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加
微博上有一句话,概括了国人“一切皆可食”的特点:“好吃的叫食物,难吃的叫中药。”(@feelinglucky)
然而对于我,中药一点儿都不难吃。我不仅喝苦药汤的时候,可一饮而尽,甚至还很喜欢某些药丸或是咳嗽糖浆的味道。儿时,我因此被大人夸奖为“不怕苦”,搞得我感觉极好。我觉得那些吃中药嫌苦的人,都太娇气!
后到医学院读书,在一个偶然的遗传学试验中,我发现自己几乎是个“苦盲”——我对苦味的敏感程度,比一般人差千百倍!所以, “不怕苦”的光环是不存在的,我对苦比较木纳是真的。
我就此反省——我因为不知道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所以多年来,认为我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而且很习惯用自己的感觉去评判他人感觉的对与错。
其实,这么做的,远不只我一个人。在教会生活里,也有不少人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不自觉地以自身的特性、感觉为中心,去看待其他事物。于是,信徒间产生隔阂、张力,甚至冲突。
祖孙三代,不同的带领
从圣经里的记载和描述,可以看到个体间明显的性格差异。我觉得,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篇幅最长)的,当属《创世记》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祖孙三代的故事。
×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是开拓型、敢闯敢干的。负面的表现就是莽撞、性急。
- 做事毫不迟疑,不怕冒险:上帝呼召,他即起身离开本族、本地、本家,走时还不知去哪;遇到饥荒,马上就离开迦南,去了埃及;罗得一家被掳,亚伯拉罕马上带家丁杀败四王,救回罗得一家。
- 不习惯等待,立刻要解决问题。所以,可以做成大事,也易出差错,惹出麻烦:险些丢掉撒拉;生下以实玛利等。
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带领是“呼召与等候(Calling + Waiting)”。祂呼召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赐他应许,但又常常让他长久等候——他75岁才出吾珥。这时开始建立家族,已经够晚了,结果又让他等了25年,才有儿子。上帝磨去他的急躁、鲁莽,帮助他建立信心,一步一步地实现上帝的计画。
×儿子以撒
以撒与他父亲亚伯拉罕正相反。他的事蹟虽然记载不多,但是个性很明显:稳健、温和,避免冲突。他是被环境逼着走。
- 消极、被动。比如非利士人抢水井,抢他一次,他就被迫挪动一次,从不主动寻找解决之道。直到非利士人见他蒙上帝赐福,找他立约,他还问:你们不是恨我们吗?
- 顺服。他跟亚伯拉罕上山,开始时纵然心里疑惑,也不问祭物何在,不反抗。
- 常犯糊涂。他要给以扫祝福,结果犯糊涂,上了雅各和利百加的当。他虽然眼睛不好,但耳朵还好,明明知道声音是雅各的,还是糊里糊涂地把祝福给了出去。
上帝对以撒的带领,是推动与赐福(Pushing + Providing)。环境变成上帝的工具,从后面推(逼)著以撒走,直逼他到宽阔之地、经历上帝丰富的供应、承受到上帝应许的福气。
×孙子雅各
以撒的儿子雅各,精明,善算计,能抓,会使计谋。但是他也很能干、肯干,会巧干。
- 精明、算计。用一碗红豆汤,骗得了长子权;与母亲合谋,骗来父亲的祝福;与拉班斗智;回迦南的时候,与以扫斡旋……
- 偏心。对自己的儿子厚此薄彼,偏爱约瑟。
- 信心足。在困境中,靠着上帝走出低谷,并且使家族(12个儿子)和产业昌大起来。
上帝对雅各的带领,是矫正与昌大(Correcting + Expanding)。上帝拣选了他,不因他的劣迹抛弃他,但也重重地修理他。上帝用自己的计划,取代雅各的个人打算。又使用雅各的能力,开创以色列民族。
这祖孙三代都蒙拣选,都丰丰富富地经历上帝,但是上帝带领他们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圣经多处提及,“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见《出》3:6、 15-16、《太》22:32;《可》12:26;《路》20:37)。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窥探,上帝在人的个性差异之上,丰富、奇妙、独特的作为。
上帝不抹平人的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有的,有别于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参:http://apa.org/topics/personality/)。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对苦味的敏感程度一样,是先天决定的,比如生性内向或外向。当然也有后天环境塑造的成分,比如受过伤害的人比较多疑。
