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好書選介

  • 愛德華滋          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美國偉大的清教徒神學佈道家,18世紀美洲屬靈“大覺醒”(The Great Awakening)的領導者,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落在忿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是愛氏的一篇著名講道詞。據說愛氏講此佈道詞時,聽眾中哀哭之聲大 作,證道者不得不要求他們安靜,以便繼續講下去。這篇鏗鏘有聲的講章,二百年來一直在教會歷史的長廊中迴響,對當今之世尤其震聾發聵,本刊特此輯錄。 “他們失腳的時候近了”(《申》32:35)。        這可怕的題目,是為喚醒未悔改的人……那凄慘的世界,那燒着硫磺的火湖,正在你們的腳下展開。那裡有着上帝的忿怒熊熊燃燒的火坑;那裡有着地獄張開的大口;你是無所憑依,無法站立,你與地獄中間所隔的,只是空氣而已!只有上帝的權能與美意才把你維護着。         對此也許你們並未察覺。你們暫時得免於下地獄,便以為並不見得是由於上帝的手,而是由於別的什麼東西……其實,這些東西都算不得什麼;若是上帝收回祂的手,它們就是一層薄薄的空氣而已,並不能扶持你們不跌倒。         你們的罪惡使你們沉重如鉛,向地獄下垂;上帝一旦放手,你們就立刻下沉,迅速墜入無底的深淵;你們所靠身體的健康,自己的智慮,上好的謀略,以及所有自己 的義,都不能扶持你們不下地獄,正如蛛網不能抗拒滾下的磐石一般。若不是因為上帝至上的旨意,地球不會托着你們一刻,因你們對世界是一重擔;萬物都因你們 而嘆息;萬物都不願伏在你們敗壞的捆綁之下;太陽不願給你們光輝去犯罪事奉魔鬼;地土也不樂意效力來滿足你們的情慾;世界也不願作你們表演惡行的舞台;當 你們浪費一生去事奉上帝的仇敵,連空氣也不願讓你們呼吸來維持生命。上帝所造的萬物,都是善的,是為人事奉上帝而造的,它們不願輔助別的目的,它們一旦被 人濫用,違反它們的本性與目的,就呻吟嘆息。若不是上帝權能之手使世界在指望中順服,它就要將你們吐出。如今有上帝忿怒的黑雲,浮在你們的頭上,充滿了暴 風和迅雷;若不是因為上帝伸手約束,它立刻就要劈在你們的頭上。上帝權能的旨意暫時止住這狂風,不然,它會猛烈襲來。如是,你們的沉淪就如旋風臨到,你們 就好像夏天打稻場上的糠一般。上帝的忿怒好像洪水,暫為堤壩堵住;洪水繼續增長,逐漸高漲,直到最後堤潰。堤防一旦崩潰,洪水被堵住了越久,奔流也就越 急。固然上帝對你們的惡行,到如今尚未施行審判,上帝報復的洪流尚被堵住;但同時你們的罪孽不斷增加,你們每日繼續積蓄更多的忿怒;洪水繼續增高,越加兇 猛。除上帝的善意外,再沒有什麼來堵住那不願意被堵塞的奔放洪流。只要上帝把手從水閘收回,洪流就會立刻飛奔;上帝如洪流一般兇猛的忿怒,將以不可想像的 暴怒,向前直衝,以無窮盡的權能,臨到你們身上。即使你們的能力萬倍於現在所有,甚至萬倍於地獄中最兇猛最強暴的惡魔,也無法抵擋或忍受上帝的忿怒。        上帝忿怒之弓已拉緊了,矢已在弦上,公義已將矢對準你們的心門。沒有別的,只有上帝的旨意,而且只有那對你們不受任何應許或責任所約束的忿怒之上帝的旨 意,才暫時不讓弦上的矢,來飲你們的血。所以你們凡未被聖靈的大能將心靈大大改變的人,你們凡未被重生新造和未從罪中的死活過來而進入嶄新生命和亮光的 人,都落在忿怒的上帝手中。