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期英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编者心专栏2016.04.19
于妈妈走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的感受蛮复杂的。于妈妈和母亲住在一个院子里,她早先在一个名人家帮佣,拉拔大独子和领养的一个女儿。儿子结婚后住在我母亲的小院的三楼,因不放心母亲独居,把母亲接来同住。渐渐地我母亲和于妈妈成为朋友,一起上老人学,最终带于妈妈信了主,成为主里的姐妹。
原先于妈妈的儿子和媳妇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突然想做生意,于妈妈把仅有的一点老本帮儿子开了一个早餐店,自此生活作息就不同了。于妈妈的三餐常不定时,常常独自一人,她原先食量很好,身体也很富态,自从几年前脚开了刀,需扶拐杖又常摔跤后,就很少下楼了。因为儿子生意不太好,也无法请人照顾,只好把老母亲留在家中。
去年回台还看过她在阳台的身影。今年春节回去,探望她的朋友告诉妈妈:于妈妈已瘦的不成人形,在当时霸王级寒流的天气下,下半身只包了块尿布,盖条毯子,屋内臭气熏人。母亲当时为此难过了好些天。从台湾回来不到一个月,就听到于妈妈走了。
想像她孤单地躺在那间斗室的最后时日,当她回顾这一生,心中会不会百感交集呢?……所幸她已认识了主。
从某个角度而言,于妈妈的境遇可能还不算最糟的,新闻报导中,逆子弑父或弃养父母的新闻,时有所闻;而周遭也常听到不孝的事。最近台湾一位老艺人被养子弃养的消息上了媒体。据报导说,那位老艺人生病时巴望着养子去探望,养子却要求先把财产分了再谈。
孝亲原是天经地义之事,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以孝治国,相传尧之传位给舜,是因他孝顺。曾子也曾问孝于孔子,因而有孝经,其中纪孝行章中,对孝亲有很具体的描述。中国传统中更有24孝的故事,虽然24孝中的有些故事,以今日看似乎不太合理,但基本的精神是教导人要孝亲。
曾几何时,这项传统美德似乎变了味?是否媒体对正面的报导太少了?
在旧约上帝颁布的十诫中,前四诫谈的是和上帝的关系,后六诫谈人的关系时,最先提到的就是“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摩西在离世前再度提醒劝诫以色列人,“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
保罗在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中也重提,“‘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
因此无论旧约或新约,都重视孝道。可能在知识的层面,人人都知道要孝顺,但问题在于行出来的能力。感谢上帝,祂不仅颁下要孝敬父母的命令,更因着信靠耶稣基督,祂复活的大能可以运行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可以超越各方面的有限。
当我们即将庆祝母亲节、父亲节之际,让我们再次提醒自己,也教导我们的儿女,孝敬父母,这是上帝所喜悦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