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人基督徒造就问题”温哥华座谈会(王宇 执笔)

王宇 执笔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5期

     随着中国学人在国外人数逐渐增多的趋势,人们看到这些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不但在海外充分展示才华,获得学业上的成就,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经历了信仰方面的争战:从信无神到信有神,从信有神到依靠神。他们之中更有不少的人,在走过一段信仰路程之后,开始关注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信主容易,造就难;跨进团契容易,进入教会难。”这种现象导致决志信主的人多,受洗归主的人少;成为基督徒的人多,灵命得到造就的人少。

    围绕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在1998年9月,《海外校园》主编苏文峰牧师应邀到温哥华証道时,《海外校园》编委丁果弟兄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关于中国学人基督徒如何造就”的座谈会。与会者多数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中国福音教会,如丁果、孙晓涛、胡玉、柴琴莉、周尉吾、颜滨、潘克勤;还有福源堂的姜平;宣道会的谢林美伶;圣道堂种子团契的传道人吕寿元等。

     根据录音带及颜滨姐妹的会谈记录,笔者将与会者意见进行了归纳整理。在此愿与大家共探讨、共勉励。

一、在生命更新中得造就

     作为一个基督徒,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做一个新造的人。如圣经上所讲:“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前书》5:17)在这个问题上,周尉吾弟兄深有感触。他讲由于自己没有活出基督的形像,致使身边的亲人难以从他这个“新造的人”身上看到神的作为而拒绝接受主。因此,他深深地感到,一个基督徒的灵命成长的关键,是如何克服老我的习性。

    颜滨姐妹以“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段经文与大家分享。她认为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接受什么教育,都会思考人生。但当有一天认识上帝时,这些经历都是有益的。虽对神是刚开始认识,但生活并非刚开始,所有以往的经历,在神手里都成为生命更新的营养。因此,造就的关键问题是,愿不愿意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里。

     潘克勤弟兄的看法是,在造就中如何活出基督的样式很重要。基督的爱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他说,有对基督徒夫妇,多年来坚持无声无怨地在查经班为大家服务。无论新老朋友,信主的或未信主的,都能从他们那种爱心的奉献中感受到神的爱。这就是基督徒活出基督样式的表现。

     苏牧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乞丐流浪在街头,经常打架斗殴、乞讨、偷窃。后来被国王收养,成为王子。他虽然有王子的身份,但却还没有王子的教养。因为他的恶习根深蒂固,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改造,才会渐渐有王子的形像。我们信主的人也是一样,虽然有神儿女的身份,若不经历神管教的过程,仍难摆脱罪恶之子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追求,克服旧我的习性,时常用神的话语来启发自己,让基督的生命在灵里面成长。渐渐地,我们就会改变以往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言语行为也会与所蒙受的恩典相配。

二、在追求真理中得造就

    中国学人在对真理的追求上,多数都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不是盲目地跟从,不是一时的冲动。因此,当这些人抱着探索、寻求真理的渴望,来到我们中间时,如何向他们传福音并教导圣经很关键。

    丁果针对基督徒流失严重的现象,指出我们在传福音时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即我们有时候喜欢把眼光放在数字上,希望用数字来说明带人信主和教会增长的趋势。这就导致一些人为了迎合我们的需要,或者,对传福音人的爱心有一个交代或回报,便决志信主,并接受洗礼。水洗之后,一身轻松,不再有“负债”感,犹如完成一笔生意,从此再也不露面。他提醒我们在传福音时当追求对真理教导的完备性。

     晓涛弟兄从圣经上“爱神”与“爱人如己”这两个诫命方面谈了一些看法。在“爱神”这一方面,整本圣经表现出行在神的“义”中这条真理。这就是说我们的一言一行,要遵循圣经的真理,要讨神喜悦,这便体现了“爱神”。“爱人如己”是如何把神的爱回应出来,具体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坚持活在神的“义”中,行在神的“义中”,对个人的造就将有很大的帮助。