雖然你們在許多的事上改變了,也有了一些宗教的熱忱,又在你們的家庭、密室和教堂中,遵守了形式的宗教,然而這些都算不得什 麼;只有上帝的美意,才能叫你們此刻不為永遠的沉淪所吞滅。或者你們當前不相信所聽的道理,但不久你們就要完全相信。那些原來與你們處於同樣情況的人,已 經曉得了,因為他們正說著平安穩妥的時候,毀滅就忽然臨到了他們,是他們所未曾預料的。如今他們看見,他們以前賴以得平安和穩妥的東西,都無非是稀薄的空 氣和空虛的影子。        那將你們懸在地獄火坑上如將一個蜘蛛或其它可憎的蟲子懸在烈火上的上帝,惱怒你們,被你們大大地激怒了。祂對你們發怒,如同火燒一樣。祂看你們值不得什 麼,只配丟在火中。祂的眼睛太聖潔了,不願看你們。你們在上帝的眼中,比最可恨的毒蛇在我們的眼中,還要可憎萬倍。你們觸犯了上帝,比極頑強的叛徒觸犯他 的君王,多過無窮倍。然而,那每一瞬刻使你們不至墜入火中的,乃是上帝的手。你們昨夜未下地獄,你們閉目入睡後,還再在世上醒來,都不是因着別的緣故。你 們今晨起來,你們沒有墜入地獄,也不是因為別的,而只是因為有上帝的手扶持。你們坐在此間聖所,用邪惡的樣子來崇拜上帝,觸怒上帝聖潔的眼目,你們所以沒 有即刻下地獄,也只是因為這個緣故。你們此刻不墜入地獄,真是再沒有別的緣故。        罪人啊,你們要想到你們的危險何等可怕。你們被上帝的手握着,懸在一個忿怒的洪爐之上。這洪爐是無底的禍坑,充滿了忿怒之火。上帝的忿怒向你們發作,正如 向許多已在地獄中的人發作一樣。你們是懸在一根細線上,上帝的怒火熊熊撲來,隨時可以將它燒斷;你們與中保無份,毫無依靠可拯救自己,沒有什麼救你們脫離 這忿怒之火,你們自己所有的,所作過的或能作的,都不能使上帝饒恕你們片刻。        在這一件事上,你們特別要想到下列各端:        一、這是誰的忿怒:這是無限上帝的忿怒。倘若這只是人的忿怒,即令是最有權勢之君王的忿怒,也不要緊。君王的忿怒,特別是專制君王的忿怒,乃是很可怕的, 因為他們操人民生命財產之權,可以任意處置。正如《箴言》20:2所說:“王的威嚇,如同獅子吼叫,惹動他怒的,是自害性命。”凡惹動專制君王憤怒的,不 免要受人所能想出所能運行的極刑。但是世上最有威嚴、最有權勢、最為可怕的至高之王,若與全能的創造主,天地之王,比較起來,也不過是塵土中軟弱無能的蟲 子而已。他們被人極其激怒、大為憤怒時所能作的,也算不得什麼。地上的一切君王,在上帝的面前,都不過是蚱蜢而已;他們是虛無,而且不及虛無。他們的愛與 恨,都無足輕重。偉大的萬王之王的忿怒,比他們的忿怒更為可畏,因為祂的威儀更大。正如《路加福音》12:4-5所說:“我的朋友,我對你說,那殺身體以 後,不能再作什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祂。”        二、你們所面臨的,乃是上帝的烈怒。我們在聖經上常讀到上帝的烈怒;如《以賽亞書》59:18說:“祂必按人的行為施報,惱怒祂的敵人,報復祂的仇敵。” 又如《以賽亞書》66:15所說:“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祂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又如《啟示錄》19:15所說:“並 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酒酢。”這些話是非常可怕的。若所說的只是“上帝的忿怒”,那已是非常可怕了,但這裡是說:“上帝的烈怒”。上帝的烈怒,耶和華的烈 怒,那是何等可怕!誰能敘述這種說法中所包含着的意義呀!況且這又是“全能上帝的烈怒”。那似乎是說,上帝必在祂烈怒中所施的懲罰上,彰顯祂的全能。那…

