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朴生活,实际吗?(金培基)

本文原刊于《举目》74期。

文/金培基

BH74-03-7871-图1-陆加摄 宽400简朴与贫富无关——富者可以简朴,穷人亦能。简朴也非吝啬。因此,不能按照物质生活的水准来定义简朴。简朴乃是一种选择,一种根据价值观来主导的生活方式。

我是基督徒,难免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简朴。加上编辑大人暗示我,要少说教,多分享经验。所以,我只好透露几点隐私,以配圣经教导。​

以俭博大

所谓“博大”,当然是指人以宽广的心胸对待自己的生活,这应该就是简朴生活的一种真正的意义。唯有放下世俗对简朴的狭隘观,回头去看上帝加诸于我们的使命,才可能按照上帝的期待,以宽广的态度过简朴的生活。这就是以俭博大。

一般人认为,“阔气”是用来形容花钱如流水的富人。可是我却认为,“阔气”是当有限的人发现自己竟能因简朴而博大、荣神益人,因而产生的满足感。

自结婚起,内人和我就决定,按月奉献十分之一给上帝。我们也开放自己的家,接待人来聚会。那种满足感是难以言表的。

结婚之初,因为收入有限,我们当时连每个月的房租,都是“凭信心”的。为了“博大”,每当发饷时,就抽出其中最新、最完整的钞票存起来。等到积到相当数目后才送出,以便能确实帮到最需要的地方或人。

每次看到那一大笔积存来奉献的钱即将离开我们时,我们都惊讶地欢呼:“哇!上帝真是慷慨啊!竟把其他的十分之九都留给我们支配!”

直到如今,我们仍是如此,却从未因此缺乏,总感到自己很富足、很阔气。

有一位弟兄,经常开放自己的家作为聚会场所。过了一阵子简朴生活后,他终于有能力买了一栋更大的新房子。

正为他高兴之际,他却告诉我:“牧师,今后我们不再开放家庭聚会了!”

“为什么?你们的房子不是更宽敞,可以容纳更多人聚会了吗?”我惊讶地问。

他回答:“我们怕新的地毯和家具被糟蹋了!所以,以后不开放了!”

对生活没有博大的态度,让很多用“简朴”赚来的东西变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物,碰不得,也摸不得,连自己和家人都不舍得去享受。

所以,“简朴”不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这样只会自讨苦吃。基督徒的“简朴”必须从宏观出发,是为了叫他人得益处。

量出为入

“量入为出”可以靠自己,“量出为入”则必须信靠上帝。

一般人都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故不用我多着墨。相反的,“量出为入”,却少有人懂。“量出为入”是相信:需要多少,上帝就会给多少。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必须依靠上帝。

试想,上帝会慷慨到让我们妄求的地步吗?当然不会。

《雅各书》4:3提到,“你们求也得不著,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所以,为了“量出为入”,我们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简朴”因而成为我们必要的生活方式。

在《马太福音》6:30-34,耶稣责备人说:“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耶稣的话告诉我们:一方面,“有所不为”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要为生活的需要忧虑”;另一方面,“有所为”的生活方式,是“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意思就是,生活必须有优先次序,轻重缓急。

对于基督徒来说,与上帝、上帝的义有关之事最重要。因为,上帝已经保证,只要我们“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然后,我们个人需要的“这些东西”祂自然会给我们。

多年前,我们赤手空拳开始“甘霖媒体资讯”事工的时候,什么开创资金都没有,只有一个异象。

不只一位好心人警告我们:“媒体的花费是很大的。你们应该向人收取使用费,或材料费。不然,3个月,最多不出一年,你们就会无法维持,被迫关门。”

我回答:“我们不在乎。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祂必定会负责到底。如果上帝要我们关门,我们就关门。”

我们知道,非营利机构最大的开销就是人事和资产开销。所以,没有必要的、与生产无关的人工,我们可以省略;装门面的办公室、制作楼和录音室,将就落脚在家里;推广的任务,就让努力制作的好产品,和网络的口碑去担任;至于募款也免了,因为上帝是我们的大股东,经费理应由祂供应……等等。

