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歌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8期
“為了使人生幸福,需得喜愛日常瑣事……在一切日常瑣事中,感到無盡的甜美。”
──芥川龍之介
是什麼樣的人物,可以觸動整座足球場的大學生,讓他們流下感動的淚水?是誰促使美國著名男性雜誌《紳士》的記者,稱他為國家英雄?還榮登電視名人榜?是誰曾對總統、演員、音樂家演講,問他們說:當他們氣得想要咬人一口的時候,怎麼辦?是誰在白宮座談會上,要求與會人士靜默一分鐘,思想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個人?是誰還榮獲1999年電視艾美獎終身成就獎,以及包括耶魯、波士頓、卡內基美隆等三十多所大學的榮譽博士?
沒錯,他就是弗萊德羅傑斯(Fred Rogers)。自從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出現在《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Mr. Rogers, Neighborhood)兒童電視節目中,那位溫和而愉悅的主持人。
你來做我的鄰居吧!
長鏡頭停佇在樸實無華的社區模型前,一棟棟暗紅、淺灰、深褐的建築,悄然呈現在安祥和靜謐裏。頃刻間,悠揚而輕快的歌聲響起……“多麼美好的一天!多麼快活的一天!在這個和睦的社區,居住著許多親切、友善的鄰舍。你來作我的鄰居好嗎?你來作我的鄰居吧!”接著鏡頭一拉,只見羅傑斯笑容滿面推門而入。他打開門旁的衣櫃,順手脫下深藍西裝外套,換上淺藍羊毛夾克。然後他坐下,將皮鞋換成布鞋,一派怡然自得的樣子。
“嗨!芳鄰,您好!”他燦爛的招牌笑容,像一灘水波蕩漾出來。三十多年了,羅傑斯誠懇而敏銳的眼光,每天透過螢光幕,投射在數以百萬的孩童身上。他像是一位忠實的園丁,無論物換星移,始終勤勤懇懇、四季不斷地在每位幼兒的心田裏,播撒下愛的種子。“每個人都渴望被愛,他也渴望知道自己有愛的能力。”羅傑斯如是說。
《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是美國公共電視有史以來,播放最久的節目。自從1968年,這個節目裏的木偶,伴隨著無數美國兒童度過他們的童年。節目中緩慢而平穩的講述、簡單的故事情節、一陳不變的溫馨曲調,在這個一切講求快速、刺激的世代,好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每個幼嫩的心靈。
羅傑斯今年已經72歲了,但是他仍然保有難得的赤子情懷。他的臉,交錯刻劃著歲月的痕跡,然而又明顯地浮漾著寬容和平靜的光采。常年晒著攝影棚燈光的顏面,在任何專題的節目中──無論是舞蹈、烹飪、遊戲、旅遊,還是離婚、死亡、別離、社會暴力──永遠有向日的盼望。
在羅傑斯位於匹玆堡的辦公室和攝影棚裏,每一件擺設都是由點點滴滴的愛心編織而成。老舊的沙發、絨布椅子和茶几,來自他幼年住過的家。沙發上,躺躺坐坐一排各式各樣的玩具寵物,有的還戴著五顏六色的棒球帽。這些都是經年累月以來,各地鄰舍送給他的紀念品。
靠門邊的書桌上,擺設一個牌示,上面寫著:“弗萊德,我就喜歡你原本的這個樣兒。”這是羅傑斯小時候探訪祖父時,祖父最喜歡告訴他的一句話。祖父每次總還不忘提醒他,僅僅只是看到他,那一天就變得非常的特別!