    閲讀全文…

  • 心的呼喚 作者:范學德 出版:海外校園機構 這是一本散文集,是一位曾教過馬、列哲學的講師,在嚐過主恩滋味,知道那是美善後,用心靈和真誠所寫出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充滿感情,處處看到作者發自心底,對人靈魂的關注。他多麼希望所有他的親人、朋友、師長,乃至骨肉之親,都能認讖這位使他從絕望中找到永生盼望的救主耶穌。 《心的呼喚》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對人世間各式的深情。無論是哪種感情,都是作者內心深處的呼喚,呼喚每一位朋友都能找到心靈的家鄉,回到創造我們並愛我們的天父的懷抱。 編註:歡迎向海外校園訂購。

    閲讀全文…

  • 流以外在的成功、財富、地位、來衡量一個人時,屬上帝的兒女卻能因“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透過嶄新視野,他(她)能審視過去、把握現在、迎向未來。

    閲讀全文…

  • 本書涵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教養原則和技巧,尤其側重最初幾年的關鍵教養問題,針對青春期綜合症、單親小孩的教養、為獨立做預備等重要議題,也有寶貴建議。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明道        美國著名女作家哈麗特‧比徹‧斯托所著《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又譯作《黑奴籲天錄》),被林肯譽為“引發南北戰爭的導火索”。該書有兩個貫穿始終的主題:一是廢奴,一是信仰。而第二個主題,讀者往往誤解。 宣揚的不是宗教,是信仰         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在牧師家庭,做過教師。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與南部蓄奴的村鎮僅一河之隔,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逃亡的黑奴。她本人也去過南方,親自瞭解那裡的情況。奴隸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湯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        此書於1852年首次在《民族時代》刊物上連載,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無與倫比的歡迎。林肯總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稱她是“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凡是讀過《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人,都深深體會到美國黑奴制度的血腥、殘暴。該書廢奴觀點明確,呼籲社會變革,呼籲解放黑奴。對於讀者而言,社會政治的改變,可以帶來人權的保障、各方面的進步提高,是很好理解的。       特別作為中國讀者,我們早就學會了階級鬥爭的分析方法——《水滸傳》,是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揭露了資本主義的虛偽、黑暗;甚至《西遊記》,也是歌頌人民的反抗精神……那麼《湯姆叔叔的小屋》,當然反抗的是奴隸主階級的殘暴惡行!        所以,在閱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時,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以既有的思維模式,解構這篇名著,將其豐富內涵,簡單歸納為呼籲解放黑奴、揭露和譴責奴隸主暴行,然而,卻忽略或誤解了該書的另一個主題——宣揚“真正的信仰”──信仰耶穌基督!         斯托夫人此書常被詬病,認為她塑造的湯姆叔叔的形象,太有宗教氣息,缺乏反抗精神等等。其實這是對斯托夫人的誤會。斯托夫人不僅僅是“激進”的廢奴主義者,更是“激進”的宣揚福音、反對“虛偽的教會”的基督徒。如果能夠仔細、客觀地通讀本書,會發現,作者對“基督教”有很多批判——有時直接描寫或評論,有時則藉著書中人(主要是聖克雷爾)的口進行。其批評很深、很透徹,甚至超過了許多教外人士對基督教的批判。        