     吕寿元说,在追求真理中我们首先要谈“信”,有信才有追求。若信神,就应该对圣经完全接受,对神的话完全相信,并非断章取义或者信自己认同的一部分。例如保罗在《提摩太书》谈到女人的位置,大陆来的朋友便产生很多争议。原以为妇女得解放,终于撑起半边天了,谁知来到基督教国度,反而矮了一截。这就牵涉到对真理教导的完备性和对圣经能否完全认同,从而改变以往的世界观的问题。

     苏牧师认为,有些时候我们注重恩典的领受,忽略了真理的教导。这体现在表面的见証,给人有较大的鼓舞,激励一些尚未信主的人因此接受救恩。但接下来,我们忽略了圣经知识的教导,使信主的温度仅仅停留在初期阶段,从而出现只会喝灵奶,不会吃干粮的弱小婴孩状态。谈到数字对教会的影响,苏牧师提出,学生事工的效果要看五十年以后。因为属灵的工作不能用程序或公式来套,也不能单单用当时的布道会或奋兴会上决志信主的人数来统计。单纯追求数字和速度,就会使我们忽略对真理追求的真正意义和结出圣灵果子的实际效果。

三、在基督徒生活中得造就

     一个良好的基督徒生活,对造就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基督徒应参加主日崇拜及团契活动,坚持把读经看作吃饭,祷告看作呼吸,事奉看作运动等,努力进入基督徒的生活。潘克勤认为,要过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就离不开以教会为主体。教会不是社交场所,不是休闲之处,它是领受神的教导,崇拜神的地方。教会也是一个彼此相爱、彼此照顾的处所。因此教会应有主日学,每人应有自己的圣经,主日崇拜要预备崇敬的心来到圣殿。

     苏牧师介绍了美国一些教会的情况,即把个人灵修、小组查经、主日証道结合起来,有系统地学习经文。让参与的弟兄姐妹在这样的氛围中认识真理,加深印象,主内交流,不断造就。

    姜平弟兄认为,对初信主的弟兄姐妹的造就,老基督徒的榜样很重要。老基督徒的灵命脆弱,或生活中有不讨神喜悦的见証,或说了看起来平凡但中伤感情的言语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初信者的追求。

    谈到事奉,大家认为这是基督徒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正如潘克勤讲的:“至于事奉一项,是基督徒不能免的事情。因为在基督徒成长过程中,自己有一种饥渴感,要事奉。事奉的范围很广,能用爱关心一两位弟兄姐妹,与主内肢体分享,就是事奉。”

    莉莉姐妹1984年已在上海受洗。她很惭愧十几年来自己灵命长进得很慢。通过近一年参与教会的事奉,她在事奉中加速了灵命的成长,渐渐地在事奉中感受到了与神同在的喜乐。

     姜平提到,有些人信主之后,想在众人面前说点什么的愿望很强。他们认为发表几个论点,谈论一些对圣经有点儿见解的议题,便能说明自己受神重用,才显出来有长进。由此忽略了教会中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如搬桌椅、照顾孩子等。鉴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马太福音》25:40的经文中互相勉励:“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希望可以借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事奉。

四、在彼此搭配中得造就

    《彼得前书》5:5中讲:“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丁果针对他们教会成立一年多来的表现提出,群体见証的影响力之大,很值得探讨。因为在群体见証的背后,表现出“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的意义。大陆学人基督徒接受主的时间不长,灵命都很弱小,从个体讲,每个人的生命也都存在着不同的弱点。但我们若能共同追求,互相代祷,每个生命就能得到全方面的供养。我们就可共同成长,达到彼此造就的目的。

    在彼此搭配中,我们还谈到彼此关心的问题。美伶姐妹提出,主内弟兄姐妹当彼此关心、代祷,对生病、体弱的朋友施行具体的帮助,并用圣经的教导鼓励软弱的肢体,帮助更多的人亲近神,这也可做为造就的一个内容。胡玉姐妹在关心肢体中订出目标,从每周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询问生活中的需要,或分享主内的感受开始,到渐渐养成习惯关心更多的肢体,从中学习在小事上忠心的功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