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昕
本文原刊於《舉目》網站言與思專欄 2014.10.27
從蒸饅頭學到的
生活在異鄉的華人,很多在廚藝方面都有長進。以前我是看別人曬廚藝成果,這次輪到自己了。這週末我第一次嘗試蒸饅頭,一舉成功,特別開心!
蒸饅頭,似乎簡單,但還是有一些技術難點的。比如發麵。和麵的時候,把酵母弄散放在麵粉裡,然後慢慢加溫水。我朋友說,可以加一些牛奶。我在網上查的方子裡,有說加鹽,加糖,加蜂蜜的。我用溫水化開了一小勺蜂蜜加在裡面,這個應該是給酵母一些營養。
和好麵後,把盛麵的容器用濕布蓋上,放在溫暖的地方。過幾個小時,麵團會發起來。揉好的饅頭,要再放一小會兒,才蒸。蒸的時候,不要直接用開水。鍋裡是冷水的時候,就可以把饅頭放進蒸屜了。水開了有蒸汽冒出來之後,過大約15分鐘,就蒸好了。冒蒸汽到10來分鐘的時候,就可以調小火。這樣節約能源,而且也可以為下一鍋的饅頭做準備,因為饅頭剛放進去時,鍋不需要太熱。
為了蒸饅頭,我花60多歐元買了個蒸鍋。貴,但鍋是真好,值得。麵粉和酵母,是之前專門和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去超市買的。
吃著剛出鍋的饅頭,我覺得自己學到很多,和大家分享。我的思維比較天馬行空,分點列出。也歡迎大家分享。
-
- 我是真愛吃麵食,所以才願意花心思費力氣蒸饅頭。行為會流露真心。檢視一下我最近用在禱告的時間,和禱告的內容,我……
- 一舉成功,其實背後有很多鋪墊。我特別向在芬蘭做饅頭已經成功了的朋友學了很多。還很重要的是,從小到大,我不僅吃了很多我媽做的麵食,還常在廚房裡給我媽打下手,學過和麵,揉饅頭。我知道做饅頭的麵要發到大概什麼程度,這個程度,是用語言難以描述的,必須要去揉一揉麵才知道。
我第一次做芝士蛋糕就失敗了,而且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失敗在哪裡。我覺得自己把蛋白打發了,但說真的,對我而言蛋白打發還只是個通過文字和圖片學到的概念。
我從聖經裡也學到了很多。但我得承認,很多還只是概念。信主後,有時我覺得,我已經信主了,好像有了一切,懂了一切(嘴上不會這麼說的)。但逐漸發現,我有太多盲點了。就比如以前我對猶太人,對法利賽人的看法都比較負面。我逐漸意識到,我本來是野橄欖,逆著性子被接在好橄欖樹上。我也不配自比小兒子,因為他好歹是在父親家裡長大的,所以他知道父親是怎樣的。而我像是路邊流浪的野孩子,被撿回家,對父親瞭解的太少了。
- 自己真正會了的時候,是能教會別人的。而且可以手把手教人。
能否影響身邊的朋友更親近主、信靠主,可能也是檢驗自己信仰的一個指標。
- 你對酵母有什麼看法?基督徒該用酵母嗎?
是不是問得有點兒怪?但我覺得,這就和問,你對社交網路有什麼看法?基督徒該用社交網路嗎?很類似。
酵母本身只是個東西。關鍵要看酵母的特性是什麼,用酵母來做什麼。
- 有時,我們還對一些東西有情感性的好惡,這種好惡,似乎還能找到聖經根據。再拿酵母舉個例子。一讀到,“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就不想用酵母了。再讀到“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又覺得酵母好像很不錯了。
這種情感性的好惡,可能不太容易發現,但會影響我們的決定。
- 好麵粉蒸出來的饅頭顏色偏黃,並不是白的。但很多消費者以為,白饅頭才是好的。就有奸商給麵粉裡加漂白粉。無知的消費者,是奸商得以存在的土壤。
無知,不僅會害自己,也讓別人犯罪犯的更容易。
- 如果我只是想,但不去嘗試,那我還是吃不上饅頭。
光說不練,沒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