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木上的踱步(卢洁香)

卢洁香

本文原刊于《举目》49期

       今天的社会变幻莫测,道德标准、政府功能、职业精神等概念越来越模糊,人很容易在寻找平衡中迷失方向。基督徒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委实不易。圣经常以运动员来比喻追求属灵生命成长的基督徒,而一个运动员发挥到最佳水准的关键,在于掌握平衡。

感性与理性

        人有感性与理性,理性帮助人判断、分析,感性丰富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于感性容易迷失和受伤害,过于理性则失于教条主义和冷漠无情。

       我信主是从感性开始的。当我孑然一身从中国来到加拿大,教会的牧者、弟兄姊妹如天使般关怀我。他们及时、体贴的爱和帮助,化解了我对基督教的戒备。洗礼之后,教会所有的聚会我都参加,乐在其中──这感觉太好了!

        然后,神后来兴起一些环境对付我这感觉,我就受不了了。原来,我属灵上的追求,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是从过往对事业和理想的执著追求转化而来。这种不是按著真知识的热心(《罗》10:2),若不经过对付,就不能被主所用。

        在服事中,我认识了一位有方言恩赐的人。她感情丰富,很有爱心和怜悯,常向我提起,当日她怎样得到讲方言的恩赐。但她对圣经的认识一直非常肤浅,没过多久,就在试探中失落了。

        由此我想到,我们对圣灵的追求,不应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因为很多感受会时过境迁。重要的,是在生命成长中结出圣灵的果子。

        和理性相比较,人更容易被感性左右,因为人倾向于相信摸得着、看得见的事物。如同以色列人虽在旷野领受了神的律例典章,:“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 的,我们都必遵行。’”(《出》24:3)这边信誓旦旦音犹在,那边却载歌载舞拜起了金牛犊(《出》32:4)。此时,以色列人完全被感性所控制,理性上 对神命令的承诺跑到九霄云外了。可见,爱既需要感情,更需要意志。

        的确,我们有时会凭一些个别的经历,来证明自己所谓的领受,而非在神的话语上下功夫;或者,被一些奇特的事情所吸引,而忽略了生命成长必须经过的熬炼。

       对神秘事情有着无知与迷信的追求,会导致信仰上潜伏危机,因为撒但往往投人所好,利用人的猎奇心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将人掳掠。

        我认识一位传道人,曾长时间受困于自己在一次聚会中被“击倒”的经历,心里满了紧张、焦虑,以致讲道失去能力,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他要常常透过对那次奇特经 历的回顾,来激发服事的热情。在这些不断重复的回忆中,有一大堆非常费解、概念模糊的意象。其实,灵里的经历若不能帮助我们更像基督,就没有真正的意义和 价值。

        只有感官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喂养属灵生命的。如同耶稣最爱的3个门徒,在山上目睹耶稣变相时,说“好得无比”、不想下山。但也是他们,在山上沉沉大睡,不能分担主将要上十字架的伤痛。这些都是感觉的效应。

        直到耶稣3次叩问爱徒:“你爱我比这些更多深吗?”彼得才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 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21:18)年少的彼得感情冲动,到了年老却有牺牲的爱。服事需要热情、憧憬和激 情,但要持久下去,更需要对真理的认识和生命的实践,需要经得起对付、雕琢、被火烧的感觉,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人性与灵性

        不少基督徒误解,以为建立灵性必须远离人性,属灵与人性是对立的。其实神看重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及需要性,主耶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是最高层次的同理心。

       但人很容易否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不轻易将自己的需要公诸与众(即使这些需要是正常的、人之常情)。为了面子、怕别人说自己不属灵,结果很多基督徒不能肯定 自己在神面前尊荣的身分和地位,长期糊涂过日,教会成为生活中的点辍,圣经成为一本像护身符般的天书。这正验证了,灵性上的软弱、跌倒,往往是因为缺乏真 理上的知识而造成的:“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4:6)。

        圣经教导我们要舍己,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无法将和平带给别人;一个只懂得接受的人,无法无私奉献;一个充满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无法以宽恕待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无法让人感受到爱……如同苦泉里流不出甜水一样。

        很多基督徒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结果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带着心灵深处的伤痕过日子,妒忌、浮夸、反复无常、要通过别人的称赞才能肯定自己。

       我也是在不断学习、认识自己中成长。我在柬埔寨宣教,24小时吃、住在教会,好像没有自己的隐私和需要,以为这就是为主而活了。直到我的小妹得了癌症,我跟 主说:“我也不想活了,求你先将我带走﹗”圣灵问我:“你到底是为谁而活呢?”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取舍中,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全时间事奉并不等于为主而活,而这一点,往往是服事主的人的盲点。所以,属灵术语、属灵口号,比谁都喊得大声,指责别人的罪和软弱的时候一点都不留情,但这 样的“己”,真的活出基督的馨香与荣美吗了吗?“一粒麦子不落在地上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约》12:24),我们是真的死了,还是半死不活?或者是 在属灵的外衣下,装死呢?

