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妮克罗斯比确知自己重生得救(贺宗宁)2017.11.17

Image processed by CodeCarvings Piczard ### FREE Community Edition ### on 2016-02-09 20:53:56Z | http://piczard.com | http://codecarvings.com

贺宗宁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教会历史这一周2017.11.17

 

公元1850年(清道光30年,咸丰元年)11月20日 ,芬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感受到圣灵充满,确知自己重生得救。

1850年某一天,芬妮克罗斯比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将要死的朋友要她应允以后会在天堂相会。她醒来后,决定去参加一连串的兴奋大会。在一次大会中,她走到台前,心里涌现大大的喜乐,她跳了起来,高呼“哈利路亚”。那天是11月20日。

后来,芬妮克罗斯比成为历史上写了许多圣诗的作者之一。她所写的圣诗,如《有福的确据》,到今天还非常受欢迎。

芬妮克罗斯比出生于1820年,出生没有多久就因病而瞎眼。但她的一生写了超过8000首诗歌与福音短歌。她的诗歌印成超过一亿份。她除了写诗歌以外,还成立了慈善救济机构。到了19世纪末,她已经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

几乎所有的诗歌本都收集有芬妮克罗斯比所写的诗歌。她与查理卫斯理大概是最多作品的两位诗歌作者。与穆迪搭配举办福音大会的艾拉桑基(Ira Sankey),认为他们布道会之所以成功,有大半的原因都是因为克罗斯比的诗歌。

克罗斯比的著名诗歌包括:《求主垂怜》《有福的确据》《耶稣恩召》《赞美、赞美》《赶快去传福音》及《荣耀归于天父》等等。有些诗歌出版社不希望在一个诗本里有太多同一作者的诗歌。这使得克罗斯比不得不用了超过200个笔名。

 

童年

法兰西斯珍妮克罗斯比在1820年3月24日,出生于纽约北郊的布鲁斯特村。

克罗斯比家族在1635年就随着清教徒来到波士顿,是哈佛大学创始人之一。她自己是爱国组织“美国革命之女”的会员,所以,她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写过一些爱国歌曲。

法兰西斯珍妮的暱称是芬妮。她在六个星期大的时候得了一场感冒,因此病菌感染了她的眼睛。当时,医生用芥末泥来治疗她的眼疾,在她的回忆录里,她认为这种药伤到了她的视神经,使她从此眼瞎。

但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她眼睛的问题可能是遗传造成。她6个月时,父亲约翰过世。所以,她是母亲与外婆养大的。她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芬妮从小就背诵圣经经文。

 

芬妮克罗斯比出生地

 

她5岁时,接受当时纽约的名外科医生瓦伦太莫特(Valentine Mott)的检查。莫特的结论是她的眼睛没有办法动手术,因此,她将终身无法看见。

芬妮8岁时,她的妈妈带着她搬到康奈迪克州的李基菲尔德市。在那里,她们参加了当地一间长老教会。在这持守信仰的环境里,芬妮从10岁起,每个星期要背5章圣经经文,到了15岁时,她已经背了四福音书,摩西五经,《箴言》及《雅歌》。她也背了不少篇的《诗篇》。

1832年,一位音乐老师每周两次来教她以及其他几个孩子唱歌。也是在那时,芬妮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卫理公会的聚会,她非常喜欢那里的诗歌。

她在15岁时进入纽约启明学校(New York Institution for the Blind) 。她在这个学校当了8年的学生,然后又做了两年的助教。她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钢琴,风琴,竖琴及吉他。而且还成为一位很不错的女高音。

毕业后她继续留校任教,同时,她也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尤其在鼓吹建立盲人教育方面。她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见证的盲人。她也因此结识后来的美国总统克里夫兰,两人成为好友。

信仰历程

芬妮克罗斯比虽然从小在教会的环境中长大,甚至会背的圣经经文比一般信徒多。但她一直记得外婆临终的场景。外婆告诉她“重生”的经历,但她一直没有感受到这样的经历。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相信。

1849年5月到11月间,纽约霍乱流行,当时很多人都离开纽约以免被感染。但她坚持留在纽约启明学校照顾病患。疫情好转后,看到她的人说,她显得精疲力尽,疲惫不堪,甚至精神沮丧。学校再开学时,她不得不减少授课时数。

在死亡阴霾笼罩之下,芬妮越来越为自己灵魂的去处担心。她觉得自己的灵命似乎缺少什么。尤其是在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与政治活动后,更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做到将全心献给上帝。

