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好書選介
-
知識,在人生命中的定位是什麼?你我所擁有的知識,決定了我生命的深淺和高度嗎?我所擁有的知識,足以勾勒出世界的大小、連同定奪我存在的終極意義嗎?那位真實、永活、恆存的知者又如何看待知識?如何看待群體的成長、關係的建立?
-
本文原刊於《舉目》75期。文/張怡昕。作者安娜貝爾‧斯帖理,長女Dotsie得了白血病,二女兒Georgie天生患有自閉症。而且,丈夫出軌,婚姻破碎……
-
著名教育學家巴默爾以其自身經歷與獨到見解,告訴讀者這種種問題的起因,在於人往往根據假象來行動,違背了內在的真實,也悖離了外在的真相,以致失去真正的自由與力量。
-
本書可說是他另一著作《恩典現場》的延伸,他親自走訪受苦之地,看見盼望始終都會在黑暗角落綻放。他見證了即使是最殘暴的邪惡,也不能隔絕愛,不能侵蝕信心,更不能粉碎盼望。
-
透過親身走訪10個特別的“第一現場”,著名作家楊腓力逐漸發現,上帝的恩典,即便看似隱藏,還是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出耀眼的光芒。
-
沃弗在海德堡攻讀博士時,師承於莫特曼,研究馬克思工作哲學思想。 1991年,他在福樂神學院任教期間出版了英文版《在聖靈裡工作》,以其博士論文為基礎,從聖靈論新角度詮釋工作,詳盡地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工作本質,研究工業和資訊社會中工作場所的疏離感,闡明合乎人道的工作樣貌,為工作議題開展了新的論述典範。
-
在作者本身多重國籍的身分下,巧妙融合了神學卓見、歷史視野和人性洞察,豐富且能啟發人心。他確信:“要擁抱基督信仰的中心,就必須被拉離舒適圈,進入標示著要委身愛仇敵的危險區。”
-
作者認為,儘管對應社會的方法不一,但基督信仰要為社會提供興盛的願景,為其帶來共善,成為基督美好、有智慧的見證人。本書是論述基督徒在公共領域角色的重要著作,讀者不容錯過。
-
作者花了10年以切身受辱經歷為引證,發展他的記憶神學。他首先闡述記憶在當代處境如何被誤用,使人變得偏狹、扁平、滿有仇恨,再轉入正確記憶的論述,從真實的記憶、記憶與醫治、記憶的框架、神聖的記憶等角度,一步步引導我們學習什麼才是“正確的記憶”。
-
《與歲月和好:盧雲談變老這件事》 (Aging: The Fulfillment of Life)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品書香專欄 作者:盧雲(Henri Nouwen)、葛福尼(Walter J. Gaffney) 出版:校園書房出版社 對許多人來說,變老比死亡更令人害怕。相較於離世的未知,等待老化這已知的折磨,更是讓人感到恐懼。 盧雲與葛福尼在《與歲月和好》一書中教導讀者,如何用盼望、幽默、異象及溫柔,將老化轉化成一條走向光明之路。老年終究不再是最後的“族群隔離”;反之,每一位年老的人,都有機會成為光明之子,不但可以彼此擁抱與接納,也能將祝福帶給下一世代的人。 本書所要觸及的老年心理關顧議題,在今天全球普遍面臨“高齡化”的社會處境中,無疑是世人迫切渴求的甘霖。英文原著雖然成書於三十多年前,但思想與內涵卻仍在時代尖端,尤其是對長者的關顧,簡直是字字珠磯,對誤導概念的批評,鞭辟入裡,值得讀者細意閱讀,體會源源不絕的個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