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真實的快樂(王唯權)2016.03.28

文/王唯權

本文原刊於《舉目》82期和官網2016.03.28

也許,在面對眾多的教導及勵志的文章時,我們需要一點點的理性:如果快樂真如販賣機裡的紅茶一樣,隨手可得,我們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牧者及專家來指點迷津了。

我們也需要一點點的勇氣,在發現獲得快樂不能輕而易舉的同時,告訴自己:就算暫時不感覺快樂,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劉曉亭牧師說:“‘常常喜樂’是基督徒都知道的聖經教導。不過,過度解讀‘喜樂’,卻也是基督徒常犯的錯。”(註1)

在教會中,我們常對“快樂”和“喜樂”這兩個詞,做絕對的分割,甚至作聖俗的區分——“快樂”是屬世的,“喜樂”卻是屬上帝的;“快樂”是情緒,“喜樂”卻不是。

這樣的理解,符合聖經的教導嗎?告訴他人,“喜樂不是情緒”,對他能否有切實的幫助?對此,福音派牧者約翰.派博(John Piper)在一次特會中說:

如果你心裡是這麼分類的:喜樂是屬於基督徒的快樂是屬於世界的。那麼,你可以在讀聖經的時候廢棄這樣的區分。因為在聖經裡,快樂(happiness、喜樂(joy)、知足(contentment)和滿足(satisfaction是沒有分別的(註2)。

他這樣的觀點,在基督教信仰中有著優厚的歷史。在約拿單.愛德華茲(註3)、查爾斯.司布真(註4),及理查.巴克斯特(註5)等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中,“快樂”和“喜樂”,常常被當作同義詞交替使用。

讀者也可參考藍迪.艾庫恩(Randy Alcorn, 1954-)於2015年針對此命題撰寫的著作,Happiness(註6)。

如果“快樂”和“喜樂”是一樣的,這表示,當我們談到聖經所教導的喜樂之時,不需要害怕或者刻意迴避喜樂和情緒的關係。

不過,在此需要澄清,在聖經裡,喜樂(或快樂)雖然“包括”情緒的成分,卻不“等於”情緒。因為在聖經裡,喜樂是大於個人情緒的概念(註7)。

儘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強調喜樂的情緒本質,對我們有多方面的幫助(註8):

 

幫助一、帶有情緒的喜樂,能幫助更有效地溝通。

在筆者10多年的服事中,社會青年是主要的牧養群體之一。在接觸未信主的青年時,除了詢問對方的工作是什麼,我也常常探問對方從事該行業的原因。

我發現,答覆不外是為了“生存”、“賺錢”、“買車、買房”,及“存錢討老婆”,這類人之常情的理由。筆者因此得出一個平凡卻重要的結論:原來,不管工作是什麼,“快樂”往往是人做事背後最根本的動機。

約翰.派博也是基於這個觀察,寫了《渴慕神》這本書,並展開了相關的事工(註9)。

如果喜樂是一種情緒的感受,那麼跟福音朋友聊天時,我們就可以勇敢地讓對方知道,聖經不僅針對他們的需要提供了許多的引導,耶穌更是他們終極的需要。

在經文方面,除了可以挑選有“喜樂”一詞的經文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帶有喜樂之意涵的經文切入。前者如“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11)後者則可以藉由“施比受更為有福”這樣的經文,傳達福音信息(《徒》20:35)。

 

幫助二、帶有情緒的喜樂,能提供實際的幫助。

我們不僅需要概念上的喜樂,更需要經歷快樂。

理論上,憂傷的終結者是基督,沒有錯,但這也是因為一切的美善和喜樂都是從祂而來(《傳》2:26;《雅》1:17)。在牧養中,我們除了要思考如何在觀念上幫助弟兄姊妹調整及成長,在情緒上,我們也需要實際地幫助他們。

除了上帝的話語、聖靈的大能,及禱告之外,我們是否能夠藉助其他的資源及方式幫助他們?

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承認喜樂的情緒本質,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可以使用聖經以外的資源來幫助弟兄姊妹。這包括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如哲學、心理學和精神科學等。

說到這兒,部分讀者可能會起戒心,恐怕我的想法過於天真及開放。實際上,我的個人神學立場實屬保守,而且我也明白現在所謂的科學跟信仰之間的張力。

我所提倡的,並非效益主義、實用主義,或任何缺乏慎思明辨的應用方法。我只是在此鼓勵大家,要避免過於極端的封閉態度,導致錯失了一些的確實用,又不抵觸聖經原則的研究成果。如哈彿大學長達75年的“快樂”研究,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註10)。

 

