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唯权
本文原刊于《举目》82期和官网2016.03.28
也许,在面对众多的教导及励志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一点点的理性:如果快乐真如贩卖机里的红茶一样,随手可得,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牧者及专家来指点迷津了。
我们也需要一点点的勇气,在发现获得快乐不能轻而易举的同时,告诉自己:就算暂时不感觉快乐,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刘晓亭牧师说:“‘常常喜乐’是基督徒都知道的圣经教导。不过,过度解读‘喜乐’,却也是基督徒常犯的错。”(注1)
在教会中,我们常对“快乐”和“喜乐”这两个词,做绝对的分割,甚至作圣俗的区分——“快乐”是属世的,“喜乐”却是属上帝的;“快乐”是情绪,“喜乐”却不是。
这样的理解,符合圣经的教导吗?告诉他人,“喜乐不是情绪”,对他能否有切实的帮助?对此,福音派牧者约翰.派博(John Piper)在一次特会中说:
如果你心里是这么分类的:“喜乐是属于基督徒的”,“快乐是属于世界的”。那么,你可以在读圣经的时候废弃这样的区分。因为在圣经里,快乐(happiness)、喜乐(joy)、知足(contentment)和满足(satisfaction),是没有分别的(注2)。
他这样的观点,在基督教信仰中有着优厚的历史。在约拿单.爱德华兹(注3)、查尔斯.司布真(注4),及理查.巴克斯特(注5)等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中,“快乐”和“喜乐”,常常被当作同义词交替使用。
读者也可参考蓝迪.艾库恩(Randy Alcorn, 1954-)于2015年针对此命题撰写的著作,Happiness(注6)。
如果“快乐”和“喜乐”是一样的,这表示,当我们谈到圣经所教导的喜乐之时,不需要害怕或者刻意回避喜乐和情绪的关系。
不过,在此需要澄清,在圣经里,喜乐(或快乐)虽然“包括”情绪的成分,却不“等于”情绪。因为在圣经里,喜乐是大于个人情绪的概念(注7)。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强调喜乐的情绪本质,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帮助(注8):
帮助一、带有情绪的喜乐,能帮助更有效地沟通。
在笔者10多年的服事中,社会青年是主要的牧养群体之一。在接触未信主的青年时,除了询问对方的工作是什么,我也常常探问对方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我发现,答复不外是为了“生存”、“赚钱”、“买车、买房”,及“存钱讨老婆”,这类人之常情的理由。笔者因此得出一个平凡却重要的结论:原来,不管工作是什么,“快乐”往往是人做事背后最根本的动机。
约翰.派博也是基于这个观察,写了《渴慕神》这本书,并展开了相关的事工(注9)。
如果喜乐是一种情绪的感受,那么跟福音朋友聊天时,我们就可以勇敢地让对方知道,圣经不仅针对他们的需要提供了许多的引导,耶稣更是他们终极的需要。
在经文方面,除了可以挑选有“喜乐”一词的经文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带有喜乐之意涵的经文切入。前者如“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后者则可以借由“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样的经文,传达福音信息(《徒》20:35)。
帮助二、带有情绪的喜乐,能提供实际的帮助。
我们不仅需要概念上的喜乐,更需要经历快乐。
理论上,忧伤的终结者是基督,没有错,但这也是因为一切的美善和喜乐都是从祂而来(《传》2:26;《雅》1:17)。在牧养中,我们除了要思考如何在观念上帮助弟兄姊妹调整及成长,在情绪上,我们也需要实际地帮助他们。
除了上帝的话语、圣灵的大能,及祷告之外,我们是否能够借助其他的资源及方式帮助他们?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承认喜乐的情绪本质,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可以使用圣经以外的资源来帮助弟兄姊妹。这包括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哲学、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等。
说到这儿,部分读者可能会起戒心,恐怕我的想法过于天真及开放。实际上,我的个人神学立场实属保守,而且我也明白现在所谓的科学跟信仰之间的张力。
我所提倡的,并非效益主义、实用主义,或任何缺乏慎思明辨的应用方法。我只是在此鼓励大家,要避免过于极端的封闭态度,导致错失了一些的确实用,又不抵触圣经原则的研究成果。如哈彿大学长达75年的“快乐”研究,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注10)。
帮助三、带有情绪的喜乐,提醒我们与主连结
当我们谈到情绪的时候,除了快乐之外,我们也会想到愤怒、哀伤及恐惧……通常我们何时有这类负面的情绪?如果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不难发觉,这些情绪往往是被动的。譬如说,突然出现一只疯狗,往自己飞奔而来。
快乐的感觉也是如此。我们无法强迫快乐发生,也无法确定它能否来到。我们能做的,顶多是将自己置于一个较能感受到快乐的环境,或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更能感受到快乐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休闲娱乐对现代人来说,变得如此重要。因为这些活动,已经成了我们取得快乐不可或缺的管道。这些都表明,情绪在本质上是被动的。
