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改革宗(恩霖)

本文刊于《举目》64期

——对《唯独改革宗──一封困扰的读者来信》和4位牧者文章的回应

恩霖

BH64-26-6888.图1.Andrew Wang 摄.IMG_2437.R50       改革宗神学和改革宗教会进入中国教会之后,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和困扰。《唯独改革宗——一封困扰的读者来信》(《举目》59期)就真实反映了此现象。笔者对此有以下的补充:

一、中国教会需要改革宗神学

       改革宗神学源于加尔文神学。加尔文神学是对16世纪宗教改革神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对后世的神学、教会和社会,有深远、积极的影响。

       加尔文神学的一些观念,例如上帝的主权和掌管、唯独恩典、上帝的拣选、荣耀上帝等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基督徒对上帝的认识和生活实践。可以说,今天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否认同改革宗神学,是否属于改革宗教会,都从加尔文神学获益。

       基督徒结合自己的教会传统和生活实践,系统整理自己对上帝和圣经真理的认识,即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神学观念。神学会影响生命和生活——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健全的神学是敬虔生命与生活的必要条件,也帮助人远离异端。过去,中国传统教会轻视神学的教导和训练,导致在真理教导和生活应用上出现偏差和混乱,也容易被极端思潮冲击,被异端派别掳去。现在开始重视神学,是对过去偏差的纠正。

       在众多的正统神学中,为什么只有改革宗神学在中国教会流行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改革宗神学有显著的特色和优点。特别是作为其基础的加尔文神学,高举圣经真理,精神敬虔、庄严,内容全面、平衡,体系宏大、严整,思维深刻、缜密,论述简练、清晰。

       第二,在中国教会缺乏系统的神学教导、也缺乏与其他正统神学对比、选择的情况下,海外改革宗牧者率先培训、推广改革宗神学,改革宗因而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教会会更多了解普世教会其他伟大的传统,如路德神学、卫斯理神学、各类灵修神学等,形成各种神学互相交流、互相比较、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的局面,目前改革宗神学一枝独秀的状况会逐步改变。

二、学习加尔文神学的包容和宽广

       加尔文敏锐地体察到宗教改革的时代需要,完成了《基督教要义》等著作,形成加尔文神学,以纠正天主教错误教义,归回早期教会的纯正信仰。

       尽管加尔文神学是历史的产物,但历经400多年,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不仅坚守圣经真理,而且内容非常包容和宽广。加尔文神学不是凭空独创出来的神学体系,而是继承教会传统,综合并发展了前人和同时代的神学思想,在方法上吸收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产生的。

       加尔文不但有坚定的信仰立场,坚守圣经权威,认真研读圣经,而且是一位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加尔文继承了源远流长的神学传统,包括早期教父,特别是奥古斯丁的思想。例如被误认为是加尔文神学主要特征的预定论,即来自奥古斯丁。他还继承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阿奎那,和奥古斯丁修会的思想方法,以及法国的早期宗教改革思想。

        加尔文也吸收同时代其他宗派的神学思想,例如路德的思想。另一位路德宗神学家墨兰顿,对他的影响更大。墨兰顿的著作《教义要点》的神学结构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基督教要义》的写作。

       加尔文更从其他的改教家处受益,包括慈运理、布塞尔、法雷尔,及布灵格等。

       加尔文还吸收了同时期的文化成果,追求简洁、清晰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修辞学,使其思想容易被传播和接受(注1)。

       加尔文很少进行没有意义的神学争论、纠缠于非基本真理的问题。和路德一样,他没有建立宗派的想法。尽管他知道,自己和路德在神学观点上存在差异,却公开表示尊敬路德:“如果路德说我是魔鬼,我照样认为他是上帝的优秀仆人。”

        他希望当时的教会能够联合,共同抵制天主教的错误。他也认为自己的思想仍然需要发展。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如果加尔文活到今天,他会不断完善改革宗神学,而不是固步自封。他会认真了解、反思当代文化,洞察教会的处境和时代需要,继承改教之后各宗派的优良传统,吸收各种正统神学的精髓,甚至学习天主教灵修神学、社会训导的长处!  

       随着各种神学进入中国教会,我们要学习加尔文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开阔视野,避免在次要和枝节神学问题上,进行无意义的争论和争斗。这种争论和争斗不造就自己和别人,不造就教会,也不造就神学本身,只能使基督徒失去爱心与合一的见证。

       每种正统神学都是普世教会伟大传统的一部分,体现著上帝的启示与作为,各有长处。当代改革宗神学家和牧者傅瑞姆指出,上帝不会把所有真理都赐给一个宗派,也不会让一个宗派毫无谬误。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谦卑、开放的心态——谦卑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开放就是愿意向别的宗派学习(注2)。

