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呼声–读爱德华滋《宗教情操真伪辨》(蔡选青)

蔡选青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6期

爱氏的著名讲道词

      “一个被神的灵所重生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基督徒的灵命绝不在于一次惊心动魄的归主经历,或震耳欲聋的祷告赞美,或强而有力的讲道;也不在于长时间的祷告,或被福音布道感动得痛哭流涕……一个人很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经历而却仍未重生得救。”(注一)这段书引,特别是最后这句话,进入我的眼中,我首先的感觉是,这大概是哪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红卫兵”的“大字报”,怎么连最基本的神学知识都不懂。定睛再看,此文引自《宗教情操真伪辨》(The Experience That Counts),而作者竟然是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十八世纪神在美国重用的大神学家和大奋兴家,美洲大醒悟时代(The Great Awakening)的属灵领袖。

      爱氏于1703年生于康州(Connecticut)的一位牧师家中。172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然后在纽约的一间长老会任牧师。自1727年继承他外祖父Stoddard牧师,出任麻州(Massachusetts)北安普顿一间公理会的牧师。在任期间经历了美洲的大醒悟。后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1758年于任职期间患天花逝世,享年55岁。

      爱氏智慧卓越,博览群书。他早期相信加尔文注重强调的上帝权能和预定论。当神兴起的大醒悟从欧洲临到美洲时,他被神置于当时大复兴的领袖地位。在教会中,因为他坚持圣徒是真蒙拣选的,而不随当时的宗教观念。例如对圣徒领圣餐的资格,他就发表过《论领圣餐的资格》(Qualification Requisite for Full Communion)。所以于1750年被辞职。1954年,他的名著《论意志》(Treatise on the Will)问世(注二)。1765年,在他逝世后七年,他的《论真美德的性质》(The Nature of True Virtue)出版。

      爱氏在大醒悟时代中,曾有一篇著名的讲道,〈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注三),直指人的罪、人性的伪善和地狱之火。其中,他义正辞严地提醒那些自以为是“基督徒”的人,“所以你们凡未被圣灵的大能将心灵大大改变的人,你们凡未被重生新造和未从罪中的死活过来而进入崭新生命的亮光的人,都落在忿怒的神手中。虽然你们在许多的事上改变了,也有了一些宗教的热忱,又在你们的家庭,密室和教堂中,遵守了形式的宗教,然而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只有神的美意,才能叫你们此刻不为永远的沈沦所吞灭。”(注二)据说当时爱氏讲此布道词时,听众哭声一片,以至爱氏不得不要求他们安静,讲道才能继续。

真伪不辨的六大问题

       本文开头提到的《宗教情操真伪辨》是爱氏的另一部名著《论宗教情操》(Treatise Concerning Religious Affections)的缩写本。基督教改革宗将其翻译成中文,于1994年出版。本书是爱氏在美国的大醒悟时代中,出于一位牧者对当时出现的真伪宗教的现象的关切,并为了复兴效果的持续和见証,所做的一系列的讲道(1742-1743)。此讲道集经整理后于1746年出版。书中爱氏“一方面要反击一切拒绝宗教上所有的情感成份者,一方面也反对那些滥用情感者。”(注二)平衡而又大胆地为神所兴起的大醒悟进行辩护。正如爱氏在该书序言中所概括的,他希望此书能帮助信徒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得神恩宠,走向天堂之路的人,有什么显著的特征。”(注一,第三页)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我的心里对真伪宗教不清楚,就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同注一,第四页)

      1. 许多人向神献上错误的敬拜,他们以为这就是神悦纳的,其实都是神所拒绝的。

      2. 撒但会在许多人面对自己的灵性状况时蒙骗他们。借着这个方法,撒旦使他们永远沈沦。在某些情形中,撒但迷惑人,叫他以为自己是无比的圣洁,但其实却是极其假冒伪善。

      3. 撒但破坏真信徒的信心。他将扭曲与败坏混入信徒的信心中,使他们在属灵情感上冷淡。

      4. 人犯罪,却还以为是在服事神,所以他们毫无约束地犯罪。

      5. 错误的报导甚至也欺骗了对基督教友善的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作出仇敌所作的事。他们所破坏的远胜于基督教仇敌所作的,却还以为是在促进基督教的发展。

      6. 撒但分裂百姓,使他们彼此为敌。基督徒彼此之间的争辩趋于白热化,好像这才是属灵的热心。

      基督教被眨低为空谈辩论。争辩的双方各走极端,以致大家都忽略了中间的正途。

提供对真宗教的了解

      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那一次大醒悟。但这些问题以及爱氏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对我们仍极具现实意义。我自己就是这样。有一阶段,非常理性,自以为已经“因信称义”,拒绝一切情感,退缩至毫无生气的“正统信仰”的保险箱中。又有一段时期,对情感和经历相当重视而且热切地追求,用自己的经历和神学知识测量著从“因信称义”到“重生得救”之间微妙的距离。

       其实,真伪宗教的混淆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中信徒的最大的困惑。这种困惑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我们信心游移不定,甚至冷淡,或者是走极端。主耶稣没有讲我们去“薅稗子”,但这位将来要施行审判的主已经预先警告了我们,在这宗教的田间,有麦子也有稗子(《马太》13:24-30)。有发苗在土浅石头地的,有长在荆棘中的,有结果于好土壤中的(《马太》13:5-8)。我们对自己(不是对别人)真实的属灵状况,心里要有底。在当今这众多的教义和宗教活动中,一个真正清楚得救的生命,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爱氏该书的目的就是从这方面来帮助我们,“我的计划是尽可能从本书提供对真宗教的了解。我的目的是要表明出圣灵使罪人归正之工作的性质与标志;我也要试图表明我们如何区分何者是圣灵的工作,何者不是得救的真实宗教的经历。”(注一,第五页)

      相信从爱氏的这本书中,“我们将会发现困惑中的一个指引,一个清晰而又合乎圣经与属灵健全的声音,带领我们安全脱离本时代的困惑迷宫。”(同注一,第2页)我就从本书得到了这样的帮助。建议我们中间对自己重生得救持认真态度的弟兄姊妹,读一读这本小册子。

注一,《宗教情操真伪辨》,1994基督教改革宗翻译出版社出版。(邮购电话:1-800-377-7800)
注二,《基督教会史》1982年第四版,东南亚神学院协会主编,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第813-815页。
注三,《爱德华滋选集》。此文曾刊载于《海外校园进深特刊》第一期第28-31页。
注四,《爱德华滋选集》,(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第二部第十六卷)1960年道声出版社,第16-207页。

作者来自上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现在华盛顿州从事医学研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