如今,将近14个年头过去了,我们不但从未因财务危机被逼关门,反而全力制作了15个系列,出版了将近1000 多个课程。许多教会和机构花钱与成效不成比例,向上帝、向人都难以交代。而我们则避免了这样的窘境。

因为我们持守了“量出为入”,所以,我们唯一可信的大老板,就一直信守“需要多少就给多少”的应许,让我们见证了《约翰福音》16:24的“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同时,我也可以见证保罗所说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6:10)

“似乎”的意思就是,看起来好像是,而实际上却不是。我们是十足的贫穷(在州政府所定的贫穷线上下游走,因此常被判免缴房屋税。此外,本州又不必缴所得税,因此,根本不必操心缴不出。)却是“样样都有的”。

不但物质的需要要有就有,连非物质的、诸如妻贤子孝、喜乐健康等,也多得难以数算。我们的确是看起来贫穷的富足人!不但我们是富足的,而且,又因我们诚实地向上帝“缴税”,且借着“甘霖”的事工,叫不计其数的人,在属灵的事上富足。这就是所谓的“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

BH74-03-7871-图2-陆加摄 宽500

追求“富足”

过简朴的生活,要追求“富足”?有没有搞错?当然没有!若想明白我的意思,先来看看我对“富足”的定义。

英文“affluent”(富有的),同义词超过一打以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是“stinking rich”, 臭烘烘的有钱。

中文“富足”,同义词的数目也差不多。“易笔字”网辨析这个词,说:“富足”着重于“足”。“富裕”着重于“裕”。这正是我所理解的:原来,“富足”的真意是不多也不少。多得恰恰好!

可是,世上的人无论贫富,认为自己“多得恰恰好”的几希?

偏偏圣经《箴言》30:7-9,说到有一个人向上帝祷告:

“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原来这人向上帝祷告的是,无论贫富,只求不损上帝的荣耀,也不损自己的尊严。

我认为,这就是“富足”的圣经意义——上帝从未为富人辩护,也从未袒护穷人。

基督徒尽可以富裕,也大可不在乎贫穷。简朴不必故意致贫,自找苦吃,亦不必刻意追逐财富。无论贫富,总以“恰恰满足”为真正的简朴。只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羞辱上帝的名,也借着有尊严的生活去回馈社会。

亚伯拉罕和儿子以撒,都是公认的大财主。大概很少有人用他们谈简朴。可是,我却认为他们是富人简朴的榜样。亚伯拉罕是奉献十分之一的始祖。以撒和他的父亲一样。他们两人无数次让利他人,从未因财树敌,反而因此得到了人的尊敬和上帝的赞赏。

福音书里提到,那个穷到只剩两个小钱的寡妇,被耶稣大大地夸赞。她为了追求上帝的“富足”,把所有的都拿去捐献了。即使她所有的只是区区两个小钱。她却给了我们一个追求“富足”最好的榜样。

诚如主耶稣基督的榜样:“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保罗追求“富足”的经验,更值得我们效法: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祕诀。”(《腓》4:11-12)

保罗经常经历极贫和极富的三温暖。可是,他“随时随在,都得了祕诀”。

最后请问,多得恰恰好、富足又简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你有经验吗?

作者是甘霖媒体资讯(G Media Resources, http://www.media4j.com/)的创办及负责人。

分组讨论:

1. 作者对“小气”和“阔气”的定义,与我所接触到的观念有什么不同?是否合乎实际?

2.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使自己更富足与更简朴?

One response to “简朴生活,实际吗?(金培基)”

  1. sarah Avatar
    sarah

    利未记 19:15“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

    不是穷或者富的问题,是公义的问题,是是否行得正。富人有发不义之财,也有勤劳致富的。穷人有的是无奈,也有懒惰的。这都很难讲。穷富是很容易观察到的表像。关键还是要勤劳,诚恳,行公义,好怜悯,敬畏上帝。

    很认同作者说的。”我认为,这就是“富足”的圣经意义——上帝从未为富人辩护,也从未袒护穷人。

    基督徒尽可以富裕,也大可不在乎贫穷。简朴不必故意致贫,自找苦吃,亦不必刻意追逐财富。无论贫富,总以“恰恰满足”为真正的简朴。只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羞辱上帝的名,也借着有尊严的生活去回馈社会。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