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基督教神学和教会信经(楼健)

本文原刊于《举目》杂志67期

BH67-33-7307-图1-Nathan Chang摄-3461527950_d731e3301f_o.BH67R15楼健

      现今基督教有一个危险的趋势,就是对神学不感兴趣。

      很多人引经据典、说古论今,证明基督教2千年来,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争论和分裂,根源就在于神学及教义的分歧。某些极端的人甚至认为,基督教神学最大的“价值”,就是在教会内部产生无谓的争辩和纷争,所以教会应当抛弃神学。

      很多传道人不重视传讲教义。他们觉得,教会最需要关注的是信徒的生活,是传福音,是社会关怀等事工,而不是宣扬教义。

      有些教会的牧者,经常“告诫”信徒:“读圣经就可以了;那些属灵书籍都是人写的,充斥着人的思想,不是来自上帝的启示。”

      这些人或许因为个人的经历,所以对神学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要好好祷告、好好感觉和领受上帝的带领、祝福就可以了。他们最有力的圣经依据就是,“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参《林前》8:1)。神学只是人“头脑里的知识”而已。这就是以所谓的属灵经验,代替神学教义。

      也有一些信徒,觉得神学很神秘,是高不可攀的专业学问。神学讨论通常跟信徒生活并无直接关系,比如“一个针尖上可以有几个天使跳舞”。所以,他们对神学的学习和研究,感到恐惧、厌烦。

      这导致了许多基督徒在信仰上像无知的小孩,在真道上缺乏根基,很容易“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4)。

 

神学定义

      从广义看,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其对宇宙创造者的认识或看法,都属于神学范畴。每个人内心都有“神学思想”,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主动有意识地对这种思想,作系统的研讨。

      基督教神学,从字面上看,是由“Theos”和“Logos”两个希腊文字,合并而成的。Theos意为“神”、“上帝”,而Logos是“道”、“话语”。所以,“神学”就是上帝的道、上帝的话语。神学研究,就是对上帝的启示的研究。

      基督教相信,人类之所以能认识上帝,是因为上帝给人启示,人类不可能凭自己有限的智慧,认识无限的上帝。

      通过神学研究,我们可以对上帝启示的真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和体验上帝对人类的心意。

      神学上的无知,让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到底信什么,所以很容易被外来的思想或异端动摇、改变。

      我们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些明显的异端,如“东方闪电”等,居然有那么多人接受?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神学思想,都受到以前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影响。他们对上帝的认识,被各自的需要扭曲。基督徒进入教会后,若不接受正统的教导,修正信仰上的偏差,很容易被错误的神学思想牵着鼻子走。

 

产生原因

      也有人觉得,既然神学是研究上帝的启示,那又何必舍近求远?与其花大量时间研究神学,还不如直接阅读圣经。

      这个想法固然好,问题是,圣经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首先,圣经是上帝分别向40余人启示祂的真理,跨度超过1500年完成的。这些作者中有君王、祭司、学者和军政领袖,也有渔夫、牧人、医生和政府税吏。他们分别在欧、亚、非三大陆,用希伯来语、亚兰语和希腊语,陆续将所领受的启示记录下来,成为今天的圣经。既然“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后》3:16),那么内容必定浑然一体,前后连贯,没有矛盾。然而我们在阅读时,却不得不承认,很多内容我们看不懂,经文之间似乎有很明显的矛盾。

      第二,圣经是渐进式的启示。上帝按祂的时间表、以祂的方式,逐渐向人类“晓谕”祂的真理。所以,对于圣经中的一句或一段话,我们不能都只按字面意思解释,要根据上下文,放在整本圣经的主题下,去了解经文真正的含意。

      比方,主耶稣对门徒说:“……父是比我大的。”(《约》14:28)如果把这句话从圣经中剥离出来、单独引用,很可能成为异端。

      第三,上帝在启示中隐藏。道成肉身,无疑是上帝向人类最清楚的启示,而十字架是启示的最高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上帝以人的形象来到我们中间,把祂的圣洁、公义、慈爱和良善,完完全全地向人类彰显出来。

      然而在这伟大启示的同时,上帝却把自己隐藏了。我们无法想像,那个差点被希律杀死的婴儿,竟然就是“独一的真神”。当耶稣基督“凄惨”地钉在十字架上时,犹太人无法把祂跟“全能的上帝”连在一起,所以讥笑祂:“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太》27:40)。

      我们需要基督教神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人眼所看不见的领域,撒但以极大的势力,正想方设法把基督教引向错误的道路。撒但对教会攻击的形式,大致有3:

      一、 借助外部政治势力和异教,对教会进行正面打击。初代教会时期,撒但利用罗马帝国,从主后33到313年,10次大规模逼迫基督教,无数信徒殉道。

      第二、从内部腐化教会。使徒时代,在耶路撒冷教会,有亚拿尼亚、撒非喇事件(参《徒》5:1-10)。在撒玛利亚城,有西门试图用钱购买行神蹟的能力(参《徒》8:9-20)。到了第4世纪,在教会赢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异教也开始对基督信仰全方位的渗透和腐蚀。

      三、直接攻击基督教的信仰。这是最凶猛,也最危险的。在使徒时代,哥林多教会有人否认复活,加拉太教会有人认为信耶稣不够,还要加上割礼和律法。到了教父时代,异端更是无所不用地对基督教信仰展开攻击。

 

教义形成

      很多信徒一听到“教义”,就头疼。其实教义这个词,源自圣经的“教训”和“教导”,即“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

      教义主要是关于信仰基础的认识性命题。其要点是:确定信仰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帮助信徒建立完整的信仰根基,认识上帝及其作为、认识上帝创造宇宙的意义,和人类生存的目的。

