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問上帝》——上帝錯了?還是我對上帝的認識錯了?(陳培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73期。

文/陳培德

古今中外有關“談苦難”的書多不勝數。《約伯記》,便是談“無辜者受苦”的經典作品,引領讀者到一個極限,正視失敗和無端受苦的事。

無辜者受苦,是個難以理解的奧秘。大苦難不單引起人們的驚恐,信主的人還不禁要問:上帝為何容許這些事發生?還有人相信上帝嗎?上帝在哪裡?

牛津大學教授亞金森牧師(David Atkinson)認為,對“所有無法對周遭世界視若無睹,或把埋頭在沙堆裡的人而言,這是一個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1940年,42歲的魯益師(Clive Staples Lewis)在人生之顛峰,出版了《痛苦的奧祕》(The Problem of Pain)。

當時,二次世界大戰激鬥正熾,軸心國勢如破竹;英倫雖有海峽天險阻隔保護,卻仍飽受納粹德國孤立封鎖,陷入困逼孤苦中。

書中,魯益師劈頭追問,當面對世上苦難時,究竟是不是沒有上帝以至人間存在著痛苦,又進而迫問如何證明上帝的公義。

1960年,魯益師痛失配偶喬伊(Joy);次年他出版了在痛苦煎熬下完成的《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悼念愛妻。相隔21年,因著切身喪偶之痛,魯益師對苦難,有了很不相同的體會。他竟放下平素理性、客觀、抽離的學者風度,毫不掩飾地寫了對亡妻的癡心妄想:

“哦,卿卿,卿卿,回來吧!一霎那就夠了,來把這悲慘的鬼魅趕走。”(Oh my dear, my dear, come back for one moment and drive that miserable phantom away. 編註)

1971年,英國聖公會曼徹斯特聖三一堂教區長施惠德牧師(Hugh Silvester)出版了《與神爭辯》(Arguing with God),結果大受歡迎。此書內容與魯益師的《痛苦的奧秘》和《卿卿如晤》,一脈相成,從良善的定義來探索,在面對罪惡和問題時,上帝為何不做些事?這其實也是人類歷史中千古懸謎。

本文主要介紹美國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1988年出版的《無語問上帝:三個不敢問出聲的問題》(Disappointment with God: Three Questions No One Asks Aloud;中譯:校園,1991)。不過,這並非楊腓力第一本撰寫苦難的作品。

BH73-20-7886-圖2-52-YanceyPhilip-FB-shot 宽390

1977年,楊腓力出版了《痛苦的疑惑》(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中譯:種籽,1985)。結果一炮而紅,他的作品開始廣為讀者注意和爭相傳閱。1990年,楊腓力把原著大幅修訂,由原來的三部份修訂為五部分,分別是:一、為何會有痛苦這回事?二、痛苦是從上帝而來的信息嗎?三、人怎樣回應苦難?四、我們怎樣面對痛苦?五、信仰怎樣幫助人?修訂本榮獲1991年ECPA年度好書金牌獎,中譯易名為《有話問蒼天》(天道,1999)。

楊腓力先後寫了許多有關苦難、恩典與信心的書,看過的人都會被他對上帝真誠的愛與堅定的信所感動。

1949年出生於阿特蘭大的楊腓力,滿週歲後一個月,父親就因感染脊髓灰質炎(polio,即小兒痲痺症)去世。他的童年,是與兄長在喬治亞州,過著貧困的單親生活,因此對於苦難和痛苦,一點也不陌生。

此外,楊腓力通過多年與世界級手部外科和麻瘋病權威專家,保羅.班德醫生(Paul Brand)合力寫作,而深獲啟發(二人合作出版了Fearfully and Wonderfully MadeIn His Image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 ,後合訂為In the Likeness of God。中譯本分別是《神的傑作》、《神的形像》和《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

1988年,楊腓力出版了《無語問上帝》,這本探討苦難的經典著作。BH73-20-7886-圖1

從子題“三個不敢問出聲的問題”去理解,作者鼓勵讀者與上帝為友,向上帝發問,包括問不敢出聲的問題:“上帝公平嗎?”、“上帝怎麼那麼沉默?”、“上帝是不是喜歡隱藏自己?”

此書銷量極佳,更榮獲1989年ECPA年度好書金牌獎。

書中,他談到自己一次經歷: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晚上,路面結滿了冰雪,刮著大風,他的車突然拋錨,修理了半天還是不能發動。

他禱告,希望上帝能夠幫助他。但禱告了又禱告,車子還是發不動,上帝沒有派人來幫助他。最後,他不得不在一間破舊餐車裡,等拖車把車子拖走,還在修理廠折騰了好幾天。這不僅花費了金錢、時間,還耽擱了他參加聚會。

他不禁要問:“上帝到底在不在乎我的挫折?上帝在不在乎我浪費了這麼多的精力和金錢?”

類似情況,我們也會遇到不少:面對親人病危、學業、戀愛、求職……我們祈求上帝,結果好像祂沒有垂聽。這是上帝錯了?還是人對上帝的認識錯了?怎麼才能從困惑中走出來,對上帝重新建立信心呢?

《無語問上帝》可說是一部現代版《約伯記》。作者透過一些當代人的真實經歷,探索人類苦難的問題,以及上帝的公平、沉默和隱藏,是否惹人疑惑。

本書針對那些以為上帝總是沉默的人而寫,以懷疑者的眼光來看信心是什麼。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卷一《陰暗中的神》,從聖經的教導,讓讀者在陰影中認識有上帝,並對上帝要有正確的期待;卷二《在黑暗中看見》,則是透過聖經亮光,幫助讀者在黑暗中看見和實踐真理。

楊腓力指出信徒常誤把信心建基於神蹟和經驗上。這樣的“信心”,就像耶穌比喻中的 “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太》7:26),一旦神蹟沒有出現,我們的信仰就像“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太》7:27)。

他無意在書中提出哲理性或護教性的規範式答案;發現並堅信掌管終極的上帝,在終極前必有話說!他更認定上帝對人的慈愛、良善和公義,從來就沒有退減過!

他還在自己後來的著作,如《耶穌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 1995,中譯:校園)和《恩典多奇異》(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 1997,中譯:校園)中,引領讀者去看清楚耶穌基督的真實面貌,以及上帝恩典在福音真理的重要性,為上述難題作了補充和演繹。

《無語問上帝》曾幫助和激勵了無數讀者。2000年,本書由William J. Petersen和Randy Petersen評選為“改變20世紀100本基督教好書”之一,是實至名歸!

作者為香港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創辦人。

One response to “《無語問上帝》——上帝錯了?還是我對上帝的認識錯了?(陳培德)”

  1. 临风 Avatar
    临风

    期望能够楊腓力的主要论点介绍一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