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決定高度——是什麼影響基督徒的形象?(談妮)2016.07.06

文/談妮

本文原刊於《舉目》編者心專欄2016.07.06

 

成為經濟學家的宣教士

我去聽一個演講會,有機會與一位溫文儒雅、年齡大約在65-70歲之間的白人男士艾立克聊天。這位老先生不但極富學識教養的氣質,而且態度由內而外,是自然生成、謙遜慈靄的紳士風度。

他告訴我,他曾經以宣教士的身份,在日本沖繩島教英文3年。在那裡,他認識了從芝加哥去的志願工南希,兩人因此相戀結婚。

艾立克在結束他的宣教士身份後,回到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在完成他的經濟學學位之後,就一直在跨國大銀行中從事與東南亞投資有關的經濟分析工作。他說,他實則比較喜歡作宏觀的經濟分析。

我猜艾立克應該在經濟專業上,曾經相當有成就。他說,他在新加坡的時候,1990年的普利茲國際新聞獎(1990 International Reporting)得主伍潔芳(Sheryl WuDunn,1959年11月16日-),曾經訪問過他。

伍潔芳是在紐約市出生的第三代華裔,其學經歷十分驚人。她不僅分別自康奈爾大學(B.A. 1981)、哈佛大學(M.B.A)與普林斯頓大學(M.P.A.)獲得商業和國際公共事務方面的學位,她也是《時代》雜誌第一位亞裔記者,與第一位獲得普利茲獎的亞裔得主。

我問艾立克,宣教士和經濟學者之間有何關係?他說,第一,他成為經濟學家之後,仍在母會中固定參與服事。第二,基督信仰使他在專業上有不同的視野。他的眼界不會只限制於經濟效益,而是會考慮到(當地)人們的需要。

這曾令他(在20世紀)的同業們感到驚訝並受到啟發:原來金錢並不是人類生活中(如作投資決策)最重要或唯一必須的考量因素。

 

問題不只在於觀點

他的描述也同樣令我感到驚奇,因為在進入21世紀十幾年之後,由於墮胎或同性婚姻等議題,基督徒似乎在某些人的眼中,已逐漸成為一種打著保守旗號,站在自己的觀點上卻無法與人溝通的人。

其實,合乎真理的觀點未必包含了整個真理;僵化的觀點表述易視不同的表達形態/方式為冒犯,並因誤讀誤判而錯誤定罪他人;拒絕傾聽的觀點則失去了正面影響力。

換句話說,嚴謹精準正確的觀點,若缺乏了愛,很可能就不過是“鳴的鑼、響的鈸”(參《林前》13:1)。

楊腓力(Philip Yancey, 1949)在他那本經典好書《耶穌真貌》(劉志雄譯。南方出版社,2011)中提到:

“當我問一個陌生人‘什麼是福音派基督徒’時,我得到的答案是:‘一個重視家庭價值並且反對同性戀和墮胎的人。’……如果一個世紀以後,歷史學家只說20世紀90年代的福音派是堅守家庭價值的人,那麼我們就辜負了耶穌所託付我們的使命——將上帝與罪人和好的愛傳給人們。”(193)

顯然,楊腓力擔心我們的過度重視“政治正確”的結果,會使我們逐漸失掉了基督福音使者的身份。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教會什麼時候使用世界的方法,就會何時變得沒有影響,甚至成為一個暴虐的機構,如同其他權力架構一樣……

“諷刺的是,我們越是熱衷於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觀點,就越是難以獲得別人的尊重。”(192)

 

基督徒的榜樣

這令我想到在《使徒行傳》中的記載,那些因為教會受大逼迫而四散,離開耶路撒冷的信徒們,他們是因為傳講耶穌、恆久靠主並有上帝恩典的見證,所以被稱為“基督徒”(參《徒》11:19-26)。

同樣的,我們面對當代文化、政治的種種不友善時,古德恩(Wayne A. Grudem,1948-)也建議:

“基督徒應當根據聖經,以上帝所定的道德標準和設立政府的目的,對政府發揮‘重大影響’(Significant influence)。‘重大影響’的表現,不是憤怒、對抗、不容忍、定罪、仇視等,而應當是蠻有風度、良善、體諒、憐愛、勸服,讓他人有不同意的權力,但對於上帝的教導卻堅定不妥協。”(註1)

古德恩並提醒我們要思考新舊約中聖徒們的榜樣,如約瑟、摩西、尼希米、末底改、但以理、施洗約翰、保羅等等。(註2)

這些聖徒們的榜樣,最終還是指向跟隨耶穌基督。而耶穌的榜樣,是“在具體的時空底下活出愛上帝愛鄰舍的生活與生命……

“只是,如何跟隨耶穌基督?這是問題所在。我們是靠著自己的意志與能力嗎?”(註3)

顯然,跟隨耶穌是無法只靠著自己的意志和能力的,不然,我們就不需稱耶穌為我們的救主基督了;我們大可選擇跟隨其他中外古今的偉人,不是一樣可以得道成聖?

如果信仰只是淪於一套在理性上的價值觀,而不是生命的改變,那麼所謂的“基督教徒”是可以成為很可怕的人的;如果我們憑著自己的意志、能力,能做得到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那麼終必傲慢自大,無法憐憫,不知恩典。

在上帝眼中視為有福的,不僅是追求行為正直者,更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詩》1:2),如此的基督徒才能“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

“順利”(יַצְלִֽיחַ:,即“他繁榮”)在此並非是一般人嚮往的“無往不利”、“心想事成”,而是指生命結實好像當令的水果豐收,或形容使命能順利完成。

就如艾立克和他那位在暮年仍顯得美麗優雅聰敏的妻子南希,他們之所以能在他們的時代,顯出一位基督徒在視野上的高度,正是因為願意以上帝為人生的中心,就見證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註:

1. Wayne A. Grudem, Politics – According to the Bible: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Modern Political Issues in Light of Scripture(Zondervan, 2010), 55.

2. 陳宗清,《基督徒與政治——兼論古德恩精闢中肯的好書》,收錄至《陳宗清文集2——文化宣教面面觀》(新北市:恩福,2014),219-221)。

3. 鄧紹光,《屬靈生命的全幅展現》,為《行動的原點——公共參與的10堂靈修課》(周學信)推薦序一(台北:校園,2015),xi。

作者為《舉目》編輯。

【分享】:

1. 請回想你在信主之前對基督徒的印象,選3個以上的關鍵詞來形容。再選3個以上的關鍵詞來形容今日的基督徒形象。然後說明你對此有何感悟或建議行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