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怜悯若天(艾琳)2017.12.01

 

艾琳

本文原刊于《举目》84期和官网2017.12.01

 

小小的教室,坐了七八位中东难民。他们一早来到家庭欢迎中心(Family Welcome Center)学习英语。在美国老师生动的教导下,他们用心地听、写一个又一个的新词,认真地学习发音和语法。

家庭欢迎中心的几位义工,分别帮助不同的同学练习会话,加强他们说英语的信心。义工爱邻和学生H成了一组。 H是叙利亚难民,8个月前来到美国,已经上了7个月的课。爱邻称赞她的英语能力,肯定她的用功。

H有着灿烂的笑容。她说她有5个孩子,4个在身边。提到远方的大儿子一家,H虽然表达能力不够,但思念之情表露无遗。爱邻亦以各种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出她感同身受。

H打开手机,把8个月的孙儿的照片给爱邻看。爱邻也打开手机,给H看她的孙子。两个“异国奶奶”,一下子打成一片。

H好奇地问爱邻,平常做什么?爱邻没法用最简单的英语,向一个回教徒说清家庭事工。最后她说:“我教父母如何跟孩子讲话,也教孩子明白父母。”H立刻热情地说:“来!来!来!你来我家,好吗?”

她们才认识不到一个小时呢!H显然是感受到了爱邻的关心和同理心——爱邻能换位思考,能感同身受,并且向对方表达出来。难怪爱邻在短时间内,就赢得H的信任!

 

 

同理心的确是很重要的关怀技巧,但不是所有人的同理心都出于爱心,也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对方的好处。政客和推销员很会使用同理心,但他们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关怀、怜悯沾不上边。

就此可以看出,同理心不等同怜悯。怜悯包含同理心,愿意努力沟通,更重要的是,这种意愿来自美善的动机,是为对方的好处。而且,真正的怜悯会带来后继行动,而不是停留在语言上。

我们所信的上帝,“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祂“以怜悯为怀”(《诗》116:5)。怜悯不单是上帝的性情,也是上帝对子民的要求(参《太》5:7;《路》6:36)。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认真了解何为怜悯,上帝怎样怜悯我们。借此,我们晓得如何怜悯人。

圣经中的“怜悯”,有以下的意思:

  • 大祭司的怜悯

希腊文“怜悯”一字(eleos),有进入人里面的意思:以对方的眼去看,用对方的角度去想,感受对方的感受。《希伯来书》2章17节:“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主耶稣来到世上,刻意与祂所关爱的世人认同。祂成了肉身,作为木匠的儿子,住在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镇, 饱受人间疾苦,受试探,却没有犯罪。祂体会人的软弱——祂怜悯人的高峰,就是将自己献为赎罪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解决了人最大的问题。

这样的怜悯,充份显露于“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中(参《约》4)——耶稣既不是撒玛利亚人,又不是女人,更没有5个丈夫外加情夫,怎么会了解一个干渴、一直不满足的心灵的真正渴求?固然耶稣的神人二性是奥秘,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面对这个避开人群的妇女,祂选择了同理心,而不是批判。祂没有以不屑的眼光看她,也没有责备她不守妇道、违背道德伦理,却放下身段问她要水喝。

撒玛利亚妇人因此撤去心防,与耶稣对话。他们由井水说到活水,从丈夫说到敬拜,从先知说到弥赛亚……耶稣的话,带给妇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最后,她被深深震撼,丢下水罐子,忍住羞耻,跑到城里,向众人见证:“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约》4:29)

 

 

  • 父母般的怜悯

希伯来文“怜悯”有两个字:hesed和rachamin。hesed是坚定的爱,rachamin的字根则是rechem,母胎。这两个字实在太有意思了。怜悯是出于上帝坚定的爱,“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赛》54:10)。怜悯也好像母亲对儿女那深厚的感情,少有母亲忘记儿女,就算有,上帝断不会忘记祂的子民,“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

《诗篇》的作者说:父亲怎样怜恤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耶稣对祂深爱的耶路撒冷呼喊:“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路》13:34)

