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贖(李潘燕)

李潘燕

       十字架的救贖,是基督教獨一無二的標誌,也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它彰顯上帝的匠心獨運和上帝的愛之極至。要了解基督徒信仰,必須認識救贖的來龍去脈。本文無意從艱深的神學角度來論救贖,乃是用淺顯易明的方式,嘗試讓讀者了解聖經中這個重要的課題。

       在新舊約聖經中,有幾個字彙都可表明救贖的意義。除了“救贖”(redemption)之外,還有“贖罪”(atonement),“挽回祭” (propitiation or expiation)或“和好”(reconciliation)。綜合以上幾個詞彙來看,救贖的意思就是“人因犯罪而與上帝隔絕,上帝採取主動,差遣耶 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死,付出贖價,使人罪得赦免,重新與上帝和好。”

       為什麼人需要救贖呢?因為世人都犯了罪,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羅》3:23;《賽》59:2;《箴》15:29)。罪人就是罪的奴僕(《約》8:34; 《羅》6:17),且必須受死的刑罰(《羅》6:23)。但是人靠自己絕對無法自救(《箴》20:9;《羅》3:20;《加》2:16),所以必須蒙救 贖。

        救贖的計劃是上帝在創世前早已設定的,並非因人犯罪後,倉促之間所採取的補救之法(《以弗所》1:4~7)。

        舊約時代,上帝吩咐摩西的獻祭制度,用羔羊的血來贖人的罪,便是一種明顯的表徵。按當時的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凈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來》9:22)。上帝也多次多方將救贖的應許曉諭以色列人的列祖。及至“時候滿足”,祂就差遣耶穌基督化身成人,宣告救恩的來臨,並且被釘在十字架 上,流血擔當了人一切的罪,完成了上帝救贖人類的目的“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拯救出來”(《太》1:21)。

        因此,我們可以說,整部新舊約聖經,從亞當直到基督,一切歷史的演變,在在都顯明上帝救贖的計劃,正按着祂特定的時間表,一步步地完成。

        救贖基於:

1、基於上帝的恩典

       上帝因愛世人,不願一人沉淪,所以為人設立救贖之恩。這恩典是白白賜給人的,不靠人的好行為(罪人無法靠行為換救恩)(《弗》2:8-9)

2、基於基督的代死

       上帝是公義的,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人既犯了罪,則該受應得的刑罰,就是死。上帝便差遣耶穌基督,代替世人的罪受死的刑罰,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彼前》2:24;《羅》5:6-9;《提前》2:5-6)。

3、基於人的信心

        救贖雖然是白白的禮物和恩典,人若不接受便對他無效。所以人必須憑信心來接受這恩典,他才能得着救贖(《約》3:16;《弗》2:8;《羅》3:27-28,4:5)。對人有深遠的影響,使人:

(1)、從罪中得釋放

        蒙救贖的人不再受罪的捆綁,蒙上帝保守,有不犯罪的自由,有行善拒惡的能力,(《約壹》5:18;《約》8:31-36;《加》5:1;《羅》6:18,22;《彼前》1:18)。

(2)、得稱為義

       人本有如罪犯,但因基督的代死,在上帝面前被宣告為無罪,且恢復了與上帝的和好關係,成為上帝的兒女,(《約》1:12;《彼前》3:18;《羅》5:9)。

(3)、獲嶄新的生命

        在基督里蒙救贖的人,己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必須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不但心意更新,生活行為也必須漸漸更新活出上帝的義來(《林後》5:17-21;《弗》4:23-24)。

(4)、人生為主而活

        基督替死的愛激勵我們,因此信徒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林後》5:15;《羅》14:7-8)。

結論

        認識了救贖的奇妙和偉大之後,我們一方面應讚美感恩,一方面也應確知既從罪中被救贖出來,是上帝的兒女、聖徒、新造的人,就當尊我們的救主為主,住在主裡面。讓祂的道、祂的愛、祂的靈保守我們不犯罪(《約》14-16章),每天過得勝的生活。

編註:讀者對此課題若想更多了解,可讀慕理著《再思救贖奇恩》,天道書樓出版。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一期,1997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