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邻,您好!(玛歌)

玛歌

本文原刊于《进深特刊》第8期

“为了使人生幸福,需得喜爱日常琐事……在一切日常琐事中,感到无尽的甜美。”

──芥川龙之介

          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触动整座足球场的大学生,让他们流下感动的泪水?是谁促使美国著名男性杂志《绅士》的记者,称他为国家英雄?还荣登电视名人榜?是谁曾对总统、演员、音乐家演讲,问他们说:当他们气得想要咬人一口的时候,怎么办?是谁在白宫座谈会上,要求与会人士静默一分钟,思想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人?是谁还荣获1999年电视艾美奖终身成就奖,以及包括耶鲁、波士顿、卡内基美隆等三十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

          没错,他就是弗莱德罗杰斯(Fred Rogers)。自从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出现在《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Mr. Rogers, Neighborhood)儿童电视节目中,那位温和而愉悦的主持人。

你来做我的邻居吧!

          长镜头停伫在朴实无华的社区模型前,一栋栋暗红、浅灰、深褐的建筑,悄然呈现在安祥和静谧里。顷刻间,悠扬而轻快的歌声响起……“多么美好的一天!多么快活的一天!在这个和睦的社区,居住着许多亲切、友善的邻舍。你来作我的邻居好吗?你来作我的邻居吧!”接着镜头一拉,只见罗杰斯笑容满面推门而入。他打开门旁的衣柜,顺手脱下深蓝西装外套,换上浅蓝羊毛夹克。然后他坐下,将皮鞋换成布鞋,一派怡然自得的样子。

        “嗨!芳邻,您好!”他灿烂的招牌笑容,像一滩水波荡漾出来。三十多年了,罗杰斯诚恳而敏锐的眼光,每天透过萤光幕,投射在数以百万的孩童身上。他像是一位忠实的园丁,无论物换星移,始终勤勤恳恳、四季不断地在每位幼儿的心田里,播撒下爱的种子。“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他也渴望知道自己有爱的能力。”罗杰斯如是说。

          《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是美国公共电视有史以来,播放最久的节目。自从1968年,这个节目里的木偶,伴随着无数美国儿童度过他们的童年。节目中缓慢而平稳的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一陈不变的温馨曲调,在这个一切讲求快速、刺激的世代,好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幼嫩的心灵。

         罗杰斯今年已经72岁了,但是他仍然保有难得的赤子情怀。他的脸,交错刻划著岁月的痕迹,然而又明显地浮漾著宽容和平静的光采。常年晒著摄影棚灯光的颜面,在任何专题的节目中──无论是舞蹈、烹饪、游戏、旅游,还是离婚、死亡、别离、社会暴力──永远有向日的盼望。

          在罗杰斯位于匹玆堡的办公室和摄影棚里,每一件摆设都是由点点滴滴的爱心编织而成。老旧的沙发、绒布椅子和茶几,来自他幼年住过的家。沙发上,躺躺坐坐一排各式各样的玩具宠物,有的还戴着五颜六色的棒球帽。这些都是经年累月以来,各地邻舍送给他的纪念品。

        靠门边的书桌上,摆设一个牌示,上面写着:“弗莱德,我就喜欢你原本的这个样儿。”这是罗杰斯小时候探访祖父时,祖父最喜欢告诉他的一句话。祖父每次总还不忘提醒他,仅仅只是看到他,那一天就变得非常的特别!

         沙发上方的墙壁,悬挂著一个希腊文的字:“恩典”。字的下面,是一方希伯来文的匾牌,写着旧约《雅歌书》中的一句话:“良人属我,我也属他。”靠近窗户那头,一条蛇的蜕皮从木制的鹦鹉旋转挂饰上悬垂下来。而另一面墙上,则挂著镜框框好的一封信,寄信人是罗杰斯已故好友,著名作家亨利卢云。

           罗杰斯的皮夹里,存放有各种照片:其中的人物包括泰瑞莎修女、大提琴家马友友和他的儿子、卢云、一个患有自闭症的男孩、一位丈夫死于矿灾的女士和她的两个小孩、他的妻子、儿子、孙儿、他最崇敬的神学院教授欧尔博士、还有许多他称为邻居的朋友……皮夹内还有数张纸片,其中一张写着他非常喜爱的一句话:“安然自若是一种聋者听得见,盲者也看得见的语言”──马克吐温。罗杰斯随身携带这些琐碎的珍宝,好像携带一个甜美的邻舍,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安适舒贴。