《路加福音》浪子比喻中的父亲,最能表达天父对人的怜悯和慈爱。小儿子远离父家、浪费财产和生命,父亲却牵肠挂肚,天天盼儿回家。儿子悔改回家,他不计前嫌,无条件地恢复儿子的权利。大儿子不懂父亲的心,自以为义,父亲也忍耐他的愤怒不平,放下身段就近他,好言劝告,同样以恩典挽回他。

不管我们是哪一种的背叛,小儿子的,还是大儿子的,上帝都怜悯我们,呼唤我们悔改、回到祂的身旁。祂赦免我们的罪孽,饶恕我们的过犯。我们犯罪,祂肯定难过,甚至生气,但因怜悯,祂多次消祂的怒气,不发尽愤怒(参《诗》78:38)。祂真的是手下留情!难怪诗人说:“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

每一个蒙恩得救的人,都经历过上帝丰盛的怜悯和大爱。在悔改信主以前,无论我们道德行为多好,其实我们行事为人都随从今世败坏的风俗,顺从魔鬼,放纵肉体情欲,心中无神,目中无人……在上帝眼中,我们都是死在过犯中的。然而祂因怜悯,千方百计寻找我们,把救恩传给我们。本乎恩,因着信,我们得救了。该受的刑罚、咒诅,主为我们承担,给了我们这世界没法提供的平安与喜乐。

我们归主以后,仍然经常亏欠上帝,时常有软弱跌倒,多少次使主伤心难过……《诗》130:3-4:“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是的,主丰盛的怜悯会领人回转,激发人的感恩之情和崇敬,并且衍生对别人的怜悯。

圣经多次提到蒙怜悯的人应当怜悯别人:

  1. 弟兄姐妹中间应以恩慈相待,彼此饶恕,效法基督对我们的饶恕(参《弗》4:32)。主耶稣告诫祂的门徒,若不饶恕人的过犯,天父也必不饶恕他们的过犯(参《太》6:15)。
  2. 对信心被虚假道理影响、心有疑惑的人,我们要怜悯他们。也要以温柔的心,挽回被过犯所胜的人(参《犹》1:22-23;《加》6:1)。
  3. 主看见许多人如同羊没有牧人,就怜悯他们。爱主的人会体贴祂的心,寻找迷失的羊,牧养他们(参《可》6:34;《约》21:16)。
  4. 经济有困难、遭遇不幸,或是社会弱势边缘人,我们要作他们的好邻舍(参《箴》19:17;《路》10:30-37;《约一》3:17)。

 

结语:送一杯凉水

爱邻所居住的城市,约有8万个中东新移民。离她教会30分钟车程的社区里,有许多伊拉克和叙利亚难民。教会为这些人祷告,并就如何回应这么庞大的需要,不断寻求上帝的心意。经过多次与当地从事难民工作的牧者联络,教会开始投以经济和人力的支援。

抱着“主啊,你要我们做什么?”的心,爱邻跟两个同工到难民的社区中心当义工。经过实地了解情况,爱邻既兴奋又心情沉重。兴奋,是因为她曾经为数以百万计的叙利亚难民祷告,如今他们竟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而且,爱邻目睹了上帝对他们的怜悯。战乱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来到西方国家,为谋生、为融入社会,他们来到社区中心学英语。基督徒无条件的爱吸引了他们,小小的中心挤满了人,地方不敷应用……

同工告诉爱邻她们,这些人非常友善,热情好客。同工们探访一个中东家庭,至少要3到4小时。这些人饱受战火蹂躏,大人、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很多需要,加上新环境的适应……

听到难民有这么多需要,爱邻顿感沉重:“上帝啊,我们的力量好有限!只有你才有丰盛的怜悯!我们能做什么?”

的确,这个苦难的世界,需要实在太多,也太大,谁能满足?正当爱邻困惑、担忧之时,她忽然想起一个来自越南的家庭——几十年前他们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有一个基督徒家庭接待他们,结果他们不但顺利度过难关,还信了主。如今他们热心爱主,积极传扬福音。

圣灵提醒爱邻,专注在上帝已经给她的恩赐上,能服事一个家庭就服事一个家庭。又大又难的事属于上帝,但送一杯凉水给身边的人,是她办得到的。

当爱邻这样去做的时候,上帝就为她开路,她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支持。她因而明白一个真理:自己的怜悯有限,但连结众圣徒的力量,可以彰显上帝丰盛的怜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