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世芳
本文原刊於《舉目》78期以及官網2016.07.06
每一位宣教士的座右銘,都應該是“奉獻全部生命的事奉”。(耶德遜)
1812年,美國傳道士耶德遜(Adoniram Judson, 1788-1850)夫婦,由North American Missions 差派,輾轉赴緬甸,開始了一場有去無回的宣教事工。
筆者在過去4年中,6次去緬甸中部、海拔近4千英尺的深山宣教,每次停留45天,教導年輕的華人傳道者聖經課程。
筆者深感,許多人忽略了耶德遜先後有3位遠離故國,與他在緬甸叢林不顧性命、一起宣教的妻子。筆者因而整理相關資訊,寫下本文,讓更多讀者認識這3位拓荒宣教的巾幗英雄。
笫一任妻子——安(Ann Hasseltine Judson, 1789-1826)
耶德遜19歲畢業於美國東岸的布朗大學。後以優秀成績畢業於安道活神學院(Andover Theological Seminary)。1812年,他同妻子安(Ann Hasseltine Judson, 1789-1826。亦稱Nancy ),偕二位宣教同工,一起前往當時尚未開化的緬甸宣教。工作伊始,十分艱辛,前6年僅一人歸主。
安出生於美國麻省的 Bradford。在青少年時期,就接受基督。她立志被上帝使用,禱告說:“在事奉中,我不祈求個人地位、工作地點,只要讓我知道你的旨意,我願意順服。”
1812年2月5日,就在婚禮後的第二日,安跟丈夫耶德遜以及另外六位宣教士,由麻州Salem出發,開始宣教生涯。
在向安求婚時,耶德遜寫信給安的父親:“我不知道您是否會允許讓您的女兒和您離別,可能在明年的春天就永遠的離別了;我不知道您是否會允許讓您的女兒去遠方異教之地,去蠻荒之地承擔宣教的重擔 ……去承擔長途航海的危險? ”
安在婚前就深切知悉,婚後要去遠方異地宣教。她不曾退縮。他們最初的目的地是印度。最後輾轉到了一山之隔的緬甸。
1824年,耶德遜被關入監獄受苦刑。安帶著孩子,跟他從一個監獄換到另一個監獄,設法打動獄卒,供應食物給丈夫,保住耶德遜和其他幾名獄友的性命。耶德遜坐牢兩年後被釋放。
1826年,耶德遜離家數月,幫助英國政府與緬甸國王談判。在歸家途中,接到宣教中心傳來噩耗——“耶德遜師母已安息歸回天家”。安因為數年在監獄旁邊照料丈夫,艱困的生活,使她健康大受虧損,忽得疾病猝死,年僅38歲。
同甘共苦的愛妻忽然離世,耶德遜悲痛逾恆。他經歷了嚴重的沮喪,瀕臨崩潰。他坐在愛妻墳旁,數月喃喃自語:“上帝是我最大的謎團!我相信祂,可是我找不到祂。”
笫二任妻子——莎拉(Sarah Hall Boardman Judson, 1803-1845)
1803年,莎拉(Sarah Hall Boardman Judson , 1803-1845)出生於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她從小立志,要當一名到遠方宣教的宣教士。13歲時,她寫了一首詩,悼念耶德遜和安在緬甸所生,不幸在強褓中過世的嬰兒Rodger Judson。
莎拉作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會嫁給耶德遜,繼承她所崇敬的安的遺志,在緬甸疫癘之地宣教。
1825年,莎拉先嫁給了鮑德曼(George Broadman)牧師,婚後立即與耶德遜夫婦連袂前往緬甸宣教。鮑德曼夫婦在克倫族(Karen)中工作,辛勤但有收穫,一度為38名歸主者在河裡行浸禮。
因為工作勞累,並且缺乏醫療供應,鮑德曼牧師健康迅速惡化而離世。耶德遜從遠方來信安慰莎拉:
“你當知道,你所愛的人,他的眼淚已被擦乾。現在他額上的冠冕光耀勝過太陽。小莎拉和孩子們與他們的父親重新見面,不是地面上短暫而會死亡的,是永遠不滅亡的。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好的?所以,當你流出傷心的眼淚時,另一方面也應流出一些喜樂的眼淚。”