       目前中国教会还处在神学系统培训的入门阶段,尚不能对各种神学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所以,只学习一种神学作为起点,可能更合适。然而,我们对其他神学思想,不要持轻视、排斥的态度,而要力求早日相容并蓄、吸收其精华。

        我们更不能轻视、抛弃中国教会原来纯朴而优秀的传统,如,重视上帝的话语、重视灵修、重视圣灵引导、超越宗派、为坚守信仰不惜一切代价等。这是无数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流血、流汗、流泪,积累出来的珍贵遗产,反映了上帝的奇妙作为,也是未来中国教会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源泉。

        上帝的工作不只局限在教会以内,也在教会之外。在普世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祂的一般启示。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轻视、排斥普世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而要坦诚对话、交流,使永恒的圣经真理光照中国文化,找到结合点,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向中国人传达,中国人就更容易接受。

       总之,坚守圣经权威,继承中国教会自身优秀传统,全面吸收普世教会的传统和神学思想精髓,与普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结合,最终形成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这正是当年加尔文神学形成的方式。笔者相信,这也是中国教会未来的神学建设的大方向。

三、正确看待改革宗神学的作用

BH64-26-6888.图2.谈妮摄.20130729_162319.R30       只有圣经是上帝的默示,是完备、无谬的真理。所有正统的神学都只是反映了部分合乎圣经的真理。神学也是历史的产物,有些思想观念仅仅适合某个时代处境。因此,所有的神学,包括改革宗神学,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逐渐接近圣经真理。

改革宗神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与最初的加尔文神学有一定差别。在改革宗神学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同支派,有不同观点的争鸣。

因此,我们要以圣经真理为标准,光照神学,而不是反过来,把圣经仅仅作为神学的佐证。任何神学都只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理,是通往真理的途径,而不是完全真理本身。

       改革宗神学强调唯独圣经,意思是只有圣经是我们生命和教会建造的根基和准则,也是检验信仰与生活的唯一准则。改革宗神学本身,并不是衡量“归正”的标准。傅瑞姆强调:“我认为,改革宗传统加上改革宗信条,当作衡量正统与否的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同注2)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宗神学的作用,学习神学时,要吸收合乎圣经真理、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淡化历史阶段性的观念,丢弃错误和极端的思想。

       此外,神学训练只是生命敬虔操练的一部分,需要和祷告、默想、关怀探访等互相配搭、互相促进,才能内化生命,应用于生活,促进信心、爱心和盼望。

       如果只是片面强调神学训练,完全依靠理性、逻辑,人只能得到表面知识,却误认为已经掌握了真理。这可能导致人在次要、枝节问题上,仅凭著为真道竭力争辩的热心,无情地批评、攻击其他观点,从负面印证“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参《林前》8:1)。

四、改革宗神学需要完善

       任何神学都有缺点和不足,改革宗神学也不例外。比较明显的错误,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极端加尔文主义思潮,给教会带来不小的危害。近年来,国外一些德高望重的牧者,谦卑、诚恳地反省了改革宗神学和改革宗教会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当引以为戒。

       神学家巴刻深受改革宗神学影响。然而他指出,阿米念主义确实存在错误,但这种错误其实是对当时改革宗教会过分强调预定论的反弹:“我们一定要承认,承认自己是加尔文主义者的人,要对其他人走阿米念主义的道路负上一部分的责任。这在17、18世纪和从那时至今都是如此。我们已经看到了,阿米念主义是一种反应——看来不容否认的就是,生出它来的一个因素,就是加尔文主义神学的狭隘性。这狭隘性就像温库珀所定义的那样:‘任何部分的真理,被提升到完全真理的地位,或者任何对神学一部分过分的强调,忽略其他的强调之处。’”(注3)

       这种“神学的狭隘性”,本质上是人的狭隘性。一些加尔文主义者把只反映部分真理的改革宗神学,提升到了与圣经等同的完全真理地位。或者,没有系统理解和把握改革宗神学,片面、过度地强调自己喜欢、熟悉的部分,却忽略了其他重要内容。

       改革宗神学家约翰‧米勒,特别批评改革宗长老教会的教会标志──圣道、圣礼和纪律──中缺了基督的大爱(注4)。傅瑞姆指出,与其他宗派相比,改革宗教会有10项弱点:

       缺乏传福音热情。门徒训练不足。只接触社会中上层人群。没有真正关心社会问题。过于强调理性,忽视意志情感。敬拜有缺陷。培养牧者太重视学术,忽视品格。内部容易为教义起纷争。缺乏教牧关怀。重视儿童的要理学习,忽视了对圣经本身的学习(同注2)。

       他强调:“生命的中心不应当放在宗派和传统上,而是应当放在基督和圣经上。应当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宗沙文主义的错谬,这种沙文主义竭力所追求的就是保持改革宗基督教的特色,不愿意接受教会其他支派的影响。”

