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的艺术──宣讲者与聆听者的责任(曾思瀚)

曾思瀚

本文原刊于《举目》52期

       在教会中有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有不少弟兄姊妹对教会的宣讲颇有微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希望从“宣讲者和会众两方各自的责任 (或需要注意什么)”来讨论。聆听这行动包含两个层面:生理行为(physical act),以及灵性和智力上的理解(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comprehension)。 虽然人无法绝对二分为身体和灵性/智力两个层面,但本文希望借用此概念来立论。

聆听为生理行为(physical act)

        聆听为生理的行为(physical act),正如在《尼希米记》中,重复覆出现的“看到”和“听见”,是描述读者和听者的身体实际行动一般。

       圣经中记载,以色列人在聆听上帝“十诫”的颁布颁布这个行动前,要遵照上帝藉摩西的吩咐,行一连串的洁净礼仪来预备自己:

       第一,使百姓分别为圣。(参《出》19:﹕14-15)。

       第二,订立界限。(参《出》19:20-24)。

       第三,祭司要分别为圣。(参《出》19:22节)。

       就是说,在聆听上帝的话语之前,百姓和领袖均需要作实际的准备。

        因此,此文先谈作为会众所需要负的责任,才论及宣讲者的责任:

聆听之一:会众有何责任?

第一, 聆听是群体性的。

        所谓群体性的聆听,是指在上帝的主权下,众信徒需要为聆听祂的话语,一同努力。聆听不是独立个体的行动,也不是信徒独个儿去寻找经文的应用,而是在群体中,与其他顺服的信徒一起学习。

        在基督教会中,群体的预备包括一同唱诗。然而,有不少信徒习惯在听道时才到教会。他们抱着消费者的心态,只希望在崇拜中得到些个人收获。其实,人若了解到崇 拜的群体性,便不会忽视崇拜的其他部份。宣讲只是崇拜的一部份,并不是全部。唱诗、预备自己进入崇拜的状态,能帮助我们聆听上帝的话语。

第二,聆听者需要刻意预备自己

        在聆听主道前,我们需要刻意预备自己,正如《出埃及记》中的以色列人。

        聆听主道应该是全家的,而聆听前的预备,也必须是整个家庭的。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十分重视跟家人一起为崇拜作好准备。虽然有不少教会认为,小孩子太吵、会扰乱崇拜的进行等,但这反映出我们的担忧,超过了上帝的想法,因为当耶稣基督讲道时,小孩子也是夹杂在听众之中 。

幼儿

        预备孩子参加崇拜,第一就是要确定他们在崇拜之前吃饱,尤其是幼儿,因为孩子若感到饥饿,便会骚动,坐立不安。

学幼童

        对于较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在崇拜前的一晚跟他们做足准备,例如,跟他们一起祈祷,甚至鼓励他们在唱诗的时候,唱得大声一点。

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喜欢在星期六晚整夜上网。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要以身作则,为聆听主道而在星期六的晚上早一点睡,养足精神。

我们自己

        敬拜时,除了建议要带圣经或笔记本,我们每个人的体力和脑力也会影响我们。从体力上说,如果我们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的话,必定会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些教会在请讲员时,会建议他将信息讲述得更为简单明了。然而,我们也必须晓得,太简单的信息,有可能使福音的真义缩水。听众若不尽力积极听讲,就不能怪 讲员的道讲得晕天雾地,难以听懂。

手机

        我们应当像要求孩子那样要求大人,控制手机的使用。事实上,我认为,孩子们对手机 的失控,很可能是从大人那学来的。在这个电子资讯的时代,公众正处在对手机上瘾的严重危机中。在聚会时,即使把电话设在静音或震动状态,我们依旧很容易被 诱惑,去查看自己刚收到的短信或邮件。如果,手机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那么建议在敬拜之前先关机,或者干脆把它留在车里、家里。除非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例 如:医生),在主日敬拜时不妨“禁电话”,相信大多数人对此,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在忙碌的现代,“禁电话”有助于我们把自己从繁忙中,解脱 出来,安静地专注在对我们灵命重要的事上。

       敬拜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

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日敬拜的收获 也与我们的属灵状况有关。主日崇拜一小时对一个人的供应,就如同一个人一礼拜只吃一顿饭一样。我们在周间与神的接触越多,我们就越能为主日敬拜做好准备。 当信息的接受者事先对信息有足够的理解,沟通的过程就会十分畅通。有一位知识份子基督徒对我说:“在主日崇拜时的讲道时间中,很难深入谈论一个复杂的信仰 问题。”我同意。这就需要听众不断地阅读圣经和有份量的读物。人通常喜欢容易阅读的书籍,我称之为“娱乐性的阅读”。然而,这样轻松的阅读,并不能真正帮 助我们灵命的成长,这就如同不留流汗的运动,不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健壮。良好的属灵状态是需要下功夫的。换句话说,如果听众若平常习惯于阅读圣经和一些有挑 战性的书籍,就能很容易地抓住讲员的信息。

       我们一个礼拜六天的生活方式,将会影响我们一天的敬拜生活。

第三,聆听者要订立界限

       除了上述的手机关掉铃声外,如果孩子们携带其他的电子装置,如游戏机等,在崇拜的时候,也应该关掉。有些家长没有足够的勇气,禁止他们的孩子在崇拜时玩这些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和给小孩一些画纸去填颜色,都不能够帮助他们聆听主道。甚至,有一些教会鼓励听众在Twitter上,即时发布(tweet)他们所听 到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是断章取义,误解讲章的错误教导。教会不可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听道;或让成年人以为,他们可以任意诠释宣讲中的教导, 只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而忽略了整体的信息。对此,教会要鼓励会众慢慢地聆听主道,在崇拜后才在网上分享他们的心得。

聆听之二:宣讲者有何责任?