由於兩人都失去至親的配偶,而且兩人共同的目標都是帶領克倫族人信主,隨著同心事奉,二人情愫漸生。在鮑德曼牧師逝世3年後,耶德遜和莎拉結婚了,生了8個孩子。有二子在嬰孩期過世。
在第8個嬰孩出生後,莎拉的健康直線下降,耶德遜的健康情況也很差。1845年,夫婦二人帶著3個大的孩子回美國養病。
船行半途,在聖海倫(St. Helen)休息時,耶德遜問莎拉:“你仍然愛你的救主嗎?”莎拉回答說:“是的,我永遠愛我的救主耶穌基督。”
耶德遜又問她:“你仍然愛我嗎?”她親吻一下丈夫作為回答。過一會兒,莎拉 安息了。當日就葬在聖海倫港。
耶德遜回到美國後,獲悉他們留在緬甸的孩子,有一個比母親莎拉早26天回到天家了。他在天堂歡迎母親。
笫三任妻子——艾米莉(Emily Chubbuck Judson, 1817-1854)
艾米莉(Emily Chubbuck, 1817-1854)出生在美國紐約的Eaton。因為家貧,必須以打工幫助父母,學校教育時輟時續。因為天性好文學、喜寫作,她以筆名Fanny Forester寫通俗小說,成了知名作家。後蒙尤蒂卡女子神學院(Utica Female Seminary)免費收錄為學生,進修一年。
莎拉過世後,經朋友Dr. Gillette的介紹,耶德遜認識了艾米莉,邀請她為剛剛過世的妻子莎拉寫傳記,艾米莉欣然同意。
在他們討論寫作內容時,艾米莉透露,她在小時候讀過耶德遜第一任妻子安的傳記。她當時就決心,將來有機會,她也要效法耶德遜夫婦,作遠渡重洋的宣教士。
愛情在兩人討論的過程中慢慢地成長了。
1846年6月22日,他們結成夫婦。艾米莉不顧親友的反對,在1846年7月11日,與丈夫啟程去緬甸宣教。她盡心照顧耶德遜前妻所生的孩子,自己也生了兩個。
1849年,耶德遜因肺炎病倒了,而且病況日趨嚴重。對此,耶德遜慨然說道:“我對工作不感覺疲勞,對世界也不感覺疲憊。但如果主耶穌呼召我回家,我要像放學的孩子,一路蹦跳回家。”
醫生建議,讓耶德遜乘船出海,吸收新鮮的海洋空氣,避開叢林的瘴氣,以挽救他的生命。
1850年耶德遜上船時,已無法走路,也幾乎無法說話。艾米莉雖迫切地禱告祈求,但內心明白,丈夫距離回天家不遠了。數月之後,艾米莉才獲悉,丈夫耶德遜4月11日死在海上,回到天家,安息在耶穌的懷中,唯不知葬於何處。
在丈夫過世後,艾米莉帶著孩子,坐船9個月回到新英格蘭。她收集資料,寫了耶德遜的傳記。
1854年6月1日,艾米莉也安息了,年僅36歲。艾米莉短暫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緬甸宣教事工。
結語
耶德遜死時,沒有看見許多的緬甸人歸主。他留下一本獨力完成的緬文聖經,至今仍是經典之作。
然而160多年後,緬甸有200萬基督徒,300多位傳道者。他們追念耶德遜夫婦,及其他一起來緬甸開荒的傳道者。譽耶德遜為“緬甸使徒”、“緬甸差傳先鋒”。
今日緬甸教會的收成,是他們搏全家人的性命,宣教換來的。
本文參閱資料:
1. Askew, Thomas, “Judson, Adonriam” EDWM, 528-9.
2. Clasper, Paul, “Judson, Emily (Chubbock)”BDCM. 346.
3. Judson Edward, The Life of Adoniram, (New York: Randolph, 1883).
4. Neely, Alan, “Judson, Sarah (Hall) Boardman”BDCM 346-7.
5. Robert Dana L, “ Judson, Ann (‘Nancy’)(Hasseltine)” BDCM 346.
編註:
EDWM: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World Mission
BDCM: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作者來自台灣,退休牧師,現從事聖經培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