然而,我们是否真的没有其他选择?身为上帝的子民,我们是否只能跟随今世的风俗?答案是否定的。圣经对此有相当独到的地方:
上帝是一切喜乐的源头(《尼》12:43;《加》5:22)。祂的同在、话语及救恩,都是我们喜乐的缘由(《诗》16:11;《耶》15:16;《哈》3:18)。因着信,上帝会将诸般喜乐赐给我们(罗15:13)。
除此之外,信耶稣的人也会有圣灵及教会的帮助,得着圣灵所赐的喜乐(《加》5:22;《帖前》1:6;《罗》14:17),以及弟兄姊妹的造就(《林后》1:24)。
甚至,在苦难中或痛苦的时候,信徒都有丰富的喜乐。因为耶稣已经胜过了世界(《约》16:33),在患难中祂亲自安慰我们(《林后》1:3-4);没有任何事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8:35-39)。
而且,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我们凡事都能做(《腓》4:10-13)。同时,逼迫和苦难,还使我们得着在天上的产业和极重无比的荣耀(《太》5:11-12;《林后》4:17),并使我们的信心得着完全(《希》12:1-3;《雅》1:2-4)。
综合上述的经文,我们看到,上帝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切实的帮助。除了在思想和心态上,给了我们许多引导之外,也供应了我们最能得着喜乐的环境:祂的话语、祂的教会,及祂的同在。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只要读了圣经、去了教会、做了祷告,我们就一定能经历喜乐……不是的!
要结出圣灵的果子,在主内经历真实、永久的喜乐,是没有捷径的。读经、祷告、聚会,都是上帝“恩典之途径”(means of grace),让我们有机会经历上帝的作为。
约拿单.爱德华兹认为:“当人使用这些恩典的途径之时,他基本上就是在等候上帝及祂的恩典……就是日日在门口仰望,并于门框旁等候(参《箴》8:34)。”(注11)
这就是保罗所嘱咐的要“靠主常常喜乐”(《腓》4:4)。这样的喜乐,并非来自我们个人的努力,或环境的赋予。最真实、恒久的喜乐,来自于上帝,来自于我们对祂的倚靠,并与主基督时时的连结。
“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 )
注:
1. 刘晓亭,《不快乐是应该的》,信望爱资讯中心(网络),网址:https://www.fhl.net/main/question/question14.html,上网日期:2016年1月20日。
2. John Piper, “Let Your Passion Be Single”(Online), available:http://www.desiringgod.org/messages/let-your-passion-be-single(January 20, 2016).
3. Jonathan Edwards, “The Peace Which Christ Gives His True Followers”(Online), available:http://www.jonathan-edwards.org/Peace.html(January 20, 2016).
4. Charles H. Spurgeon, “A Happy Christian,” in Th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Sermons, vol. 13(London: Passmore & Alabaster, 1867), 97-108.
5. Richard Baxter and William Orme, The Practical Works of the Rev. Richard Baxter, with a Life of the Author, and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His Writings, by Rev. William Orme: Volume VIII (London: James Duncan, 1830).
6. Randy Alcorn, Happiness(Carol Stream,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2015).
7.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s.v. “χαρά”;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s.v. “χαράa”, “χαράb” and “χαίρωa”;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s.v. “χαίρω.”
8. 篇幅有限,所以笔者在此仅列出3个帮助。
9. 派博在《渴慕神》这本书的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表示:“这是一本严肃的书——关乎的是人在上帝里的快乐。”John Piper, Desiring God: Meditations of a Christian Hedonist(Colorado Springs, CO: Multnomah, 2011)。
10. 《哈佛大学长达75年的“快乐”研究:美好人生建立于良好关系》TEDxTaipei(网络),网址: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上网日期:2016年1月20日。
11. Jonathan Edwards, Ava Chamberlain, Perry Miller, John E. Smith, and Harry S. Stout. The “Miscellanies”:(Entry Nos. 501-832)(New Haven, CT: Yale Univ. Press, 2000), 539.
作者为传道人,在神学院进修。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