為主做的。         我學著在小事上忠心。甚至,當旁邊的人因工作繁瑣,煩躁、抱怨時,我還是靠主,甘心情願地認真工作,把小事當大事做。        有一次與同事去印刷廠對小樣,有一個版面老是排不好。我煩起來,說了幾句氣話。和我同去的同事,是位大姐,她馬上和印刷廠的業務員,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勸告起我來。工作結束後騎車回家,大姐又一路責備、勸勉我。她還告訴我,將來結婚後,煩人的事會更多,心越煩越做不好。        被人這麼“教育”,我覺得很沒面子!然而,心裡卻出來一句《箴言》:“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箴言》9:8)        我要當什麼人呢?褻慢人或是智慧人呢?        從此,我更愛這位大姐了。要知道在以前,我的反應一定是頂嘴,就像我無數次在家裡對父母頂嘴一樣。        我的人際關係在信主前一直不太好。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有個性,從不顧別人的感受。信主後才知,要儘量與人和睦。        在單位,我根本不想往上爬,根本不想賺大錢,有吃有喝就知足,只想把精力用在屬靈追求上。教會的聚會活動,我儘量不缺席。包括禱告會在內,我幾乎一次不落。我覺得沒有屬世的追求,我的心更安寧。        …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喜善口述,彭金鳳整理         身處網絡時代,無論我們是否承認,微博已悄然滲入我們的生活中,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服事。很多基督徒也玩微博,除了個人消遣,或是作為一種社交工具外,微博更可以是傳福音的“一片園地”。         基督徒應當怎樣經營微博?怎樣把“俗世的場所”,變為“神聖的所在”?怎樣將生活與之平衡?讓我們來聽聽“神愛喜善”,這位草根的基督徒“微博達人”的故事(編註,在2013年7月,已有6萬餘人關注神愛喜善的微博): 始於網絡聊天室和論壇        我於1999年底信主的。        信主後,我跟許多人一樣,對真理十分渴慕,也有很多疑問,但常常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那時網絡開始盛行,於是我很快加入了網上的基督教論壇和語音室。語音室是一種網絡團契,因著對真理的渴慕,聚集在一起讀經、讚美、禱告、交通,建立起一種真誠、密切的關係。可以說,網絡團契給我提供了另一個培靈的空間。        我也常去讚美、曠野、雅歌等基督教的論壇。一開始,是我自己需要得到幫助、解惑,後來也開始解答一些簡單的信仰疑問,還參與一些話題的討論。        從2000年至2008年,這段在論壇和語音室的經歷,令我的生命漸漸更新和成熟。 眼見,心感,力行        參與基督教論壇久了,我漸漸發現,有些信徒經常會為某個話題爭論不休。這樣的辯論本在所難免,可有些辯論的最終結果,是紛爭、惱怒……論壇的網站,因而經常被關閉。我對此深感無奈。        有位朋友提醒我:不如去開自己的博客吧!於是,我在2009年2月開了博客。博客簡單多了,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爭論,也避免了被關閉的麻煩,可以專心發博文、傳福音。        2010年2月,又有位姐妹建議我開微博。剛開始我不很在意,一是覺得自己的精力沒那麼充足,二是不太瞭解怎樣“經營”微博。不過轉念一想,上帝給我多少力量,我就做多少事情吧!所以,開了微博,偶爾發幾條,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博客上。         到了2010年底,我發現關注我微博的人,竟比博客上的更多、更活躍,而且粉絲來自世界各地。這讓我很驚訝。原來,微博的風景更好,禾場更大。我好像一個人在園子裡撒種許久,卻不經意間發現,已是滿園馨香。又好像一個人旅行,起初路上景色平平,轉了一個路口,眼前豁然是一大片金黃色的麥海,沉甸甸的,等待著收割……真令人鼓舞歡欣!         遠牧師也在2009年8月開了博客,3年多的時間,關注他博客的人數是1萬人左右。2011年3月他又開通了微博,僅2年多的時間,關注者有17萬!可見,相對微博更受大家喜愛。        這時我想,上帝給我的感動是確實的,我要做的,就是花精力,專心來經營微博。 微博為誰而開?        關注我微博的人多了以後,有人就開始有所期待,經常希望我幫忙轉發或分享。