孤单的童年

         其实,罗杰斯的人生,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甜美的。他出生于1928年3月20日,成长在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家砖块公司的老板,还拥有一个腊染工厂。母亲则是出色的编织专家。他在节目中所穿的同款各色毛衣,都是母亲的杰作。其中第一件红色的羊毛夹克,现在还被收藏在华府的史密松博物馆的展示厅内。

          罗杰斯从小是一个被父母过分保护,还有严重过敏性体质的小孩。因为是独子,一股莫名的孤独感始终伴随着他。而罗杰斯对自己,也总有一份茫然的怀疑。在他11岁的时候,父母领养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女孩,伊莲。兄妹间的相处,也带给他很多的冲击。电视节目中的木偶伊莲小姐,就有罗杰斯妹妹的影子在里头。从外表看来,他的确乖巧有礼、柔和顺从。但是,内在深处极其敏锐的心思,却时常牵动出恐惧和愤怒。

          偶尔,罗杰斯从电视新闻里,会听到一些令他恐慌的的新闻。母亲就安慰他说:“看看四周围,一定会有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你总是可以找到乐于助人的帮手。”他和玩具布偶成了好朋友,也在其间创造一个和谐和安全的想像世界。

        《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节目中,每一个木偶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也都在学习如何相处。像是弗瑞特国王,虽然身为一国之君,却始终对自己充满疑惑。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若非身处要职、大权在握,恐怕就没有人会爱他。但是,借着周遭人的开导,他逐渐明白了:就算伊莲小姐不喜欢戴和他相同款式的帽子,她依旧尊敬他。

        罗杰斯先生告诉小朋友:伊莲小姐和弗瑞特国王,两个人都想要当最重要的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没有谁比别人来得更重要。他接着唱了一首歌:“你是我的朋友,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我的朋友,对我而言,你是如此特别。全世界只有一人像你这样,我的朋友,我喜欢你……”

           而当愤怒的火焰升起时,罗杰斯借着弹钢琴,宣泄心中错综复杂的情感。他很庆幸,有一位全力支持他在音乐方面发展的祖母。“音乐是我的第一个语言。”罗杰斯接受CNN访问时说:“我很害怕使用话语来表达我的愤怒,因为我不想当坏孩子。但是当我真是怒气冲天的时候,它就成为我的好朋友。”他柔和的眼神,注视著身旁的钢琴。一直到现在,如果他的节目出了什么差错,罗杰斯还是会在钢琴面前坐下,将他的怒气和烦躁,大声地弹入每一个音符中。

          曾经有一次在节目中,罗杰斯介绍了一种名叫“敲敲板”(Pounding Board)的玩具。这个玩具的制作,是在一块木板上穿凿几个洞,然后将和洞口大小相附的圆柱插进洞口内。玩的时候,则用一根木棰,用力敲打圆柱,让它从木板的一头,穿越到木板的另一头。罗杰斯先生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生气的感觉,他还建议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来抒发这些负面的情绪。演奏乐器、或是击打跷跷板,都是合宜而且又不伤害他人的方法。

          罗杰斯从小就梦想,长大后要成为一个音乐家和作曲家。同时,他也盼望有朝一日,可以像心目中的英雄──教会的牧师,说出那样美好而动听的信息。他甚至计画顺从父母的心意,在大学毕业后,进入神学院继续进修。但是,一个粗劣的儿童电视节目,却扭转了他的一生。

恩典的散播者

           说来十分有趣,都是因为罗杰斯的愤怒,才将他带入电视传播的行业中。那是他大学毕业后,有一天打开家中的电视,正好看到一个为儿童所制作的节目。电视里的两个人,疯狂而愚蠢地将蛋糕互相投掷在彼此的脸上。罗杰斯本来以为电视是一个极好的媒介,可以传送出许多有益的讯息,来造福大众。但是这个令他感到十分恐怖、甚至作呕的儿童节目,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他决心要改善这种情况。

        “我投身于电视制作,因为我实在太厌恶它了,”他喜欢这样告诉别人。他的决定让父母十分失望,他们一心一意要他进神学院。可是,罗杰斯感受来自上帝强烈的感动;虽然他并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上帝不要他进神学院,却要他进入电视界,他最后还是顺从上帝的召唤。

          1951年罗杰斯搬到纽约,开始在国家广播公司的基层做起。两年后,他离开纽约,回到家乡制作自己的儿童节目。他的节目《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于1968年正式经由公共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一直到现在,这个节目的主题曲“多么美好的一天!多么快活的一天!在这个和睦的社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旋律,并且深深为无数儿童所喜爱。

         他的节目型态,三十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花了八年,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匹兹堡神学院的课程修完。所以,他还是长老会按立的牧师。

