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奕明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6.04.11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復活。談到復活,最貼切的一幅圖畫,就是春暖花開。
當漫長的嚴冬過去,樹上的枯枝長出嫩芽,第一朵花兒綻放的時候,就應驗了《啟示錄》21:5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巴赫《約翰受難曲》(註1)
在復活之前,必定先經過死亡。然而基督信仰並不是輪迴轉生,花樹的枯榮只是個意象。
我曾經通過幾首古典樂曲的聆賞,來解釋基督的受難與復活。第一首就是巴赫的《約翰受難曲》選曲。巴赫是路德會的信徒,十架神學正是宗教改革中,路德神學的核心。因此,巴赫在受難曲中詮釋十架神學。
受難曲是從中世紀教會禮儀中發展出來的音樂。最初是由3個人採用應唱式對唱:一位主祭司唱福音史家,一位助祭司唱耶穌基督,一位副助祭司唱群眾。
這是在受難週演出的受難劇形式。後來逐漸加入合唱部分,並增加獨唱角色。我所選的一組是第57-60曲:
◎第57曲——福音史家與耶穌基督之宣敘調(註2):
“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裡;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約》19:28-30 )
◎第58曲——女低音之詠嘆調(註3):
成了!
所有疾病、悲傷均得釋放。
最後的悲傷夜晚
正緩慢滑過。
猶太的鬥士們
也已停止了爭戰。
成了!一切都成了!
◎第59曲——福音史家之宣敘調(註4):“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上帝了。”
◎第60曲—— 男低音獨唱的合唱聖詠(註5)。
男低音:親愛的救主,請回答我!
在十字架上,
你曾說“成了!”
我能從死亡中得釋放嗎?
我能經由你的受難
而重返天家嗎?
世上人間是否
因你而得救贖呢?
主,你若痛苦而無法回答,
請你俯視低聲道:“是!”
聖詠:主耶穌,你經歷死亡,
如今永遠活著。
當我經過死亡路,
你是我唯一的
安息居所。
哦,親愛的救主,
你所賜給我的,
遠超過我所求的。
《約翰福音》的受難觀,不在刻劃耶穌內心的掙扎,反而流露出一種從容赴義的情懷。沒有向天父的呼喊與質疑,也沒有替釘死祂的人求情,更沒有與同釘的強盜交談。
不是耶穌沒說過那些話,而是耶穌在十字架上說了7句話,約翰紀錄了其中3句話:“我渴了”,是要應驗經上的話;“成了”,更是得勝的宣告。
受難與得勝竟是一體的兩面!
韓德爾《神劇彌賽亞》(註6)
一般來說,得勝總是與復活相連。韓德爾《神劇彌賽亞》第二部,卻用受難與得勝為題,直接點出十字架才是勝利的標記。正如《希伯來書》2:14:“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
耶穌的死是勝利的關鍵,這是十分弔詭的。
剎那便是永恆,十字架是救恩歷史的中心點,也是通往終末之門。這就是“成了”的涵義!所以《哈利路亞》這首膾炙人口的合唱曲,被放在第二部的終曲。而第三部《復活與榮光》中,有一組小號與男低音的宣敘調與詠嘆調:
◎第47曲(註7)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
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
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
◎ 第48曲(註8)
號筒要響
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
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
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我多次演出這首作品,包括用高音薩克斯風吹奏小號的部分。
當年第一次聽的時候,心情是很激動的,尤其是聽到“我們也要改變”,其意義是: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祂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林前》15:20-23)
復活的真義不只與基督有關,更與我們所有信祂的人有關!
馬勒《復活交響曲》終樂章大合唱(註9)
《哥林多前書》15:32 提到了死亡帶給世人的終極絕望:“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
我是牧師,常常要主持喪禮,如何安慰家屬就成了一大挑戰。
但是從馬勒的《復活交響曲》終樂章,我得到激勵——在樂章的後半部,一陣若隱若現的軍號聲,和神奇的烏鳴聲中,引導出徐緩、柔弱而神祕的無伴奏合唱──克羅普斯托克的讚美詩《復活》:
啊,我的臣民們,
想必你已經甦醒,
當你在墳墓中歇息之後,
你將復活,你將復活!
馬勒為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意念,繼而為聲樂補寫了以下的歌詞:
請相信,我的心靈,
君之所求不會成泡影!
凡君渴望者歸君所有。
終曲的大合唱更是動人肺腑:
乘著以熾熱之愛的動力贏得的雙翼,
我將展翅高飛!
我將死亡,直至再生!
復活,是的,你將復活,
我的心啊,就在一瞬間!
你奮力以求的一切,
將領你得見上帝!
馬勒為了成為維也納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但是他一生所擔心害怕的,仍是死亡。
唯有真實的基督信仰,能使人坦然面對死亡。這正是復活盼望的永恆價值所在——正是基督的愛與死,使我們得到救贖,超越了塵世的愛與死。
馬勒的音樂中似乎仍有些許遲疑,反倒是克羅普斯托克的讚美詩《復活》,帶來了答案!
詮釋得淋漓盡致
基督是始,也是終;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十架事件不是祂生命的終點,卻是我們通往永恆的唯一門路。祂的得勝在復活之先,就說明祂已藉著死打敗了那掌死權的魔鬼。
這正是十架神學吊詭之處,也是作曲家創作之源泉。
愛與死,本來就是作曲家最感興趣的主題。基督為愛而死,以死顯愛,以愛勝死,可說把這兩個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復活的盼望,正是這兩個問題的唯一救贖!
我們應當知道,我們所傾聽的正是上帝永恆的聖言。正是在十字架上,耶穌向我們啟示,祂真是上帝的兒子、彌賽亞基督,如在《約翰受難曲》中那句震爍古今的 “成了!”
我相信有一天,在永恆的彼岸,終將春暖花開,我們都要復活,就像生命樹上繁茂的花果,盛開在伊甸園中!
謹以此文追憶我剛剛過世的岳父。
註:
1. 巴赫的《約翰受難曲》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NTY1Mzg0.html?from=s1.8-1-1.2。
2. 見註1視頻之79:38。
3. 見註1視頻之81:05。
4. 見註1視頻之 86:49。
5. 見註1視頻之87:20
6. 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見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0MDU5MTI0.html?from=s1.8-1-1.2。
7. 見註6視頻之111:29
8. 見註6視頻之 112:04
9. 馬勒的《復活交響曲》終樂章大合唱,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3NzQ0Nzg4.html?from=s1.8-1-1.2。
作者曾留學法國巴黎,專攻音樂指揮。現在休士頓牧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