比如,有生病的,孩子、家人失蹤的,要準備生產、動手術的,為了生計開網店的,難民營的,家庭破裂的,生活困難需要捐款的,找教會的,等等;求代禱、求安慰、求轉發、求解釋,也不計其數。如果做不到這些要求,就會有評論:“光講愛,沒有行為,什麼基督徒啊?”……        我心裡很為難,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轉向上帝,跟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凡事依靠上帝,凡事向上帝呼求,而不是依靠某個人。        有一次我跟范學德老師交談,他說:“在網上服事,儘量不要去血氣辯論,有理也不要去爭,不要動怒。別人說的有道理,你就聽一下,儘量不要去反駁。網絡上這麼多人,不可能意見統一。你也不可能使全部人都滿意。就算在教會,大家的意見都不可能統一,更何況在網絡上呢?”        我也逐漸地認清自己:平時一點小事情,就會使我跟人較真,使我糾結、動怒,所以上帝藉著微博上那些指責來塑造我、擴充我,讓我學習仁愛、忍耐、包容。上帝更藉此檢驗我的動機:到底是為誰而開微博?如果我是為上帝而開,那這些指責就不算什麼。 堅持起初的感動        關注的人多了,每天看的微博內容也多,精力很容易分散。        比如,有人會向我諮詢感情、婚姻等方面的問題,可我知道自己不擅長作輔導,所以一般都建議他(她)們去找自己的牧者。還有一些肢體會問,禮拜天可否不去教會,只在網絡上參加敬拜,或聽網上牧師的講道?這個我堅決反對的,因聖經說“不可停止聚會”(《來》10:25),去教會聚會,可幫助肢體間有更親密的溝通、代禱、分享、互動,在不斷的磨合中,生命得以建造、成長。         遠牧師也說過,網絡是教會的一種拓展,是教會生活的一個延伸,但是不能代替教會生活本身。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離開了身體,我們就沒有力量。教會也是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的地方,我們在教會裡把信仰實踐出來。如果只是沉溺在網上,拒絕教會生活,是危險的。時間久了,容易偏離信仰。         因此,為避免精力分散,我得了一個秘訣,即堅持起初的感動。上帝給我最大的感動,是關注慕道友。網絡上實在有很多慕道友,需要引導。只要是慕道友的提問,比如:“我不是基督徒,我禱告,上帝能聽見嗎?”或 “我信基督教好呢,還是天主教好呢?”我都會很積極地回答、引導。         我們在網上所做的事雖很微小,甚至小到自己都沒有注意,但是上帝卻會使用。比如轉發了一條微博,就可能在某個人心裡播下了一顆種子,上帝就使這顆種子成長了。正是“……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林前》3:7) 要做得超凡的好        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能堅持在微博裡?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聖靈的感動。我信主後,一直希望參與教會的服事,比如,外出探訪、去鄉下傳福音,或在街頭發福音單張等。但對於上班族的我,這些做起來總有局限。         在網絡上就不一樣了,這個平臺很適合我,時間上也能自由把握。我可以從最小的事情起,默默無聞地去做。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微博裡有很多“蚯蚓型”的基督徒,在私底下默默耕耘、不辭勞苦,根本沒有人關注到他們,但他們還是很殷勤、很盡心地付出。這種從上帝而來的信望愛,我由衷地敬佩。我覺得,在世人面前見證基督,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       …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S. C. Lee         我參與網絡教學(或稱遠距教學),緣於第一任愛學網主任李元雄長老的邀請。李長老任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行政副院長時,是我的老師。因師生情誼深厚,即使我畢業多年,李長老也轉換服事工場、離開華神,我們仍有聯絡。         2010年8月,李長老邀請我加入愛學網,擔任遠距教學課程導師。雖然我不熟悉電腦操作,也從未接觸過任何線上教學平臺,唯一熟悉的是課程內容——我道學碩士畢業後,從事過聖經翻譯相關工作,曾接受多年釋經與翻譯訓練。