        宣讲者应该了解,听众在听道前未必有足够的预备。因此,要避免唠唠叨叨地说话,或以单调、沉闷的语气来宣讲。

        宣讲者不但要注意说话音量、速度,而且,亦有责任把宣讲和唱诗等其他崇拜的部份,连贯起来。这能帮助会众意识到,预备自己聆听主道的重要性。

        有些人宣讲时,缺乏肢体语言,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因为,肢体语言能吸引会众注目、有助于聆听。

       宣讲亦当避免宣讲时间过长。有不少华人教会以为,好的宣讲必须超时,却忽视了很多人经过一星期的劳碌工作,已经不能够长时间地集中精神聆听。而且,并非每位宣讲者都善于辞令、引人入胜。因此,超时的宣讲会叫听众又闷又累。

       宣讲者也要意识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一般,那样渴慕神的话语。他需要体恤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年长,或身体软弱的。

聆听在灵性和智力上的理解(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comprehension)

        在讨论了生理层面的聆听后,现在我们来讨论聆听在灵性和智力上的理解(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comprehension)。

第一,宣讲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一个人聆听讲道时,他首先是被宣讲的内容所影响。宣讲的内容,是宣讲能激动人心的关键。“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参《罗》10:﹕16-18)这是福音被传开非常重要的一点。

       教会的弟兄姊妹未必是人人主动聆听的。而消费者主义的影响, 使有些会众只希望宣讲生动有趣,并不期待宣讲带来什么深刻的反省。这种想法,甚至影响了不少传福音的人。渴想认识真理的人,都必须善用理性去聆听宣讲,并反复思考宣讲的内容。

第二,具洞察力的聆听是极为重要的

       《尼希米记》8:﹕7-9所讲的“明白”,和《启示录》2-3章重复提到的“凡有耳的,就应当听”,都不是指简单地用耳朵聆听,而是要求透彻的理解。

       理解,需要人掌握宣讲内容的来龙去脉、上文下理。宣讲者说话,为的是要听众理解和明白。所以,具洞察力的聆听是极为重要的。聆听者可以选择“照单全收”,也可以打开圣经,留意经文的文理,看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经文的信息。

       所以,听众在崇拜时,或要携带自己的圣经,或教会能提供圣经。现今有不少信徒使用电子版圣经,但效果未必佳。笔者测试过,使用手机中的电子圣经,最多只能留意7节经文。然而,7节经文并不能让我们掌握文理、了解经文的信息。

第三,听道后应当做出的回应

       《尼希米记》8:﹕5-6、18及9:﹕1,记载了众人聆听神的话语后,所做的回应。

       宣讲的道,定要求我们做出一些改变,所以回应是很重要的。笔者建议每一个聆听者,在主日崇拜后,于灵修札记中,记下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要点,写下你要做出的改变,并且具体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假若有人愿意在1年的52个星期中,记下52个要点,又制定52项行动计划,笔者相信,其属灵生命必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变。

缺乏中心信息的宣讲无益

       虽然现今的教学和讲课普遍使用简报表(ppt file),但一页资料泛滥的简报表,只会大幅减弱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并不会帮助会众作有效的聆听与反省。因此,笔者认为,宣讲者必须谨慎地使用简报表,内容以精简为妙。(编注)

        我也经常挑战我的会众,在听道时打开圣经,尝试理解上下文。这会鼓励会众主动、并具洞察力地聆听。教会使用简报表打出经文,应该是为了一些不熟悉圣经的非信徒;对信徒而言,打开圣经阅读,应是首选。

       宣讲时,清晰的论点和恰当的转接,亦能帮助听众了解、掌握宣讲的信息。宣讲如果缺乏中心信息,就不可能帮助听众,因此宣讲必须有中心要点。宣讲者亦需要多次重申该要点,保证听众不会“捉错用神”,即,没有把握住事情的重心。

        宣讲者亦可以测试会众——在一两个星期后,看看会众是否还记得宣讲的要点。如果仍能记得,便可知宣讲成功了。

总结:宣讲者和会众的责任

       聆听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宣讲者和会众之间的互动。若非宣讲者和会众一同预备,聆听则不可能发生。

       编注:读者可参阅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宣讲效率?修辞,娱乐的危险》,《举目》49期,p.31。

作者为英国雪菲尔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新约副教授,主授新约研究和宣讲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