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章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2期
引言
“福音派运动的过去与未来”座谈会的记录,经《举目》主笔转来邀约笔者对此文作一回应。笔者欣然答应,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与教会的生活,教导,信仰,前途有着息息相关的意义与作用。
华人教会在信仰的路程上虽也走了漫长的一段路,但要与西方教会两千年历史来比较或抗衡实在是自不量力,也是不公平的。华人教会两百年的历史中,所传的信息大 多是“信耶稣,得永生”。这并不是说华人教会的前途黯淡;其实我们已在这短程的历史中,看见华人教会在信仰与神学的大趋势中,向前迈步。
福音派运动也是一个神学运动,在华人教会中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明显,华人教会一向都是跟在西方教会的后面,能给福音派对华人教会作一整全的定位也不是易事。相 反的,基要派在华人教会却留下深远的影响,从座谈者的言论中也可感觉到。在整个的信仰转变和神学省思的过程中,华人教会也有她的一段辛酸史。
反神学
华人教会的反神学思潮,并非全源于基要派的“不注重学术与理性思考”,也是现实环境因素使然。举例来说:中国人一向崇拜皇帝,对当权者百依百顺,只要是皇上 说的,就是圣旨,岂敢不听,不顺,不效法?而基督徒也相仿。在中国教会历史中有几位被神重用的神仆,几乎都是没有读过神学的。如宋尚节,王明道,倪柝声 等。当华人信徒看到这些没有读神学的人都被神大大使用,而读了神学的人,有名的(等于被神重用),出色的在哪里?
六十年代在台湾反神学的浪潮特高,理由就 是不读神学反被神用,读了神学失去灵力。所以,当时的质疑就是﹕“为什么要读神学?”当然倪氏的子弟反神学是基于对神学的误解,以为凡是知识都是人的东 西,不属灵。这与圣经的教导有直接的抵触。彼得与保罗都是属灵的伟人,他们竭尽所能,引人认识神,也不在认识神的知识上让步。彼得说:“你们却要在我们主 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保罗说:“使我认识耶稣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腓》3:10)。华人也常用“知识是 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来反对理性,知识、思考的寻求。保罗与彼得虽然教育背景不同,但他们都不是反智,反理的人。华人教会 在六十年代以前反神学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读神学
七一年在台湾成立了中华福音神学院,七五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神学研究院,以征收大学毕业生为号召,以提高神学教育的水平,因而唤起了华人教会对神学的重视和另眼相待。其实在这两所学校成立之前,港台都有大学毕业生读神学院,只是没有造成风气。
七十年代以后,华人信徒留学北美的人数有增无减,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也大有人在。笔者在六十年代在香港读神学,教授中没有一位是有博士学位的,只有院长是荣誉 博士。而如今,没有博士学位,就很难跻身于于神学院的教授群。这是华人教会可贺可喜的好现象。相对来说,从事教牧事工的牧者,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愈来愈 多。当然,博士学位本身并不能使教会成长,生命才能使生命成长。但至少教牧学者不再是“无知的小民”,不知天下大事的守旧派。
西方的神学家几乎都是牧者,至少也做过几年牧师;而华人教会今天的现象是教神学的,所谓“教牧师”的,大部分没有牧养过教会,有的甚至是从牧会中“溜”掉的。今天常 听到一些人抱怨在教会“吃不饱”,牧师的喂养不够,但许多有知识,有学问,能言善道的学者又不牧养教会,诚为可惜。
“学而优则仕”是古时读书人的心志。今天的神学饱学之士岂不应“仕”永生神的教会吗?