出於對李長老的信任,加上瞭解他在管理學與人才運用上的專業能力,我便大膽接受了這個挑戰。        原定於2011年才正式開始,沒想到提前在2010年9月,就要推廣試用期課程了。於是我摸索著,開始了愛學網第一門遠距教學工作——華神前院長陳濟民博士錄製的釋經學。同時開設的,還有護教學,由另一位導師Wally承擔。 差異大,難度高         之前,我已在台灣牧會21年了。除了教導自己堂會會友,也不間斷地進行海外培訓、宣教,以及台灣其他區會的牧養協助。我並完成道碩、神碩的裝備,專業以新約、神學、原文釋經、神學著作翻譯等為主——這也正是我在愛學網負責的相關課程範疇。         談到[海外校園機構]愛學網的網絡教學,可謂為“不可能之任務”:         第一,非隸屬任何神學院,沒有證書等吸引人的條件,全憑口碑與內涵;第二,這是新創的網路平臺,很多人不認識、也不熟悉如何操作;第三,學員來自海內外各地,不同背景,差異極大,要引導全體學生,難度極高。但是,神學教育一直是我的事奉方向,而李長老所邀請的網絡導師教學工作,正符合我本身的服事範疇。這是我接受此任務的一個原因。         一開始,我著重在輔導學員學習,並提供大量資料,輔助線上課程。然而我慢慢發現,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學員,學習能力有極大差異。因此辨識每個學員的程度,瞭解其學習困難,是必要的。        每當新學期開始,首先要認識該期學員的整體特質,按著學員可以吸收的程度,提供引導、協助,及給予輔助資料。然後,要逐步瞭解各個學員的學習態度,看看有何困難或障礙。如遇到急躁的同學,要引導其靜下來聆聽;如遇到好批判的同學,則引導其學習順服的功課;如遇到理解力較弱的同學,就多舉例說明……   “原來我一直弄錯了!”         不少學員把神學課程當作是過關考試那樣,學習目的只是獲取高分。這就不是神學教育,而是神學測試或知識程度檢驗了。這是危險的!若理論知識與信仰生命分開,就違背愛學網的教學使命了。         對此,我會在討論時旁敲側擊,多方鼓勵學生省思自己的信仰,引導他們從自己及他人的回應中,看出生命的樣式,包括生命與聖經真理不相符之處。在線上同步討論結束時,常有同學驚呼:“原來我一直弄錯了。原來服事不是回報耶穌捨命,而是以新生命活出基督!”“我以為基督徒軟弱是理所當然的,原來是要靠福音勝過啊!”“主啊!赦免我!……”這樣的回應,表示聖經真理已經開始影響其價值觀、進入其生命了。         同時,我也不斷鼓勵學員,面對困境時,應當以天國的價值觀回應,領受福音的生命,而不是因信福音入門,卻憑血氣行事(那就不是基督徒了)。經過2年多的學習,可以明顯看到,學員昔日的種種習性,如:衝動、血氣、愛比較分數、衝口批評、論斷等改變了,開始看重悔改、上帝的心意,有了順服、聆聽的門徒態度。         而且,他們不但自己如此,也這樣去教導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這就是正面的生命影響,符合神學教育的方向。 一路走來到如今         神學教育是輔助工具,目的是使人認識上帝、認識福音並得救的智慧。神學教育不直接改變人的生命(是聖靈),卻可以指出生命特質中與聖經不相符之處,好叫人知道悔改。神學教育也指出上帝美善的旨意,使我們知道靠福音去成全。        如今,我在愛學網已近3年,擔任超過10門課程的導師。我有屢屢受挫、喪失耐心、無法繼續的時候——因為看見神學教育太難、人對真理太愚蒙和昏暗,自己的學識又太淺薄。每當如此,我便屈膝到主前,藉禱告重新持定神學教育的使命與方向,重新回顧上帝量定的範圍、自己的恩賜,重新悔改去體會主的心,重新領受勇氣與堅忍,並且也尋求屬靈前輩的意見。如此才能一路走到如今。         華人教會有極大的神學教育需求,然而我深知,護衛真理的乃是耶穌基督。我們只是器皿,是聽命的僕人,所倚靠的唯有上帝。因此無論需求多大,困境多大,我們都當以僕人的心志,一步一步倚靠主走下去,不揠苗助長,不尋求速達,只求按上帝的時間,按人心可以承受的程度,逐步引導,使人受造就、得益處。         註:愛學網網絡導師的職責,在督導學生線上課程的學習。因此導師需要熟悉線上課程,並衡量學員的情況,重新設置“課程要求”、“指定閱讀書目”以及設置“作業”。這是因為線上課程,均為中西方神學院錄製的優秀神學課程,原招收對象是蒙召全職、大學本科以上的畢業生。然而愛學網的學員,設定為中學以上學歷、任何有心接受正規神學裝備的服事者,類似神學院的延伸部課程。導師需要因應愛學網學員的學術能力,以及邏輯理解能力,視情況增加輔助學習資料,並在討論區以專文盡量呈現聖經完整的教導,以及實際生活的應用。 