斯托夫人沒有宣揚基督教的外在形式,她宣揚的是:人,要信仰耶穌基督,要遵行聖經的教訓,真實認罪、悔改、信上帝! 斯托夫人的信仰觀,在書中一貫體現 ×信仰的作用──改變人和社會        斯托夫人並沒有把人物簡單地按照所屬階級貼上標籤。人的行為,除了受到自身地位的影響,也受到信仰的影響。有像瑪麗那樣雖然參加教會的聚會,卻刻薄、自私,也有像菲尼亞斯那樣,雖然不參加聚會,卻正直、善良幫助奴隸逃脫。        奴隸主中也有心地善良的,奴隸中也有殘暴的。例如,湯姆的第二個主人,奴隸主聖克雷爾,待奴隸很優厚。這除了天性使然,也與母親從小給他的信仰教育有關。聖克雷爾的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以聖經為人生指導。         在書中有一個場景:聖克雷爾的妻子瑪麗聚會回來,告訴聖克雷爾,講道的博士引用聖經,論證奴隸制度是合理的,有的人生來就是伺候人的,等等。這種講道,顯然很合瑪麗口味。         瑪麗批評聖克雷爾一天到晚在外跑,就是由於他不喜歡宗教。聖克雷爾反駁:“宗教!你們在禮拜堂裡聽到的那套玩意兒,就算是宗教嗎?那種拐彎抹角、可上可下,以便迎合自私自利的世俗社會中,各種歪門邪道的玩意兒,也算是宗教嗎?我這個人生來不敬神明、庸俗而愚昧,那種比我的本性更可恥、更狹隘、更不公正、更不顧他人死活的玩意兒,也算是宗教嗎?不!如果我要尋找一種宗派的話,它只能高於我自己的本性,絕不能比它低。”         這段話,說得真夠痛快。虛偽的信仰,只是人為自己罪行辯護的藉口、牟利的工具。在與堂姐奧菲利亞小姐的一次對話中,聖克雷爾說,黑奴中很多人沒有正常的道德觀念,偷竊、醉酒十分普遍,沒有正當的謀生技能。當然,這不能怪他們,他們的肉體、靈魂,已經被佔有、剝奪,沒有指望。如果把這樣的人,一下子解放,推出莊園、推向社會,不知道會成什麼樣子?         通讀全書,我們可以肯定,這絕不是聖克雷爾的藉口,不是他想保住自己的奴隸主地位。他知道:“這是一個絕對遭天譴的制度。”“全國人民都對奴隸制度感到不滿。奴隸制度不僅對奴隸不利,對奴隸主也沒什麼好處。”        他認為,某種意義上,改變人比解放人重要,比改變社會結構重要。難度更大。解放可以用戰爭,用法律,但改變人“太費事”。不過“費事”卻很有效。這個“改變”,其實就是使大家成為虔誠的信徒(不是“教徒”)。 ×信仰的表現──愛         斯托夫人認為,真正信仰耶穌的人,心中一定生發出對別人的愛。此觀點,在奧菲利亞小姐教育托蒲賽時,生動地體現。         聖克雷爾戲謔堂姐奧菲利亞小姐,給她買了一個小黑奴托蒲賽(Topsy),讓堂姐和小黑奴同住,教育她。托蒲賽是一名不知來自何方、“衣衫襤褸”的小女奴。她認為既不是上帝造了她,不是她的母親造了她,“我想我是自己長出來的。我不相信有誰造了我。”(英語因此有了成語“grew like Topsy”,像托蒲賽一樣成長,比喻一種自生自長、放任自流的生存方式)。        托蒲賽沒有任何是非觀念,很難教育。奧菲利亞和顏悅色地教育她,全然無效。奧菲利亞問她:為何不好好做人?她回答:“哦,小姐,恐怕我是挨揍挨慣了。挨揍對我很管用。”她被打後,向其他小黑奴炫耀:“哈哈!菲利小姐還揍人呢,她連一隻蚊子都打不死!我原來的主人才叫會揍人呢,直打得我皮開肉綻,真是厲害,那才真叫會揍人呢!” 奧菲利亞小姐在托蒲賽的教育上(知識、生活、信仰各方面)費盡心血,但收效甚微。我們不能否認,奧菲利亞小姐有愛,她所做的,例如為托蒲賽洗澡,實在讓人佩服。“描述一個沒人理睬、邋遢的孩子第一次浴洗的具體過程,對文雅人來說實在有些不堪入耳。事實上,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迫不得已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和死亡……奧菲利亞小姐真可以算得上是心誠志堅,言出必行。她勇敢地擔負起為托蒲賽擦洗之責任,沒放過任何一處令人作嘔的髒地方。”         然而,奧菲利亞小姐的這種愛,還不能算是斯托夫人提倡的,超越性的來自上帝的愛。雖然奧菲利亞是虔誠的基督徒,做事極其認真,為人極其正直,但她對托蒲賽有偏見,有時候甚至有些厭惡。儘管她儘量掩飾、克制,但“孩子們總是很敏感的,別想瞞住他們什麼。只要心中稍微有點嫌惡他們的想法,就算你想盡辦法用物質籠絡他們都沒用,他們是一點都不買帳的。這些事看來很奇怪,但就是這個樣子。”        而小女孩伊娃,真正地用基督的愛來愛托蒲賽,終於感動了頑石一樣的孩子。當伊娃熱切、動情地撫摸著托蒲賽說:       “噢,托蒲賽,可憐的孩子!誰說沒人愛你呢?我就愛你!托蒲賽,我愛你,因為你無父無母,孤單一人,可憐無依,受盡欺負。托蒲賽,我愛你。”         瞬時,“一道真誠信任的光芒,一道聖潔無私的愛的光芒,竟穿透了那孩子蒙昧、黑暗的心!”…