沙發上方的牆壁,懸掛著一個希臘文的字:“恩典”。字的下面,是一方希伯來文的匾牌,寫著舊約《雅歌書》中的一句話:“良人屬我,我也屬他。”靠近窗戶那頭,一條蛇的蛻皮從木製的鸚鵡旋轉掛飾上懸垂下來。而另一面牆上,則掛著鏡框框好的一封信,寄信人是羅傑斯已故好友,著名作家亨利盧雲。
羅傑斯的皮夾裏,存放有各種照片:其中的人物包括泰瑞莎修女、大提琴家馬友友和他的兒子、盧雲、一個患有自閉症的男孩、一位丈夫死於礦災的女士和她的兩個小孩、他的妻子、兒子、孫兒、他最崇敬的神學院教授歐爾博士、還有許多他稱為鄰居的朋友……皮夾內還有數張紙片,其中一張寫著他非常喜愛的一句話:“安然自若是一種聾者聽得見,盲者也看得見的語言”──馬克吐溫。羅傑斯隨身攜帶這些瑣碎的珍寶,好像攜帶一個甜美的鄰舍,讓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感到安適舒貼。
孤單的童年
其實,羅傑斯的人生,並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甜美的。他出生於1928年3月20日,成長在一個頗為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家磚塊公司的老闆,還擁有一個臘染工廠。母親則是出色的編織專家。他在節目中所穿的同款各色毛衣,都是母親的傑作。其中第一件紅色的羊毛夾克,現在還被收藏在華府的史密松博物館的展示廳內。
羅傑斯從小是一個被父母過分保護,還有嚴重過敏性体質的小孩。因為是獨子,一股莫名的孤獨感始終伴隨著他。而羅傑斯對自己,也總有一份茫然的懷疑。在他11歲的時候,父母領養了一個精力充沛的女孩,伊蓮。兄妹間的相處,也帶給他很多的衝擊。電視節目中的木偶伊蓮小姐,就有羅傑斯妹妹的影子在裏頭。從外表看來,他的確乖巧有禮、柔和順從。但是,內在深處極其敏銳的心思,卻時常牽動出恐懼和憤怒。
偶爾,羅傑斯從電視新聞裡,會聽到一些令他恐慌的的新聞。母親就安慰他說:“看看四周圍,一定會有願意伸出援手的人;你總是可以找到樂於助人的幫手。”他和玩具布偶成了好朋友,也在其間創造一個和諧和安全的想像世界。
《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節目中,每一個木偶都具有獨特的個性,他們也都在學習如何相處。像是弗瑞特國王,雖然身為一國之君,卻始終對自己充滿疑惑。他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若非身處要職、大權在握,恐怕就沒有人會愛他。但是,藉著周遭人的開導,他逐漸明白了:就算伊蓮小姐不喜歡戴和他相同款式的帽子,她依舊尊敬他。
羅傑斯先生告訴小朋友:伊蓮小姐和弗瑞特國王,兩個人都想要當最重要的人。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沒有誰比別人來得更重要。他接著唱了一首歌:“你是我的朋友,你是獨一無二的。你是我的朋友,對我而言,你是如此特別。全世界只有一人像你這樣,我的朋友,我喜歡你……”
而當憤怒的火焰升起時,羅傑斯藉著彈鋼琴,宣洩心中錯綜複雜的情感。他很慶幸,有一位全力支持他在音樂方面發展的祖母。“音樂是我的第一個語言。”羅傑斯接受CNN訪問時說:“我很害怕使用話語來表達我的憤怒,因為我不想當壞孩子。但是當我真是怒氣沖天的時候,它就成為我的好朋友。”他柔和的眼神,注視著身旁的鋼琴。一直到現在,如果他的節目出了什麼差錯,羅傑斯還是會在鋼琴面前坐下,將他的怒氣和煩躁,大聲地彈入每一個音符中。
曾經有一次在節目中,羅傑斯介紹了一種名叫“敲敲板”(Pounding Board)的玩具。這個玩具的製作,是在一塊木板上穿鑿幾個洞,然後將和洞口大小相附的圓柱插進洞口內。玩的時候,則用一根木棰,用力敲打圓柱,讓它從木板的一頭,穿越到木板的另一頭。羅傑斯先生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生氣的感覺,他還建議孩子用不同的方式,來抒發這些負面的情緒。演奏樂器、或是擊打蹺蹺板,都是合宜而且又不傷害他人的方法。
羅傑斯從小就夢想,長大後要成為一個音樂家和作曲家。同時,他也盼望有朝一日,可以像心目中的英雄──教會的牧師,說出那樣美好而動聽的信息。他甚至計畫順從父母的心意,在大學畢業後,進入神學院繼續進修。但是,一個粗劣的兒童電視節目,卻扭轉了他的一生。
恩典的散播者
說來十分有趣,都是因為羅傑斯的憤怒,才將他帶入電視傳播的行業中。那是他大學畢業後,有一天打開家中的電視,正好看到一個為兒童所製作的節目。電視裏的兩個人,瘋狂而愚蠢地將蛋糕互相投擲在彼此的臉上。羅傑斯本來以為電視是一個極好的媒介,可以傳送出許多有益的訊息,來造福大眾。但是這個令他感到十分恐怖、甚至作嘔的兒童節目,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他決心要改善這種情況。
“我投身於電視製作,因為我實在太厭惡它了,”他喜歡這樣告訴別人。他的決定讓父母十分失望,他們一心一意要他進神學院。可是,羅傑斯感受來自上帝強烈的感動;雖然他並不清楚當時為什麼上帝不要他進神學院,卻要他進入電視界,他最後還是順從上帝的召喚。
1951年羅傑斯搬到紐約,開始在國家廣播公司的基層做起。兩年後,他離開紐約,回到家鄉製作自己的兒童節目。他的節目《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於1968年正式經由公共電視臺向全國播放。一直到現在,這個節目的主題曲“多麼美好的一天!多麼快活的一天!在這個和睦的社區……”,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旋律,並且深深為無數兒童所喜愛。
