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選青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6期
愛氏的著名講道詞
“一個被神的靈所重生的人有什麼樣的特徵呢?……基督徒的靈命絕不在於一次驚心動魄的歸主經歷,或震耳欲聾的禱告讚美,或強而有力的講道;也不在於長時間的禱告,或被福音佈道感動得痛哭流涕……一個人很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經歷而卻仍未重生得救。”(注一)這段書引,特別是最後這句話,進入我的眼中,我首先的感覺是,這大概是哪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紅衛兵”的“大字報”,怎麼連最基本的神學知識都不懂。定睛再看,此文引自《宗教情操真偽辨》(The Experience That Counts),而作者竟然是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十八世紀神在美國重用的大神學家和大奮興家,美洲大醒悟時代(The Great Awakening)的屬靈領袖。
愛氏於1703年生於康州(Connecticut)的一位牧師家中。172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然後在紐約的一間長老會任牧師。自1727年繼承他外祖父Stoddard牧師,出任麻州(Massachusetts)北安普頓一間公理會的牧師。在任期間經歷了美洲的大醒悟。後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1758年於任職期間患天花逝世,享年55歲。
愛氏智慧卓越,博覽群書。他早期相信加爾文注重強調的上帝權能和預定論。當神興起的大醒悟從歐洲臨到美洲時,他被神置於當時大復興的領袖地位。在教會中,因為他堅持聖徒是真蒙揀選的,而不隨當時的宗教觀念。例如對聖徒領聖餐的資格,他就發表過《論領聖餐的資格》(Qualification Requisite for Full Communion)。所以於1750年被辭職。1954年,他的名著《論意志》(Treatise on the Will)問世(注二)。1765年,在他逝世後七年,他的《論真美德的性質》(The Nature of True Virtue)出版。
愛氏在大醒悟時代中,曾有一篇著名的講道,〈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注三),直指人的罪、人性的偽善和地獄之火。其中,他義正辭嚴地提醒那些自以為是“基督徒”的人,“所以你們凡未被聖靈的大能將心靈大大改變的人,你們凡未被重生新造和未從罪中的死活過來而進入嶄新生命的亮光的人,都落在忿怒的神手中。雖然你們在許多的事上改變了,也有了一些宗教的熱忱,又在你們的家庭,密室和教堂中,遵守了形式的宗教,然而這些都算不得什麼;只有神的美意,才能叫你們此刻不為永遠的沈淪所吞滅。”(注二)據說當時愛氏講此佈道詞時,聽眾哭聲一片,以至愛氏不得不要求他們安靜,講道才能繼續。
真偽不辨的六大問題
本文開頭提到的《宗教情操真偽辨》是愛氏的另一部名著《論宗教情操》(Treatise Concerning Religious Affections)的縮寫本。基督教改革宗將其翻譯成中文,於1994年出版。本書是愛氏在美國的大醒悟時代中,出於一位牧者對當時出現的真偽宗教的現象的關切,並為了復興效果的持續和見証,所做的一系列的講道(1742-1743)。此講道集經整理後於1746年出版。書中愛氏“一方面要反擊一切拒絕宗教上所有的情感成份者,一方面也反對那些濫用情感者。”(注二)平衡而又大膽地為神所興起的大醒悟進行辯護。正如愛氏在該書序言中所概括的,他希望此書能幫助信徒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一個得神恩寵,走向天堂之路的人,有什麼顯著的特徵。”(注一,第三頁)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若我的心裡對真偽宗教不清楚,就會產生以下一些問題:(同注一,第四頁)
1. 許多人向神獻上錯誤的敬拜,他們以為這就是神悅納的,其實都是神所拒絕的。
2. 撒但會在許多人面對自己的靈性狀況時矇騙他們。藉著這個方法,撒旦使他們永遠沈淪。在某些情形中,撒但迷惑人,叫他以為自己是無比的聖潔,但其實卻是極其假冒偽善。
3. 撒但破壞真信徒的信心。他將扭曲與敗壞混入信徒的信心中,使他們在屬靈情感上冷淡。
4. 人犯罪,卻還以為是在服事神,所以他們毫無約束地犯罪。
5. 錯誤的報導甚至也欺騙了對基督教友善的人,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作出仇敵所作的事。他們所破壞的遠勝於基督教仇敵所作的,卻還以為是在促進基督教的發展。
6. 撒但分裂百姓,使他們彼此為敵。基督徒彼此之間的爭辯趨於白熱化,好像這才是屬靈的熱心。
基督教被眨低為空談辯論。爭辯的雙方各走極端,以致大家都忽略了中間的正途。
提供對真宗教的了解
我們並沒有親身經歷那一次大醒悟。但這些問題以及愛氏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對我們仍極具現實意義。我自己就是這樣。有一階段,非常理性,自以為已經“因信稱義”,拒絕一切情感,退縮至毫無生氣的“正統信仰”的保險箱中。又有一段時期,對情感和經歷相當重視而且熱切地追求,用自己的經歷和神學知識測量著從“因信稱義”到“重生得救”之間微妙的距離。
其實,真偽宗教的混淆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中信徒的最大的困惑。這種困惑的直接後果就是使我們信心游移不定,甚至冷淡,或者是走極端。主耶穌沒有講我們去“薅稗子”,但這位將來要施行審判的主已經預先警告了我們,在這宗教的田間,有麥子也有稗子(《馬太》13:24-30)。有發苗在土淺石頭地的,有長在荊棘中的,有結果於好土壤中的(《馬太》13:5-8)。我們對自己(不是對別人)真實的屬靈狀況,心裡要有底。在當今這眾多的教義和宗教活動中,一個真正清楚得救的生命,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愛氏該書的目的就是從這方面來幫助我們,“我的計劃是盡可能從本書提供對真宗教的了解。我的目的是要表明出聖靈使罪人歸正之工作的性質與標誌;我也要試圖表明我們如何區分何者是聖靈的工作,何者不是得救的真實宗教的經歷。”(注一,第五頁)
相信從愛氏的這本書中,“我們將會發現困惑中的一個指引,一個清晰而又合乎聖經與屬靈健全的聲音,帶領我們安全脫離本時代的困惑迷宮。”(同注一,第2頁)我就從本書得到了這樣的幫助。建議我們中間對自己重生得救持認真態度的弟兄姊妹,讀一讀這本小冊子。
注一,《宗教情操真偽辨》,1994基督教改革宗翻譯出版社出版。(郵購電話:1-800-377-7800)
注二,《基督教會史》1982年第四版,東南亞神學院協會主編,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第813-815頁。
注三,《愛德華滋選集》。此文曾刊載於《海外校園進深特刊》第一期第28-31頁。
注四,《愛德華滋選集》,(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第二部第十六卷)1960年道聲出版社,第16-207頁。
作者來自上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在華盛頓州從事醫學研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