谈神学
正如以上所说,华人教会一向不齿神学,提起神学就被打为不属灵。现今却不一样了,由于华人信徒知识水平的提高,求知欲的增强,华人教会的信徒对神学的兴趣已大为增加。
谈论神学风气也在提升。笔者所服事的教会,在过去的一年中连续四季的主日学老师会议,都是探讨以神学为主的题目,这是二十年前没有的事。并且提出这要求的是信徒而不是教牧,足见信徒的兴趣所在。
华人教会开始对神学有兴趣谈论是一件可喜的事,表示我们的信仰不再是停留在听故事的地步,而是愿意在信仰上进深、踏实。过去华人教会的传道人,有学问的不 多。“考不取大学的读神学”是当时的笑谈,因而传道人不被尊重。但是,今天的局面已经改观了:拥有博士学位的牧师大有人在,饱学神学的传道人,不胜枚举。 拥有高等学位的信徒,是华人教会有史以来之最,难怪提出讨论神学议题的信徒愈来愈多。
谈论神学是好的,但不应该只停在谈的地步,将我们的知识付诸实行才是最终的目的。
行神学
主耶稣说:“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有人说,信比行更重要。有人说,行更重要。事实上两者的分量是一样的,缺一不可。当然,我们必须强调,信 在先行在后,其间应没有太大的时间差距。真信心一定产生真行为。神学的知识是对全人的供应:如果晓得如何去运用,则可以给我们带来整全的生命教育。
灵性的
属灵的生命是立基于神的话语上。福音派的再兴(福音派真正应是始于耶稣的福音),使我们的信仰再回到圣经里,七十年代以还,许多新兴的独立教会以“圣经教 会”命名。因为只有圣经能满足人心灵的饥渴。福音派对基督信仰最大的强调就是“圣经的无上权威,是认识神的来源和基督徒生活的指引。”
道德的
福音派的再兴恰与美国的婴儿潮碰个正著,在这一个时代的急流中,初代福音派的领袖未及作大幅度的变更,婴儿潮的父母都是属于基要派的信徒,他们的作风,不被 婴儿潮所接纳,所以呈现六十年代教会没有青年人的现象。因着原子弹结束了二次大战,电视机、避孕丸的发明,经济复苏的结果,美国最大的一个年龄群(约七千 五百万人)是在四B(Atomic Bomb, Babe Tube, Birth Control Pill and Buck)的生活条件下成长的一代,道德生活却是一败涂地;离婚率、婚外情、未婚妈妈、堕胎、同性恋等。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福音派与非信徒的道德现象不相 上下。这是福音派教会道德重整的极大挑战。
文化的
福音派和婴儿潮都将进入“退休”年龄,福音派还要继续面对新生的一代, 两代,三代……福音的信息不能更改,传递的方式则需要不断的更新。了解新一代的需要和文化,并且能提供解决的办法,是今天教会的当务之急,转眼一代就将失 落。华人教会所面对的新生群,有他们个别的文化色彩,带着中国文化背景的父母,常与儿女有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许多时候不是真理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我 们如何能将福音在不受文化的影响,又不被文化束缚的情况之下传递,也是华人教会今天的一大挑战。北美华人教会的文化挑战是多元的,是棘手的课题。
政治的
一九七六年卡特以重生的基督徒为号召,竞选美国总统,有人说那才是福音派的新发祥。不论如何,基督徒从政,在政治界发光,是福音派的动向,一反基要派当年所 倡导的“隔离主义”,而实际的进入对社会政治有影响的地位上。这是福音派的一大贡献。华人教会亦当大力鼓励华裔子弟从政,从法,以基督徒身份成为社会的中 流砥柱。
结语
福音派并未为基督信仰画出最完整的圈,但她所倡导的福音信仰,已足够历世历代的信徒去追寻,去遵循。除非福音派的人摒弃他们的基本信念,不然,只要我们持守圣经的无上权威,承认耶稣基督的超然与神圣,是道成肉身的神,是人类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接受圣灵的主 权,强调重生的必要;以本地与普世宣教为首要,加强圣徒的团契,灵命的培养与成长,福音派将继续在二十一世纪被看好,甚至到主再来。因为福音是由耶稣开始 传的,祂的世代也应由祂来结束。
作者为美国马利兰中华圣经教会主任牧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