作者目前擔任[海外校園機構]愛學網網絡導師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於《舉目》55期 讀經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份,就是羨慕善工”(《提前》3:1) “你為自已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耶》45:5) 思想        大部份基督徒對想當領袖的渴望,都有所保留。他們不能肯定想當領袖是否真的正確。畢竟被邀到一職位,不是總比毛遂自薦強嗎?豈不是野心,引致幾個教會中本來很偉大的領袖垮臺,聲名的誘惑,導致他們的失敗?        毫無疑問,基督徒必須抗拒某種野心,不過我們也應該承認,有的雄心卻是高尚、可敬,和有價值的。我們讀的經文為這兩種不同的野心,既提供了警惕,亦提供了鼓勵。當我們的野心是為了有效地事奉上帝,發揮上帝賦予我們生命最高的潛質,我們便可以從這兩節經文取得平衡。         保羅帶領教會所得的回報是艱難困苦、被人蔑視和拒絕。領袖是在逼迫和苦難中首當其衝的人。從這方面看來,光為了在教會爭取地位的人,似乎並不會誤用保羅的勸 勉。偽君子不會對這樣困難的任務有興趣。在第一世紀盛行的危險情況下,甚至堅強勇敢的基督徒,也需要得到鼓勵和動力,才願意作領袖。保羅因此說願意當領 袖,就是“羨慕善工”。         在保羅的時候,只有對基督深切的愛,還有真的關心教會,才會有當領袖的動力。然而在今天的眾多文化中,基督教領袖享有威望和特權,大家會為了甚為可恥和自私的原因而想當領袖。          當耶利米對巴錄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耶》45:5)他給了巴錄很有智慧的勸告。先知並非認為所有野心都是邪惡的。他指出自私的動機, 使我們有錯誤的野心——“為自己圖謀大事”。想成就大事並不是罪。我們的主,從來沒有對成就大事的期望發出警告。衪揭露並且指責的是那可恥的動機。         上帝呼召基督徒,是要發展上帝給他們的天賦,善用他們的生命,盡量發揮上帝賜給他們的力量和能力。不過,耶穌教導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野心是不對的,以上帝的榮耀和教會的好處為中心的抱負,卻是成就好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孫德生(J. Oswald Sanders)節錄於《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 Moody Press, 1994)蒙允使用。 討論       1. 你是怎樣決定,願意成為教會領袖的?       2. 作領袖真正的回報是什麼?       3. 上帝對你想當領袖的抱負,也許會怎麼說呢? 禱告         感謝上帝對你的呼召。求上帝幫助你帶著謙卑和信心去事奉。         編按:此文編選自“建造教會領袖”系列訓練材料。本系列英文原稿是由《今日基督教》出版。海外校園蒙允准編譯為中文,在“建造教會領袖”網站(www.BCL-Chinese.net)出版,歡迎上網查閱已出版的材料。

    閲讀全文…

  • 不管是在舊約時代,還是新約時代,上帝都是為祂自己的名,引導祂的子民走義路(參《詩》23:2-3)。同樣,人對上帝的悖逆也是一樣的──自以為聰明,喜歡自己做主,甚至違背上帝的旨意。

    閲讀全文…

  • “姊妹多,弟兄少;姊妹剛強,弟兄軟弱”,是大陸許多家庭教會的真實寫照。我和妻子,一開始的狀況也是如此。

    閲讀全文…

  • 我過去和大多數人一樣,好面子、貪慕虛榮,把權力、地位、財富看得很重,認為有了這些,在社會上混才有面子,才有尊嚴。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2期 王星然        全家一起吃早餐,弟弟跟哥哥比賽誰先吃完,結果哥哥贏了。        弟弟開心地說:“哥哥第一名!弟弟第二名!”啊!孩子的心思真單純,沒有輸贏,只有先後次序之分!

    閲讀全文…

  • 把2個孩子放到Mother’’s Day Out托兒所出來,摸摸腹中的老三,走入停車場。 幾陣冷風襲來,突然意識到:這是我在休士頓的第6個冬天了﹗已經是2012年11月了,休士頓這才開始有點冬天的感覺──一點像北京冬天的感覺。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