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主义的背后(种籽)

种籽

本文原刊于《举目》47期

       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人,富有理性是出了名的。向他们传福音,他们会问你许多理性和哲学方面的问题,直到你答不上来。他们又是内心饥渴的人,最容易听人讲,然后思考,寻找真理。

       这些大陆的信徒,查经、思考、问理性的问题,好像他们的属灵追求仅仅限于理性知识似的。可是,我本人来自中国大陆,我晓得,理性是我们这批人最常用的防卫手段而已!我们所寻找的,是真正的理解、爱护,以及完全的接纳。

年龄层及各自特点

        海外教会中,从中国大陆来的人,根据年龄,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梯次,但共同的特点是受过伤害。

70岁以上

        老一辈的人(70岁以上),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例如镇压反革命运动、反右运动、整风运动。他们就算自己没有受到冲击,也亲眼目睹或亲耳听闻过别人挨斗、自杀等等事件。

       对此,他们尽量选择淡忘。不是他们愿意冷眼看待那些不幸——谁的心不是肉长的?——但他们不能做什么,自己能平安无事的过来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些人在50年代,也曾对新的社会体制满怀希望,后来在几十场运动中,逐渐清醒过来。

 50岁以上

        70岁以下、50岁以上的人,主要经历的是文化大革命。他们经历或目睹过别人的种种惨痛,有人还作为革命的积极分子,参与过对别人的迫害。

       我就属于这个年龄组。我父亲被揪斗,隔离审查9个月不能回家。和我先生住同一宿舍的同事,跳楼自杀。我先生为此伤心了好几年,到现在提起来,他还会发怒。可见那伤痛根本没有痊愈!

        我们这个年龄组,感受最深的是政治压力。高压之下不能随便说话,对朋友也要小心,因为不知道朋友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出卖你。文化大革命中就有好多人,为了自己而害了别人。怀恨的、后悔的,至今大有人在。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共产主义理想,以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使这个世界变得美好,那么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已经不再天真了。我们把叹息吞在肚子里,把谨慎流露出来。

        1989年,我们的心仿佛苏醒了一次,从学生的身上看见一线希望。可结果是,我们这一代人再一次的梦想,和年轻人的梦一起破灭了。

60后和70后

        接下来的一代人,是60后和70后。他们不大了解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文革初期几年的动乱,因为没有人给他们讲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但1989年的运动,对他们是有影响的,给60后的心中留下了伤痕,给70后心里留下了问号。

        如果说80年代的“伤痕文学”作品,对前一辈的人还有安慰、医治的作用,这批年轻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很多人忧郁、远离人群,或者麻木和忽略自己的情感。

        从心理学可知,冷淡的超理智,是重要的心理防卫机制,用以与人保持距离,防止进一步受伤。但是过分防卫是不健康的,因为努力麻木、忽略自己情感的人,无法好好关心和留意到别人的情感。

        这样的人,即使可能深具同情心,却无力助人——自我保护都来不及呢!——不如投身于其他事情(例如钻研理性知识),忘记痛苦吧!理性知识是一个很好的避难之处,所以不少人钻进去就不出来了。

        在我们查经小组里,那些提出刁钻理性问题的,常常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很差的人。他们不想和别人谈自己家里出现的问题,就把这类讨论转变为对事情的理性分析,对别人的评论,或者对圣经字句和道理的追究……

80后

        对于经济改革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也就是80后来说,他们体会不到,中华民族为什么称为“苦难深重的民族”;他们完全不了解,为何要用“血和泪”来形容我们的历史。他们的家中十有八九不提往事,家长忙于忘记过去,忙于赚钱养家。

        这一代人多在情绪上受到忽略。他们希望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是他们的家庭所不能给的。我有个朋友,在国内担任大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那些年轻人告诉她:父母对我们好像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早晨7点上学,晚上8点回家。

        人是需要深深的人际关系联结的。当人的生命成长中缺乏这种联结的时候,心灵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人际关系和交谊会受影响,沟通方式会受影响,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不消说,与神的关系,同样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信任天父上帝的能力,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年轻人暗自思量,神是否不悦纳自己。很多基督徒都不知道怎样从压力和忧郁中走出来,深感孤单和失望。

为什么需要情感层面的医治?

        归纳起来,大陆背景的信徒需要情感层面上的医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在信主之前已经被塑造成一个模式。信主是改变我们的契机,可是,假如我们不 面对过去伤痛所造成的危害,就不会为这些匮乏求告神,于是我们跟随主的历程,就可能变成负伤作战的历程。而医治创伤、恢复心灵健康,也是神拯救我们的目 的,他要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

        有人以为,时间久了,麻木了,不感到伤痛了,这就是得到医治了。不对的,麻木是不正常、不健康的迹象。 你若听见一个人轻松、淡然地述说她幼年遭受的羞辱和不幸,却没有眼泪,反倒平静微笑,你当知道她给你看见的是冰山一角。这人或许认为主耶稣已经医治她了, 但除非她的人际关系真的改善了,她每日在家有真实的满足和喜乐,否则她尚未得医治。

        我有几位做心理辅导工作的朋友,常在一起议论应该怎样医治。通常的治疗,都包括说出过去的伤痛,在认知上了解自己目前各种问题的根源。对西方人而言,基督徒团契提供了安全的敞开的机会。可是,鉴于我们国人怀 疑有余、信任不足的特点,团契中首先要建立彼此的信任,显露出眼见为实的爱心。

        怎么知道团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呢?看他们是否主动分享内心的纠结、挣扎、怀疑,是否说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危机,就知道了。所以牧者和团契的领袖,需要切实地做探访、关怀的工作,与他们建立信任的关系。

        自己不得医治的人,是没有能动力去多关怀别人的,所以建议教会的牧长,首先在忠心事奉的人当中展开关怀,并看重他们的感受,过于事奉的效果。

        很多教会都有长长的祷告事项,可是为信徒情绪、感受祷告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是为事情祷告。比如,一个人失业,教会祷告他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却没有为这人的焦虑、担心祷告。另一个人生病,害怕、怀疑神,失去平安,大家却仅仅为病得医治祷告……

       很多人不喜欢把情绪问题列入祷告单,可是,这才是教会群体应该留意、彼此代祷的最重要内容!

http://theologianintern.spaces.live.c … 5BA5EF088A5E9C1!403.entry

欢迎参考个人网站

注重表现过于注重人:错误的价值观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15.html

妻子敬重丈夫在于信任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7.html

福音与心理医治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07.html

真正的友谊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html

情感:从信心到行为的重要环节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2.html

团契关怀是基督真实爱的体现 http://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04.html

作者来自中国,现在一家基督教教育机构全职服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