幫助三、帶有情緒的喜樂,提醒我們與主連結

當我們談到情緒的時候,除了快樂之外,我們也會想到憤怒、哀傷及恐懼……通常我們何時有這類負面的情緒?如果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不難發覺,這些情緒往往是被動的。譬如說,突然出現一隻瘋狗,往自己飛奔而來。

快樂的感覺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強迫快樂發生,也無法確定它能否來到。我們能做的,頂多是將自己置於一個較能感受到快樂的環境,或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成為一個更能感受到快樂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休閒娛樂對現代人來說,變得如此重要。因為這些活動,已經成了我們取得快樂不可或缺的管道。這些都表明,情緒在本質上是被動的。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沒有其他選擇?身為上帝的子民,我們是否只能跟隨今世的風俗?答案是否定的。聖經對此有相當獨到的地方:

上帝是一切喜樂的源頭(《尼》12:43;《加》5:22)。祂的同在、話語及救恩,都是我們喜樂的緣由(《詩》16:11;《耶》15:16;《哈》3:18)。因著信,上帝會將諸般喜樂賜給我們(羅15:13)。

除此之外,信耶穌的人也會有聖靈及教會的幫助,得著聖靈所賜的喜樂(《加》5:22;《帖前》1:6;《羅》14:17),以及弟兄姊妹的造就(《林後》1:24)。

甚至,在苦難中或痛苦的時候,信徒都有豐富的喜樂。因為耶穌已經勝過了世界(《約》16:33),在患難中祂親自安慰我們(《林後》1:3-4);沒有任何事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8:35-39)。

而且,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我們凡事都能做(《腓》4:10-13)。同時,逼迫和苦難,還使我們得著在天上的產業和極重無比的榮耀(《太》5:11-12;《林後》4:17),並使我們的信心得著完全(《希》12:1-3;《雅》1:2-4)。

綜合上述的經文,我們看到,上帝的話語,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切實的幫助。除了在思想和心態上,給了我們許多引導之外,也供應了我們最能得著喜樂的環境:祂的話語、祂的教會,及祂的同在。

當然,這不代表我們只要讀了聖經、去了教會、做了禱告,我們就一定能經歷喜樂……不是的!

要結出聖靈的果子,在主內經歷真實、永久的喜樂,是沒有捷徑的。讀經、禱告、聚會,都是上帝“恩典之途徑”(means of grace),讓我們有機會經歷上帝的作為。

約拿單.愛德華茲認為:“當人使用這些恩典的途徑之時,他基本上就是在等候上帝及祂的恩典……就是日日在門口仰望,並於門框旁等候(參《箴》8:34)。”(註11)

這就是保羅所囑咐的要“靠主常常喜樂”(《腓》4:4)。這樣的喜樂,並非來自我們個人的努力,或環境的賦予。最真實、恆久的喜樂,來自於上帝,來自於我們對祂的倚靠,並與主基督時時的連結。

“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

註:

1. 劉曉亭,《不快樂是應該的》,信望愛資訊中心(網路),網址:https://www.fhl.net/main/question/question14.html,上網日期:2016年1月20日。

2. John Piper, “Let Your Passion Be Single”(Online), available:http://www.desiringgod.org/messages/let-your-passion-be-single(January 20, 2016).

3. Jonathan Edwards, “The Peace Which Christ Gives His True Followers”(Online), available:http://www.jonathan-edwards.org/Peace.html(January 20, 2016).

4. Charles H. Spurgeon, “A Happy Christian,” in Th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Sermons, vol. 13(London: Passmore & Alabaster, 1867), 97-108.

5. Richard Baxter and William Orme, The Practical Works of the Rev. Richard Baxter, with a Life of the Author, and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His Writings, by Rev. William Orme: Volume VIII (London: James Duncan, 1830).

6. Randy Alcorn, Happiness(Carol Stream,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Inc., 2015).

7.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s.v. “χαρά”;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s.v. “χαράa”, “χαράb” and “χαίρωa”;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s.v. “χαίρω.”

8. 篇幅有限,所以筆者在此僅列出3個幫助。

9. 派博在《渴慕神》這本書的序言中,開門見山地表示:“這是一本嚴肅的書——關乎的是人在上帝裡的快樂。”John Piper, Desiring God Meditations of a Christian Hedonist(Colorado Springs, CO: Multnomah, 2011)。

10. 《哈佛大學長達75年的“快樂”研究:美好人生建立於良好關係》TEDxTaipei(網路),網址: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上網日期:2016年1月20日。

11. Jonathan Edwards,  Ava Chamberlain, Perry Miller, John E. Smith, and Harry S. Stout. The “Miscellanies”:(Entry Nos. 501-832(New Haven, CT: Yale Univ. Press, 2000), 539.

作者為傳道人,在神學院進修。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