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憐憫若天(艾琳)2017.12.01

 

艾琳

本文原刊於《舉目》84期和官網2017.12.01

 

小小的教室,坐了七八位中東難民。他們一早來到家庭歡迎中心(Family Welcome Center)學習英語。在美國老師生動的教導下,他們用心地聽、寫一個又一個的新詞,認真地學習發音和語法。

家庭歡迎中心的幾位義工,分別幫助不同的同學練習會話,加強他們說英語的信心。義工愛鄰和學生H成了一組。 H是敘利亞難民,8個月前來到美國,已經上了7個月的課。愛鄰稱讚她的英語能力,肯定她的用功。

H有著燦爛的笑容。她說她有5個孩子,4個在身邊。提到遠方的大兒子一家,H雖然表達能力不夠,但思念之情表露無遺。愛鄰亦以各種表情、肢體語言,表達出她感同身受。

H打開手機,把8個月的孫兒的照片給愛鄰看。愛鄰也打開手機,給H看她的孫子。兩個“異國奶奶”,一下子打成一片。

H好奇地問愛鄰,平常做什麼?愛鄰沒法用最簡單的英語,向一個回教徒說清家庭事工。最後她說:“我教父母如何跟孩子講話,也教孩子明白父母。”H立刻熱情地說:“來!來!來!你來我家,好嗎?”

她們才認識不到一個小時呢!H顯然是感受到了愛鄰的關心和同理心——愛鄰能換位思考,能感同身受,並且向對方表達出來。難怪愛鄰在短時間內,就贏得H的信任!

 

 

同理心的確是很重要的關懷技巧,但不是所有人的同理心都出於愛心,也可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對方的好處。政客和推銷員很會使用同理心,但他們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與關懷、憐憫沾不上邊。

就此可以看出,同理心不等同憐憫。憐憫包含同理心,願意努力溝通,更重要的是,這種意願來自美善的動機,是為對方的好處。而且,真正的憐憫會帶來後繼行動,而不是停留在語言上。

我們所信的上帝,“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祂“以憐憫為懷”(《詩》116:5)。憐憫不單是上帝的性情,也是上帝對子民的要求(參《太》5:7;《路》6:36)。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認真瞭解何為憐憫,上帝怎樣憐憫我們。藉此,我們曉得如何憐憫人。

聖經中的“憐憫”,有以下的意思:

  • 大祭司的憐憫

希臘文“憐憫”一字(eleos),有進入人裡面的意思:以對方的眼去看,用對方的角度去想,感受對方的感受。《希伯來書》2章17節:“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主耶穌來到世上,刻意與祂所關愛的世人認同。祂成了肉身,作為木匠的儿子,住在一個籍籍無名的小鎮, 飽受人間疾苦,受試探,卻沒有犯罪。祂體會人的軟弱——祂憐憫人的高峰,就是將自己獻為贖罪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解決了人最大的問題。

這樣的憐憫,充份顯露於“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中(參《約》4)——耶穌既不是撒瑪利亞人,又不是女人,更沒有5個丈夫外加情夫,怎麼會瞭解一個乾渴、一直不滿足的心靈的真正渴求?固然耶穌的神人二性是奧秘,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這個避開人群的婦女,祂選擇了同理心,而不是批判。祂沒有以不屑的眼光看她,也沒有責備她不守婦道、違背道德倫理,卻放下身段問她要水喝。

撒瑪利亞婦人因此撤去心防,與耶穌對話。他們由井水說到活水,從丈夫說到敬拜,從先知說到彌賽亞……耶穌的話,帶給婦人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最後,她被深深震撼,丟下水罐子,忍住羞恥,跑到城裡,向眾人見證:“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4:29)

 

 

  • 父母般的憐憫

希伯來文“憐憫”有兩個字:hesed和rachamin。hesed是堅定的愛,rachamin的字根則是rechem,母胎。這兩個字實在太有意思了。憐憫是出於上帝堅定的愛,“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賽》54:10)。憐憫也好像母親對兒女那深厚的感情,少有母親忘記兒女,就算有,上帝斷不會忘記祂的子民,“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

《詩篇》的作者說:父親怎樣憐恤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因為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耶穌對祂深愛的耶路撒冷呼喊:“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路》13:34)

