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培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品書香專欄2016.07.18
五經是舊約聖經的基石,也是福音的神學基礎,它既解釋救恩的需要,也描述救恩歷史的起始,而原罪、贖罪祭、因信稱義等教義亦源自五經。
這次我要介紹的好書,是黃福光博士的新著《五經神學》(Theology of the Pentateuch),屬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聖經神學系列”的第二冊。原著以英文撰寫,張群娣翻譯,厚達315頁。此書旨在介紹摩西五經在基督教正典語境裡的討論,以及所涉及的神學問題。
全書除自序外,共分為6章:
第1章、現況概覽——探討誰寫五經、正典進路、五經的正典形式,以及五經神學。
第2章、神——討論何謂關乎上帝的知識、如何認識上帝、祂是怎麼樣的神等神觀議題。
第3章、創造——探索兩個創造故事及它們的含義、以及洪水如何拆毀上帝的創造。
第4章、神大能的作為——處理“審判:第一宗罪及其後果”、“救贖:聖經及聖經以外傳統的出埃及”和“引導:聖經及聖經以外傳統的曠野”。
第5章、神的子民——簡介基督教學者和對猶太學者的揀選觀,五經及五經以外的揀選神學,以及信心的問題。
第6章、聖約與律例——討論五經中律法的含義、福音與律法的關係,以及《申命記》作為第二套律法的功能。
五經將以色列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列祖時期、曠野飄流,以及接受裝備進入應許之地。而《申命記》就是預備百姓在應許之地開展新的生活。
五經的主要部分,似乎聚焦於以色列這個民族,然而它的視野絕不狹隘,《創世記》第1至11章就展現了信仰的普世觀。正因為五經對基督教和猶太教都非常重要,故在探討五經中的神學課題時,兩者的觀點都會顧及,盼望藉此促進彼此的理解和對話。
《五經神學》可謂深入淺出,把重要而複雜的五經文學問題用淺白的方法解釋,使信徒讀者容易明白——一方面理性的面對五經的問題,另一方面又以信仰的角度探討五經的真義,以及對我們信仰的意思。
這是一本既有嚴謹學術研究,又兼備堅實信仰的書。
作者黃福光博士,在1990年和1998年先後獲美國哈佛神學院神學碩士及神學博士學位。在唸研究院期間,還兼任哈佛神學院暑期語言計劃之希伯來文講師。
他曾先後在吉隆坡伯特利浸信會、美國羅德島州華人基督教會擔任牧養工作,以及在波士頓協助情緒不穩之青少年(1990-1991)。自2000年起,他加入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任教,為該院舊約教授。
他的著述頗豐,包括:《中文聖經註釋——歷代志上、下》(2003)、《舊約倫理》(2007)、《讀.舊約》上、下冊(2008)、《十大讀通舊約錦囊》(2010)、《劍影詩情——士師記與詩篇選讀》(2012)和《生命時節——詩歌和智慧文學中的靈性追求》(2012)。
其中《十大讀通舊約錦囊》更榮獲2011年香港第五屆基督教金書獎“最佳教會事工”(非教材及課程類)獎。
此外,他又與D. Yasharpour合著Haggadah of the Kaifeng Jews of China (201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