    閲讀全文…

  • 《面對心中的巨人》  作者:[美] 路卡杜(Max Lucado) 五顆石頭拯救你焦躁不安的心: 本書以大衛的一生為主線,截取他生命中的各個關鍵點,將他的成功、他的失敗、他的可貴之處,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 誰是你心中的歌利亞?拿什麼拯救你焦躁不安的心?       大衛的人生經歷,啟發人們:雖面對諸多的人生巨人,然而,你可以反敗為勝。焦點放在巨人——你我就蹣跚而行;焦點放在上帝——巨人就轟然倒地。       (適合於個人靈修和小組學習)

    閲讀全文…

  • 許多單身朋友對以下幾點感到莫衷一是:我該結婚還是守獨身?如何才能尋找到合適的物件?對兩人是否結婚感到無法作抉擇,甚至害怕託付終身……閱讀本書,將幫助你衝破迷茫,真實地迎向婚姻!

    閲讀全文…

  • 毒品,走私,商戰,強暴……天若有情,也會感嘆這對她們太過殘忍殘酷吧?可是她們到哪裡才能躲過命運的風暴?花樣年華的女孩子,一點沒有覺察,她在一場致命的愛情和商業陰謀中越陷越深,粉身碎骨……

    閲讀全文…

  • 心裡揣著一團火 作者:小剛 出版:海外校園機構 近二十年來,海外中國人當中出現了許多“心裡揣著一團火”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編織著不同的夢;到了海外,世事的變遷把他們帶向不同的軌道。有人成為“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有人投入政治運動,有人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也有人“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但是另有一群人,他們在海外經歷了第一代移民,追尋生存(Survive)→成就(Success)→意義(Significance)的漫漫長路後,在關鍵的時刻,作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抉擇──改變以人為中心的自我,承認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主權。 小剛,就是這群人中的一位。他將1992年從上海到美國後的心靈軌跡和感受,分成三個主題來描述:我和上帝、我和家人、我和朋友。這些眼裡有淚、筆端有情的文章,代表他面對這三種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時,如何從愛恨、傲卑、親疏、好惡……這許多交織的情感中,建立親密契合的關係。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今日在海外的天路歷程。

    閲讀全文…

  • 走過古老的從前 作者:陳慶真 繁體版:[海外校園機構]出版 簡體版:團結出版社 聖經考古乃是將古代歷史中與聖經記載有關的文物,以科學方法將其挖掘、解讀、評論、分析並發表。考古學家也是歷史家,只是他們對聖經的興趣,超越了文字,且是親身到野外實地勘察挖掘。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加了我們讀經時多一度思維的亮光。 這本書是編自2004年6月陳慶真老師的《亞伯拉罕以前的肥沃月彎》,在《海外校園》雜誌首次刊出,隨及2004年9月起在《舉目》開闢了“聖經考古”專欄,前後6年,此專欄一直受到極多讀者的喜愛。 作者提及她寫此書的動機,是受到一位來自國內的訪問學者的刺激,聲稱聖經是“神話故事”!為了証實聖經歷史的可靠性,為了証明聖經不是“神話故事”,遂在她退休後,積極地收集考古資料。作者卯足了勁,從《創世記》開始,寫至教會建造。 坊間所見聖經考古方面的書,大多為英文,即使有中文,也大多是翻譯的。這是一本華人自己寫的有關聖經考古的書,資料新穎,文筆順暢,內附許多珍貴的圖片,是一本極有價值的護教書。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