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观与事奉(庆子)

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庆子

“值”与“价”

           我们那一届的高中同学特别爱玩,年年有大大小小的同学会,前年的同学会选在墨西哥的坎昆城(Cancun)举办。据说墨西哥盛产银矿,聚会之余,和老同学逛街时,在购物中心看重一条标价$100的银项链,做工确实不错。为了表示自己识货:“这哪要$100?我看连$50都不值﹗”老板娘闻声过来,用她那虽破但流利的英文:“说什么呀﹗本钱都不止$100﹗”看着我往外走,赶紧补上:“现在不景气,又要付店租,就赔本卖你$60好了﹗”其实我挺喜欢项链坠子上的蜻蜓造型,想来女儿一定会中意,但仍装模作样地继续朝外走。“好啦﹗好啦﹗就拿你$50吧﹗”我只好回头付账,心里已知上了当﹗回到旅馆还让同学调侃了一番“哎呀﹗这跟我在Open Market 看到的一模一样,才卖$15元﹗”还接着:“你不是聪明一世吗?怎么……?”是呀﹗我怎么会糊涂一时呢?很简单,因为不知道物品的真“值”,所以在讨“价”还“价”之间,不免心虚上当。

              我是不知其值,故不知其价,吃了亏,怪不了谁。有人明知其值,却情愿付超过其值的代价,又算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我们的邻居就是个实例。这位年届80的意大利老太太,50年前丈夫给她买了件名贵的貂皮大衣。为了这件大衣,她每年比别人多付两倍的财物保险金。年终社区圣诞聚餐,她就忙着为该大衣添配服装首饰。这还不算,出席8人一桌的宴会,坚持要求只能坐3对夫妇,留下两张椅子放她的皮大衣。晚到的夫妇看到有空位要求坐下时,她就指指皮大衣而拒绝。同桌的我们都替她感到难为情。当我不识相地建议她,把大衣寄在衣帽间时,她居然反问我:“到时被拿错怎么办?”有号码还会拿错?真是不可理喻﹗

            事物必先有“值”,才有“价”。价值观就是衡量事物“值”的轻重,好坏,及先后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决定重视什么?轻看什么?那个在先?那个在后?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耶稣曾以寻找好珠子的买卖人,来比喻天国里的价值观。这位“识货”的买卖人变卖一切所有的,为了买一颗稀世的珠子。至于什么是“好珠子”,见仁见智。价值观的形成固然与个人成长的大环境有关,也受其特殊认同的团体所左右,当然更取决于个人的智慧、思考、及判断能力。对基督徒而言,除了上述条件,还有“天国价值观”。

天国的价值观

           旧约中的亚伯拉罕及其侄儿罗得,出自相同的大环境, 及相似的认同团体。他们生长在迦勒底的吾珥;同样被带往哈兰;继而亚伯拉罕听从上帝的呼召,带着罗得一起前往迦南。迦南饥荒时,他们同去埃及,后又带着丰富的产业返回迦南地。然而罗得与亚伯拉罕之间的“相同”点,到了约旦河边有了分歧。

亚伯拉罕以事奉上帝的心,认为牧人们在迦南外邦人中为土地起纷争,是不荣耀上帝的见证,于是将择地而居的优先权让给侄儿。“产业”在罗得心中之“值”,远超过他对叔叔“敬老尊贤”应付之“价”,选择了约旦河谷平原滋润肥美之地定居下来。罗得居住的所多玛,是当时的繁华大城,也是罪恶之都。

耶和华上帝将硫磺与火倾倒在所多玛、蛾摩拉时,罗得正坐在城门口享受做官的威风。他既影响不了妻子对家产的眷恋,也劝不动女婿逃离灾区。结果家破人亡,更随世风与女儿乱伦,使自己成了上帝所憎恶摩押人和亚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离开约旦河谷,仍然过著客旅的游牧生活。他事事求告耶和华的名;所到之处,必为耶和华筑坛献祭。上帝的朋友亚伯拉罕最终成为我们的信心之父。

           新约福音书中的约翰和雅各两兄弟,都知道自己是耶稣的爱将。 于是他们的母亲来求耶稣,愿她两个儿子,将来在基督的国里,各成为耶稣的左右丞相。可见两兄弟虽然跟随主,心中仍眷念他们不再经营的“渔业公司”。 财产事业上的损失,期盼能从“功名”上得到补偿。而他们的母亲也望子成龙,自己能成为太夫人。对这种“功名”的追求,耶稣的答复是:“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6-28)主所教导天国“仆人领袖”的价值观,不仅当时的门徒意想不到,现今的基督徒领袖也未必做得到﹗