《路加福音》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最能表達天父對人的憐憫和慈愛。小兒子遠離父家、浪費財產和生命,父親卻牽腸掛肚,天天盼兒回家。兒子悔改回家,他不計前嫌,無條件地恢復兒子的權利。大兒子不懂父親的心,自以為義,父親也忍耐他的憤怒不平,放下身段就近他,好言勸告,同樣以恩典挽回他。

不管我們是哪一種的背叛,小兒子的,還是大兒子的,上帝都憐憫我們,呼喚我們悔改、回到祂的身旁。祂赦免我們的罪孽,饒恕我們的過犯。我們犯罪,祂肯定難過,甚至生氣,但因憐憫,祂多次消祂的怒氣,不發盡憤怒(參《詩》78:38)。祂真的是手下留情!難怪詩人說:“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都經歷過上帝豐盛的憐憫和大愛。在悔改信主以前,無論我們道德行為多好,其實我們行事為人都隨從今世敗壞的風俗,順從魔鬼,放縱肉體情慾,心中無神,目中無人……在上帝眼中,我們都是死在過犯中的。然而祂因憐憫,千方百計尋找我們,把救恩傳給我們。本乎恩,因著信,我們得救了。該受的刑罰、咒詛,主為我們承擔,給了我們這世界沒法提供的平安與喜樂。

我們歸主以後,仍然經常虧欠上帝,時常有軟弱跌倒,多少次使主傷心難過……《詩》130:3-4:“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是的,主豐盛的憐憫會領人回轉,激發人的感恩之情和崇敬,並且衍生對別人的憐憫。

聖經多次提到蒙憐憫的人應當憐憫別人:

  1. 弟兄姐妹中間應以恩慈相待,彼此饒恕,效法基督對我們的饒恕(參《弗》4:32)。主耶穌告誡祂的門徒,若不饒恕人的過犯,天父也必不饒恕他們的過犯(參《太》6:15)。
  2. 對信心被虛假道理影響、心有疑惑的人,我們要憐憫他們。也要以溫柔的心,挽回被過犯所勝的人(參《猶》1:22-23;《加》6:1)。
  3. 主看見許多人如同羊沒有牧人,就憐憫他們。愛主的人會體貼祂的心,尋找迷失的羊,牧養他們(參《可》6:34;《約》21:16)。
  4. 經濟有困難、遭遇不幸,或是社會弱勢邊緣人,我們要作他們的好鄰舍(參《箴》19:17;《路》10:30-37;《約一》3:17)。

 

結語:送一杯涼水

愛鄰所居住的城市,約有8萬個中東新移民。離她教會30分鐘車程的社區裡,有許多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教會為這些人禱告,並就如何回應這麼龐大的需要,不斷尋求上帝的心意。經過多次與當地從事難民工作的牧者聯絡,教會開始投以經濟和人力的支援。

抱著“主啊,你要我們做什麼?”的心,愛鄰跟兩個同工到難民的社區中心當義工。經過實地瞭解情況,愛鄰既興奮又心情沉重。興奮,是因為她曾經為數以百萬計的敘利亞難民禱告,如今他們竟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而且,愛鄰目睹了上帝對他們的憐憫。戰亂使他們不得不離開家園來到西方國家,為謀生、為融入社會,他們來到社區中心學英語。基督徒無條件的愛吸引了他們,小小的中心擠滿了人,地方不敷應用……

同工告訴愛鄰她們,這些人非常友善,熱情好客。同工們探訪一個中東家庭,至少要3到4小時。這些人飽受戰火蹂躪,大人、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很多需要,加上新環境的適應……

聽到難民有這麼多需要,愛鄰頓感沉重:“上帝啊,我們的力量好有限!只有你才有豐盛的憐憫!我們能做什麼?”

的確,這個苦難的世界,需要實在太多,也太大,誰能滿足?正當愛鄰困惑、擔憂之時,她忽然想起一個來自越南的家庭——幾十年前他們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有一個基督徒家庭接待他們,結果他們不但順利度過難關,還信了主。如今他們熱心愛主,積極傳揚福音。

聖靈提醒愛鄰,專注在上帝已經給她的恩賜上,能服事一個家庭就服事一個家庭。又大又難的事屬於上帝,但送一杯涼水給身邊的人,是她辦得到的。

當愛鄰這樣去做的時候,上帝就為她開路,她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支持。她因而明白一個真理:自己的憐憫有限,但連結眾聖徒的力量,可以彰顯上帝豐盛的憐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