       米勒和傅瑞姆反省的,是改革宗教会的生活实践问题。这些问题,同时反映出改革宗教会在神学观念上存在局限、偏差甚至谬误。因此,我们需要查找、分析并纠正这些错误,发展、完善改革宗神学,真正发挥引人归正的作用。

        上述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的教会和信徒。我们在学习改革宗神学和改革宗教会时,需要加以分辨和识别。在学习其优点和长处时,不要引进这些缺点。

五、谨慎用改革宗改造教会

       近年来,不仅改革宗神学开始流行,改革宗教会也纷纷设立。有些改革宗教会有美好的见证,但带来的困扰也不少。笔者赞同学习改革宗神学,欢迎接受改革宗神学的信徒在教会服事,根据改革宗神学的架构和方法,教导圣经真理,但笔者也主张,在教会中不要过于强调改革宗神学,更不要轻易用改革宗神学和教会传统,来改造原来的教会。

(一)用改革宗改造教会的条件不足

       欧洲改革宗教会各支流,都是宗教改革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些基督徒脱离了教义错误的天主教会之后建立的,属于有益的教会分裂。之后,又通过母会的移民或传教士,在世界各地区从无到有建立起改革宗教会。然而极少有接收、改造另一个信仰正统的宗派、教会的情况。改革宗先贤对其他宗派、教会的神学和传统,有容忍、接纳的态度。

       中国接受改革宗神学的信徒,要建立改革宗教会,一种可能的方式是脱离原来教会、另起炉灶。不过,他们脱离教会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他们原来大都属于真理正确的教会。因此,这种情况不属于“有益的教会分裂”。若非和平离开,则更造成有害的教会分裂。

        另一种方式,是目前流行的方式,即更换宗派——把原来信仰正统的教会,改造成改革宗教会。这种方式容易遭到坚持原来传统的信徒的抵制,造成内部的纷争。当然,如果接受改革宗神学的牧者、同工,原来就在教会掌握权柄,处于强势地位,那么推行自己的路线就相对容易,纷争会少些。不过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教会领袖权柄的边界在哪里?他们在更换宗派问题上,能否代表整个教会?他们是否有权柄要求其他信徒接受新的神学思想和教会传统?其他信徒是否应该顺服这样的要求?

        第二,不赞成更换宗派的信徒,因此要付出代价,例如换到其他教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了崇高目的和大多数人长远益处,应该有人做出牺牲。但圣经的原则也是这样吗?上帝是否赐给人这样的权柄,要求别人付出代价呢?还有些牧者,为了加快改宗过程,直接宣告:谁不接受改革宗路线,就请离开教会。效率很高,但是否侵犯了别人的自由和权力,成为某种程度的“宗教逼迫”呢?

        总体来说,建立改革宗教会,目前仍缺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少数海外改革宗教会和牧者,在中国推动建立改革宗教会。他们主要提供学术性质的帮助,包括改革宗神学和传统的短期培训,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翻译、出版改革宗著作等。但在需要长期塑造的生命、品格方面,几乎是空白,而这恰是建设改革宗教会最需要的。即使学术性质的支持,目前其实也远远不够。能真正掌握改革宗神学的信徒人数不会太多,生命真正被改革宗神学归正、活出美好见证的信徒更少。

(二)借鉴海外华人教会改革宗神学的服事经验

        海外的改革宗神学院,已经为华人教会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牧者。不过,只有少数人在改革宗的教会和教会机构服事,大部分人是在改革宗以外的教会和教会机构服事。这些在非改革宗教会或机构服事的牧者,并没有试图以改革宗神学和传统来改造所服事的教会或机构,而是尊重原来的神学和传统,以改革宗的神学训练,教导圣经真理。

       我们应当总结他们的经验,以供国内信徒借鉴。他们的做法既能够充分发挥改革宗神学应有的作用,又可以避免目前改革宗给国内教会带来的困扰。

(三)思考上帝的心意和作为

        1949年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了各种宗派的教会,中国基督徒也建立了本土教会,形成宗派林立的格局。1949年后,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逼迫后,几乎所有的宗派,都已经在中国消亡。基督徒的宗派意识也洗涤一空,教会普遍成为没有宗派的“宗派”,合一的精神大好于前。

        这是否也体现上帝的美意呢?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和心意,不要仓促行事。

注:

1. 颜新恩,《加尔文思想的历史承继》。

2. 里程,《傅瑞姆博士论改革宗长老会十大反思》。

3. 巴刻,《阿米念主义》。

4. 小约翰,《感恩节的感恩:那些动人心魂的真实故事》。

作者为海归,在大学任教。

图一为Andrew Wang 摄,图二为谈妮摄。

4 responses to “超越改革宗(恩霖)”

  1. helen Avatar
    helen

    宗教是政治的敌人,中国内地更加是对立的双方,如何能有效的带领中国内地的信徒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何建立这样途径又如何能让信徒能进入这些途径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