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期末成績可以3選1,會如何?(張怡昕)2016.05.23

文/張怡昕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6.05.23

在芬蘭的大學,每門課程的期末考試,學生有三次機會。

我第一次瞭解到這個政策,覺得很驚訝。可以考三次啊,這樣對學生而言,是不是太寬鬆了?

我的同事跟我解釋,說這是希望多給學生機會。這意味了老師們會多一些工作量:出考卷,改考卷。我很希望學生能夠珍惜這樣的機會,當然最好是考一次就能取得好成績啦!

後來我發現,即使有三次考試的機會,也還是有同學不能通過。我也發現,有同學第一次考得不好,但在後來的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他們意識到了自己沒有達到課程的要求,願意再付出努力,去學習自己該要掌握的。他們證實把握機會,不要放棄,確實很重要。

 

安靜的學生表達的學生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坐的比較靠前,也很願意和老師互動:問問題啊,回答啊,很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有學生一直安安靜靜的。有的還總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

我因此特意請系秘書給安排了適合我課程人數的教室,這樣我不會感到學生們坐到了遙遠的地方。

有趣的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裡,既有上課時和我多互動的,也有上課時特別安靜的。我其實是很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和我有一些互動,但我也尊重那些比較安靜的學生,因為大家個性不同。我並沒有把課堂的參與程度列為課程考核的項目之一。

有的學生可能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和老師如果比較熟絡的話,可能老師會在給分數的時候照顧一些。

其實只要掌握所學的內容,就算上課時很安靜,但作業做得非常漂亮,考試也考得很好,自然能夠取得好成績。

這讓我想到,聖經裡說有位父親讓孩子們去做某事。大兒子嘴上說不做,後來卻去做了。小兒子嘴上說著要做,卻沒有去做。嘴上說什麼,沒有那麼重要。做沒做,是關鍵。

 

清楚的預期清楚的付出

在我準備課程時,也請我的老師,同事,和同行的朋友們跟我分享一些經驗。大家共同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準備清楚的課程大綱(course syllabus)。

大綱中包括了每次上課會講的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及考核成績的評定方式——構成課程成績的部分與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我教的一門課中,學生有自己獨立要做的作業、和其他同學組成小組完成的項目與期末考試。每項成績的考核日期也很清楚。如此在課程的一開始,學生們對於自己要做什麼,老師會教什麼,就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和期待,後續也少了很多麻煩。

其實我們信仰上帝,也是要清楚自己要付出的。付代價也好,做出努力也好,從一開始得要有一些心裡預期。當然,有些付出,不一定是自己能預計到的……生活遠比修讀課程複雜,預先計算代價,總是好的。

作者為信息管理系統博士,目前在芬蘭的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任教。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