           除了功名,耶稣也藉少年官的价值观,对门徒施以“机会教育”。有一位富有的少年官来找耶稣。耶稣见他年少有为,打心里爱他。但当耶稣建议他变卖财产赒济穷人时,少年官因为财产很多,只好忧忧愁愁地离去,失去了事奉主的机会(参《可》10:17-22)。显然,“利禄”的“值”,超过他事奉主所愿付的代价。

主说:“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路》16︰13)又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路》12︰15) 其实,“家道丰富”本身并没有错。上帝也赐给约伯、亚伯拉罕、所罗门王等有极丰富的家道。 问题出于“在乎”二字所代表的价值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21)

几年前许多人把退休金投资股票,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股市,心情随行情上下起伏。结果呢?金融风暴一刮,辛苦积攒的401K退休福利金,跌剩201K﹗真是比“地上虫子咬”还亏得快。达拉斯神学院瑞理教授(Charles Ryrie) 在他的《平衡基督徒生活》中说:“基督徒对金钱的看法,远较他对圣经的理解、祷告的频繁、事奉的热忱,更能衡量他对基督的爱。”这话真是值得深思。

 “五子登科”的价值观

           我们从亚当夏娃承袭下来的眼目情欲、肉体情欲、和今生骄傲,铸成了一座屏障,横在我们和上帝之间。随着世界观的演变,仍脱离不了“功名利禄”的捆绑。罗得如此,少年官如此,到了21世纪的我们华人,不也如此?基督徒活在这个金钱挂帅的时代里,既要做主忠心而良善的仆人,又事奉玛门,蜡烛两头烧,顾此失彼,不得安息。

            半年前,在成人主日学负责“三元福音课”(Evangelical Explosion)教学及探访的萧老师,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居。当初听他们搬家的理由:一是为了新家坐落在最好的学区,二是换了大房子,以后分区聚会可以在他家。好学区加上大房子,房屋贷款也跟着贵了一倍。为此,萧师母找了份全职工作,薪水不错,只是每天来回要耗3小时在路上。于是两个孩子放学后的各种课外活动接送,就自然地落在萧老师身上。

周间女儿上钢琴,儿子小提琴;一个足球,一个芭蕾;一个游泳,一个画画……周末还有中文学校。这些活动,一个也放弃不了,因为有助于以后申请大学呀﹗一家人每天回到家,个个精疲力竭。房子大了,亲子关系反倒疏远了。做妈妈的回来,除了“功课做了没有?琴练足了吗?”也就没有其他的话好说。

渐渐地,萧老师无法继续每周三元福音的探访,因为院子的草长得太高,蒲公英的花飞进了四邻的院子﹗上周萧老师向教会辞去了成人主日学的教职,理由是:“我已经3个月连圣经都没时间打开。上班时不敢加班,急着去接孩子;在等女儿弹琴时,为著没去三元探访而愧疚;晚上督促儿子“上弓”“下弓”拉琴时,又想到好久没去祷告会了﹗我是不是得了牧师说的“基督徒精神分裂症”(Christian Schizophrenia)啊﹗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相信有不少基督徒也属于这个症候群。它是基督徒的专利,一般社会大众无需在价值观与事奉间挣扎。

            萧老师所经营的,就是留学生口中的“五子登科”价值观。“五子登科”者,原指帽子、妻子、车子、儿子、和房子也﹗50年前开始,大批留学生涌入美国这块“机会之地”,当时只为拿个学位“帽子”。紧接着就和其他移民一样,作起了“美国梦”。梦的内容就包括了其他的“子”,其中尤以“房子”,“车子”最为诱人﹗接受了后现代思想的洗礼,80及90后的留学生告诉我,新“五子登科”已变成帽子、车子、孩子、房子、和银子。

宋朝时代“五子登科”原是指窦禹钧妻子教儿有方,五个儿子相继及第的美谈。 现在既然“妻子”已被“银子”取代,要想孩子个个及第,进入名校,只得用更多的银子来换。很多基督徒和萧老师一样,有一颗愿意事奉的心,但在价值观上,孩子、房子、银子占了优先权。耶稣对那些愿意跟随祂,却又把“试新买的地”、“看新买的牛”、“新婚妻子”、“辞别家人”看得更重的人说:“手扶著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路》9:62)

