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我是问题——一位80后校园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希雅)

本文原刊于《举目》66期

希雅
      BH66-38-7165-Page1-Color.丹牛摄 - Copy 2004年,一个长得高大、黝黑的小伙子,从南方某省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考进了全国顶尖的学府,成了全村的骄傲。

       他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他成绩很棒,进了学生会,同学信赖他,辅导员看好他。他以为大学生活就是这样,但他内心隐约觉得空虚,孤单。对未来的迷惘,时常笼罩在他心头。

       他姓陈,名字中有个波字,因此大家都喊他波波。

 

答案是有力的

        一次,波波到同学的寝室串门,听到一位师兄谈基督教。出乎意料,那人说的基督教,并不是波波以前所以为的,而是很有逻辑。

       后来几次在校园遇见那位师兄,彼此友好地打招呼。后来师兄问他,愿不愿意更多了解基督教?他点了点头,邀请师兄去了自己的宿舍。师兄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信仰,波波听后只有一个想法: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位上帝,祂怜悯我,祂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爱我,对我当然是好事。我应该试着去了解祂!

       师兄邀波波参加了校园团契。波波和其他几位大学生,一起学习《罗马书》和圣经其他的书卷。他开始了解上帝的创造、人的罪、人在罪面前的无能为力。人必须凭著信心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活出不一样的生命……

        波波被“震慑”了。这么多年来,他的生命以及外在的世界,就像一团迷雾,让他困惑。现在圣经不仅解释了他所观察到的生活、世界,而且提供的答案是有力的,是完全可以说服他的。

        这种理性认识的建立,让波波觉得很踏实。不久,他参与了孤儿事工,听到更多基督徒分享生命的故事。他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了“恩典”。原来,人平安长大、有健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乃出于上帝的恩典。原来,在他认识上帝之前,上帝已经给了他丰盛的恩典……

        他向上帝敞开了心!他决心完完全全地跟随上帝。

 

家里最需要什么

       2008年,他即将毕业,开始找工作。小组查经正好查到“要效法耶稣的样式,活出光明之子的身份”。这使他检视自己的生活。他问自己:“我是不是带着一种渴慕上帝、敬畏上帝的态度生活?”

       他停下找工作之事,祷告,求上帝给他正确的动机。上帝让他看到了校园的需要。在校园服事,成为他找工作可能的选项。他越祷告,就发现这个可能性越大。周围的同工也鼓励他。

       然而,他担忧他的家庭。他家是农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他,他是全家最大的期望。全家都很爱他,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他也一直告诉自己:“我必须成功,为家庭带来荣耀!”

       他知道他的人生、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家庭带来很大影响。他把自己的挣扎带到上帝面前。在祷告中,上帝告诉他,只有上帝才是他全家的主。他的决定或许可以影响到家人,但他并不是家人的主宰。他内心也深知,父母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他的成功,因为他的成功不能带给父母生命的改变。父母有很多需要,物质的、情感的,但他们最需要的是生命的改变。只有生命改变,他们才能从那些苦毒、无望中出来。上帝让他看到,什么才是对一个家庭的真正的祝福。

       2008年,他进入校园团契服事。

      

我也是问题

       进入校园团契,波波才发现,自己其实还很不成熟。他知道,如果服事者的生命不能健康成长,那他很难持续地服事。所以,他积极地在神学上装备自己,大量阅读经典的神学著作,反思神学和事工实践的关系,然后应用在服事中。

       他也学习委身教会,参与教会的服事。这对他服事校园,以及他个人生命的成长,其实是极大祝福。由于他是在校园团契信主的,他并不了解教会生活的重要性。所以从进入教会到真正融入,他花了一年的时间。一开始,他很不适应,总是带着批判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每到星期天,他就很挣扎。

       后来他得知,教会有很多服事,弟兄姐妹有很多种需要,他可以参与服事,参与弟兄姐妹的生活。他明白了,上帝把他放在这里,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中国的教会正在成长中,有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是问题的一部分。我需要在有问题的教会中成长!”

       借着这种调整,他看到,不完美的教会,仍显露著上帝的恩典。不完美、甚至有很多问题的弟兄姐妹身上,仍彰显著上帝的工作!

       他看到了,比起神学上的成长,这种成长不再是一种知识的成长,而是生命的成长,而且只有在教会、在肢体生活中,才能经历得到。

        波波的团契同工们,也因为有这样真实的经历,生命改变了,从原来可有可无,或者勉强忍耐教会生活,变成委身教会,在教会中服事,接受教会肢体的鼓励、支持。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很多祝福,同时他们也成为了教会的祝福。

 

不以结果判断

       波波发现,自己服事的学生,都太忙碌。比起原来的80后,现在的90后会更早地设计、规划将来。然而,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大多数接受了社会现有观念的“塑造”,比如什么是好的人生,就是事业成功、赚钱多!

       他们受到了更多、更好的训练,他们得到的资讯更丰富,他们的能力明显更强,但是他们的意志力、品格等,却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成熟,因而呈现出能力和品格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又很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这一问题……

        这些都意味着,带领他们信主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仔细,需要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盲点。

        可想而知,学生事工越来越不能“模式化”。对于带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带领者自身需要不断成长,需要牧养上的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波波和同工们,学到了不以结果判断事工的价值。因为,一个学生什么时候信主,什么时候成长,都不随带领者的意志。同样学习一段圣经、一段材料,每个学生的反应也可以很不一样。所以,带领者必须学着信靠上帝,把结果交给上帝。不管来团契的人多,还是人少,都要时时感谢上帝。

       生命的成长很漫长,而校园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波波和同工们必须耐心撒种。他们带领学生查经,帮助他们打下信仰的基础,陪伴他们和上帝建立关系……

        是的,这些需要耐心,也非常不容易。然而波波不觉得枯燥。虽然眼前更面临着婚姻的压力、女友家庭的期待,甚至服事的调整,但波波知道,重点不是如何改变,而是在压力中,他愿不愿意听上帝的话!

 

作者现居上海,从事文字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