个性、天赋,以及恩赐,并不容易区分。例如,一个外向性格的人,他可能生性喜欢与人打交道。那么他需要常常省察自己,他是出于上帝爱的感动去关怀人(以他人为中心),还是仅仅因为自己喜欢讲话(满足自我需要)。只有慢慢剔除自我满足的成分之后,他才能舍己地投入服事,把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天性,转化为服事的恩赐,使他人受益。
反之,一个性格内向、害羞的人,也能因为上帝的爱所激励,而舍己、锻炼出接待新人的恩赐,。
上帝的主权、拣选和引领,并不抹平人的个性;上帝用人的个性,也要我们舍弃自我中心。
×上帝使用我们的个性、天赋,成为恩赐
巴拿巴是好人。依照圣经记载可以推测,他对人敏感,这个性影响恩赐。他是教会中第一个接待保罗的。此外,当保罗拒绝马可的时候,他接纳马可。同样的,我们观察到:
- 上帝使用重理性、思辨,逻辑思考力强的人教导真理。
- 上帝使用有管理恩赐的人治理教会。
- 开拓性的性格,就如亚伯拉罕成为一族之首,又如 [ 海外校园机构 ],从前瞻性的文字工作,到如今的多项宣教事工一样。
×个性、天赋,可以被自我中心利用
*看上去很属灵,其实出于性格的偏好
- 有一对初信的年轻夫妇,热心开放家庭聚会,被夸奖是爱主、摆上!其实他们不过是个性外向、豪爽、喜欢交往,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讲出自己的不方便(最终他们远离了教会的服事)。
- 有些人在世上缺乏成就感,下意识里想通过在教会的热心服事,来满足内心。
- 有人不太表达不同意见,遇到冲突不讲话、不争吵。大家认为这就是灵性好的人,就是合一了。不过这类人可能只是比较消极、不愿面对问题,是个性所致,并非灵性好。
*个性上的偏好,导致属灵上的偏颇
个性的偏好,导致看重某些属灵的东西、忽略另外一些。属灵上有了盲点,成为属灵上的偏食者。例如:
- 个性偏理性的,可能喜欢讲道理、讨论神学、教义,可能喜欢批评人。
- 偏感性的,可能喜欢即兴的灵性活动,追求圣灵的即时引领,认为其他方式都不是直接经历上帝,而教会的管理是“限制圣灵工作”。
- 有话不直说的人,可能喜欢灵意解经,猜经文背后的意思。
- 传统大家长式的牧者,可能喜欢听话的人作助手,认为这样的人灵性可靠,却忽略在实际上,“听话的人”多只是跟随者,很难成为领袖。
×搭配适宜可样样兼顾
几乎每个教会,都会有以下几类不同个性的人:开拓/探险型,理性/真理型,和关系/情感型。
- 开拓型的人,喜欢探险性的工作,所以可能喜欢建查经班、建教会;喜欢发单张、带人来教会,觉得这是上帝的托付。
- 理性的人,喜欢把真理、教义搞明白。他们可能为人严谨,在服事上说到做到,很可靠,也能很好地教导人。
- 关系型的人,对人敏感,富感情。见到教会中谁的脸色不太好,就会上前关心。也许几句话之后,对方就把心事,甚至苦水,都倒了出来。
如果这几型的人彼此谦卑配搭,教会的各样需要就都可以顾及到。如果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服事更重要,彼此间的张力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开拓型的人总是看到禾场广大而做工的人少,觉得态度保守的人是不摆上自己。他们敢于冒险,也易给教会揽很多、甚至是很棘手的事。这时候,关系式的人也许会被这一大堆的事搞得很受挫,认为无法关怀更多的人……但关系型的人如果过度看重关系,就容易在教会内形成小团体,一不注意,甚至可能会成为小道消息的传播中心。
- 理性型的人常常对真理很较真,对人缺乏敏感度。总不理解,为什么那些情感丰富的人,道理讲明白了还过不去?
- 关系型的人,常觉得理性型的人除了批评、论断外,一点没有同理心。
还有其他个性类型的人,对同一件事,态度大相径庭,甚至观点截然相反。
- 严谨型的追求圣洁性,关系型的强调接纳;在教会如何处理罪的问题上,两类人常观点对立。
- 在音乐崇拜上,严肃的人喜欢庄严的气氛,随意性的人喜欢参与和情感抒发。
- 组织计画型的,做事早安排,凡事按计划。灵机一动型的,则强调顺从圣灵即时的感动。
舍己,包含了放下自己性格上的偏爱。
有对老夫妇是思想型,爱读上帝的话和祷告,爱传福音,但不擅长动手。一次为教会种树的时候,他们草草种下去,然后说为每棵树祷告,求上帝让树长好。结果,别人只能替他们重种。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最好的操练就是放下自己,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听从指令。
使徒保罗告诉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9-10)
使徒彼得也劝诫信徒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并且“……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彼后》1:5-6)
不断的学习,不为自身已经积累的经验所束缚,这也是舍己的一部分。只有承认自身有盲点,愿意拓宽属灵的视野,发现深层的自我,看见上帝的丰富,看见上帝在别人身上丰富且不同的带领,就会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见识,建立在爱心之上,属灵生命不断成长。
作者生于北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细胞分子医学博士。现在制药公司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