        全时间服事,并不等于就是属灵人。性情、价值观、人生观,是否已经在主里更新、改变了呢?往往,我们连什么是属灵品格的要素还没有搞清楚,就已经站在全时间服事的位置上了。

        当然,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我们愿意去谦卑学习吗?愿意顺服别人的带领吗?愿意吃亏吗?如果我们做不到,就很容易跟别人比高低,争位分,利用一切机会表现 自己。往往为了别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而翻江倒海,为了蝇头小利跟别人斤斤计较,为了自己名字排列的位置而愤愤不平,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总要赢……

        谁都不会轻易承认自己自高自大、自私自利、有野心,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为人处事──重要的不是嘴有多甜,脚有多快,手有多勤,而在于我们是否情愿将甜言蜜语收藏,而真心尊重别人;是否情愿将脚步放慢,顺服别人的带领;是否情愿将手停下来,去配合别人的需要。

        还有,我们是尊重历史、诚实面对自己生命成长中的点滴,还是轻易地将过去扶持过自己的人,一手抹开?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是为了使别人,还是自己得益处?我 们是顺服、守规矩,还是经常不自觉地越过了神量给我的界限?我们是否看别人比自己强?我们是只喜欢做出人头地的事情,还是甘于默默无闻的小事?我们是否是 别人所信任的人?我们是否有公德心?我们是否以圣经为镜,每天鉴察自己,还是把圣经当作实用手册,只是想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血气与属灵、自我与舍己、人性与灵性,往往争战、交锋。做事先从做人开始,做大事先从小事开始,属灵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恩典与知识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恩典可以是个人的经历,知识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历受时空的限制,真 理却是永恒的。也许彼得正是经过3次不认主的失败之后,体会到了生命的经历与对真理的认识要成正比长进,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

        但恩典如何长进呢?这犹如朝圣者,一边唱着上行之诗,一边向着耶路撒冷迈进,在回顾历史及重温神的律例典章中,在生命不断的扩张中,活出敬拜的人生。

        我在柬埔寨服事的教会中,有不少弟兄姊妹才决志信主、圣经知识欠缺、灵命稚弱,装备不足就投入了服事。结果不但自己信心易被损害,也易绊倒别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我们在条件简陋、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办起了全时间集训的门训中心,一段时间后再推荐他们参加不同形式的神学课程,或是网络课程,或到神学院全时间学习;有的是在本土,有的到海外。

        人们对神学院一直褒贬不一,常认为神学院重知识、轻灵命。而神学院也难免倾向于学术和方法,实用性和释经学的科目不多,并且有些神学观也很出位,如挑战圣经 无误的权威,将没有考古史实的旧约历史冠以“神话”。有些新派、自由派的神学家,动辄以挑战传统为噱头,语不惊人誓不休。要知道无论人的学问有多大,最重 要的是“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弗》3:18)。

         有些人提出“神学无用论”,甚至不同意自己的会友进神学院,这是因噎废食了。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神将爱、智慧、能力赐给了人类,所以神才会向人发出邀请:“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22:37)。圣经就是帮助我们认识神和事奉神的唯一根据。

        我清楚记得,我受洗后的第一天,一向懵懵懂懂的我忽然开窍了,一句经文深深地刻上我的心版:“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一下子将我带到知识的源头、智慧的最高之处。那一瞬间“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雀跃,成为我一生的记忆,鼓励我不断寻求与更新。

历史与现实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色列人被掳回归后,重建圣殿是“在原有的根 基上筑坛”(《拉》3:3),这“原有”就是历史,是神与祂的子民所立的约。人不应数典忘祖,基督徒岂不更应尊重教会历史吗?

         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没有历史,我们就成为无本之木。在圣经和教会的历史中,我们学习神的法则。最重要的是,基督永远是历史的核心,神的创造和基督的救赎,是永恒不变的历史。
温故而知新,今日信徒很大的缺失,是对旧约和教会历史漠视,认为这已经是过去的事,跟今天没有什么关系,以反传统为得意,肤浅、随意地解释圣经,不能受苦,不能被对付。

        教会的敬拜也开始倾向于满足人情绪上的需要,且接纳异教文化,太极、瑜伽在教会中大行其道,信徒却疏于团契生活──甚至在主日通过手机听道、敬拜,而不回教会参加聚会。

        今天撒但迷惑人的手段中,最恶毒的,是让人忘记教会的历史和作用,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带进教会,离间弟兄姊妹在主里的关系,使人离经叛道、与世俗联合。

        旧约历史中以色列民族的兴亡,使徒时代教会美好的团契生活,初期教会殉道者的生命,中古时期对神敬虔生活的追求,这些都值得我们效法和记取,重拾教会的意义和功能。

        知识的追求使人明方向和理性,恩典的经历给人以激情和感性,真理与恩典的平衡导向悟性,指导人建立敬虔的生命。理性、感性、悟性的和谐交织,帮助我们属灵生命更新和提升。

作者在在柬埔寨宣教12年,目前在加拿大华人神学院进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