      基督教教义以上帝的启示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是无限的上帝对有限的人类的呼召,也是有限的人对无限的上帝的回应。它是圣经真理之结晶,也是信徒灵性的表现。它是信徒信仰的基础,也是信心的告白。

      教义最早始于五旬节后,为信徒灵性上的需要而产生。“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2:41-42)

      基督教最初以犹太信徒为主,然后逐渐向罗马世界传播。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不可避免地跟当时所谓的“主流文化”,发生碰撞与冲突。所以教会当时的难题,是如何用最简明的话,让信徒确信自己的信仰,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或译:他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提后》1:12),并勇敢地面对罗马帝国的歧视和逼迫。

 

BH67-33-7307-图2.Constantine_burning_Arian_booksR40使徒信经

      第2世纪后期,为抵挡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和孟他努主义(Montanism)这两大异端的破坏,教会制定了第一部信经——《使徒信经》(Apostles’Creed)。

     “信经”一词,源于拉丁文Credo,即“我信”。教会采用信经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信徒清楚知道基督信仰的真义。在教会历史上,无论是教导信徒,还是信徒受洗、加入教会前的基本真理培训,都以《使徒信经》为基础。同时,信经也是检验一个教会信仰是否纯正的重要指标。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是《使徒信经》中的第一句话。短短几个字,道出了信徒信仰的对象是宇宙的创造主,信徒跟这位创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这种关系,这些是基督信仰的根基。

      这是教会历史上最早的信经。虽然它不是使徒所写,但综合了使徒的教导,不仅历代教父尊崇,时至今日,依然被基督教各宗派所接纳,成为众教会彼此相通的基础。

 

三位一体

      在第4世纪之前的300多年间,困扰教会的最大问题,就是耶稣基督的位格。圣父、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神性?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基督不是上帝,祂就不能成为人类的救主。而今我们知道,基督教信仰是建立在“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参《太》16:16)的根基上。圣子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跟圣父有相同的本质、不同的位格。

      起初,教会对此并不是很清楚。为了更深的明白圣经启示,继使徒之后负起教会领导责任的教父,以及一些有恩赐的护教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研读圣经,仔细思索、辩证并记录对基督及基督信仰的认识,驳斥教会内的错误教导。

      第4世纪初,在大公教会极具影响力,爱主、敬虔、生活严谨,又富口才的亚历山大教会长老亚流(Arius),因担心若圣子和圣父有完全相同的神性,那就变成了2位神,基督教信仰就会落入异教的多神错谬中。所以他声明,圣子只是像神,而非神。

      这给教会带来极大的困扰。长期的争辩,也让教会受到巨大的伤害。

      主后325年,教会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ea)。经过激烈的讨论,亚流的观点判为异端。基督位格的教义,以《尼西亚信经》的文字形式,成为大公教会的基本信仰。“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

      虽然此会议宣告了“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但并没有解决圣灵的神性问题。因此,381年,第二次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在君士坦丁堡召开。除再度确定《尼西亚信经》外,还宣告了圣灵的神性。“大公教会信仰即:我等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上帝,其位不紊,其体不分。父一位,子一位,圣灵亦一位。然而父子圣灵同一神性,同一荣耀,亦同一永恒之尊严。”

      至此,教会对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之真神的信仰,才正式确立。

      由于尚未完全解决基督位格的问题,所以451年,在迦克墩召开了第四次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教会在前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又承认“基督有完全的人性”:基督只有一个位格,但兼具神、人二性,并且这二性之间不相混合、不相交换、不能分割。

     至此,教会对基督位格的争论才告结束。而三位一体的教义,也成为基督教系统神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义。

 

最高权威

      基督教神学只是信仰生活的帮助,圣经才是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

     在教会2千年的历史中,无数信徒在圣灵的引导下,通过对上帝启示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发展和完善基督教神学,成为教会的宝贵财富。

     神学在帮助信徒认识上帝、坚定信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及维护教会的正统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信徒实际正确使用信仰的导向。

      不过,有限的人类,不可能完全了解无限的上帝;再伟大的神学家,对上帝的认识都会有误差;再正确的教派,都会在理解圣经和教会教导中,难免疏漏。

      所以,神学当成为信仰的帮助,而非信仰的主体。圣经才是信徒信仰与生活的权威。神学不是信仰本身,不该成为信仰的中心、或取代圣经的地位。神学理论必须符合真理,是本于信,以致于信;本于圣经,又归向圣经。

      基督信仰不是一套理论,是因相信上帝而得到的崭新生命。基督徒都是蒙了上帝的恩典,所以其人生只有一个目的:“荣耀上帝”。要荣耀上帝,就需要花大功夫研读圣经、好好祷告、亲近上帝,再加上系统性的神学和教会信条的帮助,信徒才能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更新、成长,生命越来越像基督。

作者现居瑞士。

3 responses to “浅谈基督教神学和教会信经(楼健)”

  1. Caleb Avatar
    Caleb

    “与其花大量时间研究神学,还不如直接阅读圣经”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过度依靠神学思想,容易让人的心”僵硬“。
    在读圣经的时候,很容易让过去的神学思想主导。因此越来越难
    在读经的时候读出“亮光”—受到感动,被震惊。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最好在读圣经的时候,谦卑的放下自己的神学思想,聆听圣灵透过神的话语向我们的启示。
    我不是说神学不重要,但是任何神学思想/教义,都必须
    不断的在神话语里面被更新。

  2. AbrahamSt. Avatar
    AbrahamSt.

    楼弟兄写的很好。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些年里,教会为什么越来越无原则,越来越软弱的原因之一。请继续奋笔疾书。谢谢。

    1. Chen HanJie Avatar
      Chen HanJie

      感谢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