他的節目型態,三十多年來都沒有什麼變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花了八年,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匹茲堡神學院的課程修完。所以,他還是長老會按立的牧師。
節目製作助理海妲夏若平,參與《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的製作已有33年之久。她覺得對製作組同仁來說,他們經常面臨一個極大的誘惑,那就是將節目搞得更花俏、更吸引人。由於現代兒童習慣接觸許多快速的媒体,以致對這類東西產生一種饑渴,他們變得越來越難滿足。但是夏若平指出,有些精力旺盛的好動兒,卻可以靜下來,專注地看完《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因為他們被羅傑斯安然自若的態度所感染。
知名兒童心理學家瑪格莉麥克法藍,曾經對羅傑斯的節目和其他的兒童節目加以比較,她的結論:“羅傑斯的節目真正注重在溝通,而不僅僅只是提供一套節目罷了。”
“這個節目好像一個安全的港灣。”夏若平說,“曾經有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小男孩觀眾,告訴當時正在錄影的我們說,他感到一種特殊的屬靈感動。”而這“屬靈的感動”,正是羅傑斯心中所要傳達的恩典訊息。他還將自己和攝影機之間的空間,稱為“聖地”。
羅傑斯每次進到攝影棚時,都會做一個禱告。他常常懇求上帝使用他的口,來傳遞出神自己的話語。“聖靈可以把我們的努力,轉化為大有功效的溝通,然後觸摸到許許多多有不同需要的人。我活得越久,越相信這是真實的。”羅傑斯篤定地說。
尊貴的生命
羅傑斯認為,電視從業人員有一個獨特的使命,就是幫助缺乏者成為富足,讓軟弱者成為剛強。“生命雖然深奧,卻也簡單。但是社會所提供給我們的,只有膚淺和複雜。”他說。
羅傑斯曾經到加州,探訪一位自幼因腦性麻痺,導致終生遭受嚴重殘疾之苦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小的時候,曾被看顧的人虐待,所以總認為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壞蛋。當他對自己失望透頂時,會用拳頭不停地重重擊打自己。然後在電腦上寫下一些字句,告訴媽媽他實在是活不下去了。他覺得上帝一定也和他一樣厭惡自己。但是,這位14歲的男孩,卻非常喜歡觀看《羅傑斯先生和他的鄰舍》。他的媽媽甚至認為,羅傑斯先生是讓她的兒子繼續存活的原因。
這一天,當羅傑斯果真出現在他家時,年輕人突然變得緊張而焦慮。他又開始氣自己,恨自己,打起自己來,而媽媽不得不將他移到另一個房間。羅傑斯耐心等到他回來,然後對他說:“我想請你幫我做件事,你願意幫個忙嗎?”年輕人在他的電腦上寫下願意。羅傑斯說:“我想請你為我禱告,你願意為我禱告嗎?”年輕人簡直驚呆了,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問過他。起初他有點猶豫,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為別人禱告,後來他說願意試試看。
從那時後起,他不間斷地為羅傑斯禱告,也不再提到想死的事。他覺得像羅傑斯這樣親近神的人都喜歡他的話,那就表示上帝肯定也喜歡他了。
事後有人問羅傑斯,怎麼知道該說什麼來安慰那個年輕人。羅傑斯的反應是:他並不是為了要安慰年輕人,才請他禱告;請年輕人禱告,其實是為他自己。羅傑斯解釋說:“……我認為任何經歷過如此艱難的人,一定和上帝關係十分親密。我懇請他禱告,因為我需要他的代求。”
“生命並不廉價。”去年的艾美獎典禮上,羅傑斯告訴高朋滿座的影視界同仁。“上個月,一個13歲的男孩綁架了一個8歲的女孩。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是從電視上學來的……男孩還說,有什麼關係?反正生命也無啥價值。”羅傑斯語重心長地說:“生命並不廉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奧祕。”他接著要求面前星光閃閃的觀眾,花幾秒鐘思想,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上,有誰曾經用無比的愛心,將他們塑造成如今的模樣。當羅傑斯柔和的話語縈繞在會場時,微弱的啜泣聲開始從這些名流當中擴散開來。
羅傑斯在每次節目結束之前,都會脫下他的球鞋和毛衣,再換回原來的西裝外套和皮鞋。他告訴小朋友,儘管每個人外表穿著不盡相同;但是,最重要卻是內心,因為那才是真正的你。“知道你活活潑潑的過日子,是多麼美好的感覺……”羅傑斯結束他的節目時,都愛唱這首歌。揮揮手,他向螢光幕前的觀眾告別,然後不忘告訴他們,“我還會回來的。”
是的,羅傑斯先生還會再回來,回來赴另一場邀約。他會再次邀請你:去愛,也讓人愛;去信任,也讓人信任;去散播希望,也不失盼望;去坦然面對自己,也接納他人的不同;去尋找成長的沃土,也不忘在空中翱翔……
參考文章:
1. Rowe, Claudia.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and Thank Heavens Mister Rogers Is One of Them,” Biography, March 2000.
2. Zoba, Wendy Murray.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200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