          节目制作助理海妲夏若平,参与《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的制作已有33年之久。她觉得对制作组同仁来说,他们经常面临一个极大的诱惑,那就是将节目搞得更花俏、更吸引人。由于现代儿童习惯接触许多快速的媒体,以致对这类东西产生一种饥渴,他们变得越来越难满足。但是夏若平指出,有些精力旺盛的好动儿,却可以静下来,专注地看完《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因为他们被罗杰斯安然自若的态度所感染。

        知名儿童心理学家玛格莉麦克法蓝,曾经对罗杰斯的节目和其他的儿童节目加以比较,她的结论:“罗杰斯的节目真正注重在沟通,而不仅仅只是提供一套节目罢了。”

          “这个节目好像一个安全的港湾。”夏若平说,“曾经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观众,告诉当时正在录影的我们说,他感到一种特殊的属灵感动。”而这“属灵的感动”,正是罗杰斯心中所要传达的恩典讯息。他还将自己和摄影机之间的空间,称为“圣地”。

          罗杰斯每次进到摄影棚时,都会做一个祷告。他常常恳求上帝使用他的口,来传递出神自己的话语。“圣灵可以把我们的努力,转化为大有功效的沟通,然后触摸到许许多多有不同需要的人。我活得越久,越相信这是真实的。”罗杰斯笃定地说。

尊贵的生命

          罗杰斯认为,电视从业人员有一个独特的使命,就是帮助缺乏者成为富足,让软弱者成为刚强。“生命虽然深奥,却也简单。但是社会所提供给我们的,只有肤浅和复杂。”他说。

          罗杰斯曾经到加州,探访一位自幼因脑性麻痺,导致终生遭受严重残疾之苦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小的时候,曾被看顾的人虐待,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坏蛋。当他对自己失望透顶时,会用拳头不停地重重击打自己。然后在电脑上写下一些字句,告诉妈妈他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他觉得上帝一定也和他一样厌恶自己。但是,这位14岁的男孩,却非常喜欢观看《罗杰斯先生和他的邻舍》。他的妈妈甚至认为,罗杰斯先生是让她的儿子继续存活的原因。

          这一天,当罗杰斯果真出现在他家时,年轻人突然变得紧张而焦虑。他又开始气自己,恨自己,打起自己来,而妈妈不得不将他移到另一个房间。罗杰斯耐心等到他回来,然后对他说:“我想请你帮我做件事,你愿意帮个忙吗?”年轻人在他的电脑上写下愿意。罗杰斯说:“我想请你为我祷告,你愿意为我祷告吗?”年轻人简直惊呆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他。起初他有点犹豫,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为别人祷告,后来他说愿意试试看。

          从那时后起,他不间断地为罗杰斯祷告,也不再提到想死的事。他觉得像罗杰斯这样亲近神的人都喜欢他的话,那就表示上帝肯定也喜欢他了。

          事后有人问罗杰斯,怎么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那个年轻人。罗杰斯的反应是:他并不是为了要安慰年轻人,才请他祷告;请年轻人祷告,其实是为他自己。罗杰斯解释说:“……我认为任何经历过如此艰难的人,一定和上帝关系十分亲密。我恳请他祷告,因为我需要他的代求。”

          “生命并不廉价。”去年的艾美奖典礼上,罗杰斯告诉高朋满座的影视界同仁。“上个月,一个13岁的男孩绑架了一个8岁的女孩。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男孩还说,有什么关系?反正生命也无啥价值。”罗杰斯语重心长地说:“生命并不廉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奥祕。”他接着要求面前星光闪闪的观众,花几秒钟思想,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有谁曾经用无比的爱心,将他们塑造成如今的模样。当罗杰斯柔和的话语萦绕在会场时,微弱的啜泣声开始从这些名流当中扩散开来。

         罗杰斯在每次节目结束之前,都会脱下他的球鞋和毛衣,再换回原来的西装外套和皮鞋。他告诉小朋友,尽管每个人外表穿着不尽相同;但是,最重要却是内心,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你。“知道你活活泼泼的过日子,是多么美好的感觉……”罗杰斯结束他的节目时,都爱唱这首歌。挥挥手,他向萤光幕前的观众告别,然后不忘告诉他们,“我还会回来的。”

          是的,罗杰斯先生还会再回来,回来赴另一场邀约。他会再次邀请你:去爱,也让人爱;去信任,也让人信任;去散播希望,也不失盼望;去坦然面对自己,也接纳他人的不同;去寻找成长的沃土,也不忘在空中翱翔……

参考文章:
1. Rowe, Claudia.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and Thank Heavens Mister Rogers Is One of Them,” Biography, March 2000.
2. Zoba, Wendy Murray.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20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