            根据心里辅导专家汉特(J. Hunt)的研究分析:每个人在起码的温饱线上满足后,仍有3个精神上的基本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Needs for love); 被重视的需要(Needs for Significance)及安全感的需要 (Needs for Security)。这3种需要, 是造物者放在我们心中,为的是我们有异于动物,能为这些需要去努力经营,创造未来,开发文明,并从中事奉祂,荣耀祂的名。也正因是上帝将这些需要放在我们心中,也只有祂能真正满足我们的这些需要:“我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

           上帝设立家庭婚姻制度,满足我们对爱的需求;养育敬虔的后代,从中体会上帝无私的爱。祂赐我们学业事业的机会,让我们的智慧得发挥,成就被肯定,且在工作上能见证祂;上帝也赐我们有适当的产业,让我们的安全感得到保障。“五子登科”无可厚非,原是我们满足3大基本需要的原动力。 但如果我们违背了天国的价值观,为其中任何一“子”付出超过其“值”之“价”,就成了它的奴隶,岂不就和那位有貂皮大衣的意大利老太太一般见识﹗

天国价值观的典范

            已故焦源廉牧师写过一本极为广传的小册子《基督徒两大问题》。焦牧师以使徒保罗的经历,阐明基督徒的事奉价值观。保罗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被强烈的大光击倒在地,遇见了复活的主﹗大光震撼中,保罗先后问了主两个问题: “主啊﹗你是谁?”和“主啊﹗我当作什么?”这改变了他事奉的对象,并厘定了他事奉的方向。

           保罗出身名门,是当代众所羡慕的罗马公民。从大数名校接受最高的希腊教育后,又往耶路撒冷拜于著名摩西律法学者迦玛列门下,成为通识经书的法利赛人。以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保罗所拥有的,岂仅是“五子登科”而已﹗但从认识主耶稣以后,他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以他特殊的身分背景,将福音传给当时在希腊文化势力影响下的外邦人。

保罗顺服圣灵的传道旅程饱经苦难:被逼迫的时候多,被接待的机会少。但他既厘定了事奉的对象与方向,就朝着标竿直跑,数十年从不气馁,甚至被认为到了“癫狂”的地步(参《徒》26:24)。这皆来自他全然改变的价值观:“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7- 8)就是这样明确事奉对象的价值观,驱使他无怨无悔地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打胜美好的仗。

            近代中国教会历史上也有一位像保罗这样的典范,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布道家,被当代人称为“宋疯子”的宋尚节。宋尚节早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卫斯连大学( Ohio Wesleyan University)就读,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得到化学博士的学位。因为他成绩优异,校方特颁金钥匙一枚。宋尚节写的博士论文,至今仍保存在图书馆里,论文题目为“有机镁化合物的构造及格里纳试剂反应过程”(The Constitution of Organo-Magnesium Compounds and The Mechanism of Grignard Reaction)。那个时代,以宋尚节这样才华学识的青年才俊,回到中国,前途必然一片大好。

在回国途中,宋尚节看见自己的同胞在船上抽大烟、赌钱;又听见一个外国人说:“中国人比狗还不如。”在哀痛、羞愧、激怒中,他流泪向上帝祷告:“上帝啊﹗求你救我的同胞,只要我的同胞得救,就是死,我也甘心。”当轮船驶近中国,他想到保罗的话:“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腓》3:7)于是把象征博士荣誉的金钥匙、奖章和毕业证书,视如粪土般扔进太平洋

1931年他加入“伯特利布道团”,几乎走遍全国各省上百座城市,带领10万人以上归向基督。宋尚节的身体本不硬朗,又不肯稍加体贴爱护,每次讲道总是用尽力气,汗泪交流地在讲台上跑来跳去。有一次为了引导信徒明白天国的价值观,他放了一个棺材在讲台上,喊著“发财,发财,发棺材﹗”,并躺到棺材里面,要人治死自己的贪财,给听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为了方便巡回各地讲道使用,就做了一个小棺材放在胸前的口袋里,每当讲道时就把道具拿出来。宋尚节就这样心志坚定, “拼老命”事奉。

当他跑尽“当跑的路”时,年仅43岁。查时杰教授在他所著《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一书中,说:“宋尚节博士的一生对中国基督教会的贡献与影响,的确可算是前无古人可与相比,而后亦无来者可资比拟。”

           历代上帝的忠仆们,如云彩围绕着我们。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事奉的对象;他们的事奉观,决定了他们一生事奉的果效。

作者从波士顿大学教职退休。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欧洲事工的特约同工。

One response to “价值观与事奉(庆子)”

  1. 岚 Avatar

    认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