她有一位好朋友,叫做提尔多坎普(Theodore Camp)。坎普建议她一起去参加百老汇会幕堂的培灵大会。她对这个邀请考虑再三,无法作决定。但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让她感到非常的不安。

“在梦里,连续几天都是阴天。最后,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坎普先生希望马上能见到我。等我进入他的房间时,发现他病的非常厉害,快要死了。那时,坎普问我以后我们会不会在天国再相会。芬妮回答说:‘会的。如果上帝允许’。这个答案也是当初她在外婆临终时,告诉外婆的答案。在这个梦里,在坎普‘临终’前,他再次提醒她:‘记得,你答应了一个临终的人以后再相会’。”

芬妮从梦中惊醒过来。脑中不停的萦绕着坎普的话:“以后我们会不会在天国再相会?”虽然坎普实际上并没有在病中,但芬妮却一直在思考,如果她死后是否能在那美好的地方再见到他,或任何其他她认识的人。

她在自我反省后,更觉得她不会再见到他们。她的灵命里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到了1850年秋天,她开始去参加培灵会。在会中,讲道充满热情煽动的言辞,不时夹着会众“阿们”与“哈利路亚”的呼声。还有哭泣、呜咽和狂喜。参加的人也有不少会从座位上跳出去,在会场四处奔跑,或是摔倒在地上。

在讲员结束之前,总会强调地狱之火,警告不信福音的人会受到惩罚,最后呼召人到讲台前面来。这些走到前面的人要跪在冰冷的地上长达两小时,长老或执事按手在这些人的额头,为他们祷告,求赦免。

在这个秋天,芬妮克罗斯比有两次走到台前。她跪在地上,长老大力按着她头的手几乎要掐破她的头。但他们大声的祷告并没有让她感到“快乐”起来。

最后,在11月20日那晚,芬妮已经被沮丧和焦虑搞得心神憔悴。她第三次被带到台前。那晚,没有其他的人走到台前。长老与执事合力为她祷告了好几个小时,但没有发生任何的事。

会众开始唱“痛哉!主血倾流(Alas and Did My Savior Bleed)” 这首诗歌。到了最后一节,第5节“我惟向主奉献身心,稍报深恩为快”。突然,芬妮感受到非常特别的感觉,她后来记下:“我的灵魂充满了宇宙的光亮。”她跳了起来,高声的喊:“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在极兴奋的状况下,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她一直想要一手抓住世界,一手抓住上帝。

克罗斯比从1867年起就是纽约布鲁克林第六大道圣经浸信会的会员。她担任过执事,也是教会正式差派的宣教士。她与牧师劳瑞(Robert Lowry)合写了不少的诗歌包括:《救世主凡事引导我》(All the Way My Savior Leads Me)等等。

她虽然没有正式加入19世纪下半的圣洁运动,但与其中的成员有密切的来往。逐渐的从她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她偏向卫理公会/圣洁运动信念的倾向。在1875年所作的《我乃属耶稣》就显出她追求成圣的心志。

今归主为圣,专归主所用,望日蒙新赐天恩,

信望爱日增,口不住称颂,恒近主洁净心身。

1877年, 克罗斯比遇见圣洁运动中最著名的诗歌作曲家威廉柯派崔克(William J. Kirkpatrick), 后来与他合作写出许多的诗歌。同一年,她加入康奈尔卫理圣公会为会员。

 

康奈尔卫理圣公会

 

早期写作生涯(1841–1865)

克罗斯比最早的诗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形下在《自由导报》出版。后来一位苏格兰的诗人称她为“天生的女诗人”。1841年,美国哈里逊总统逝世克罗斯比写了一首追悼的诗,被《纽约先驱报》印出,使她所写的诗广为人知。后来,《星期六邮报》《克林顿信报》《消防员期刊》等等刊物,都将她所写的诗刊登出来。

起初,她觉得这些诗都还是未完成的作品,不值得刊登。后来,她发现这些诗居然可以为启明学校打知名度,还可以为学校筹款,就同意将所写的诗刊登出来。1844年,在启明学校的鼓励下,她出版了第一本的诗集:《一个盲目的女孩》(A Blind Girl and Other Poems)其中包括根据《诗篇》4:8改写的《夜晚的诗歌》。她认为这首诗歌是她第一首的圣诗。

 

她后来在1853年及1858年又各出了一本诗集。

除了诗集以外,她还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写出不少的歌词。那时,她一首歌词可以卖出一到二美元。她所写的流行歌曲前后一共印了超过10万份乐谱。

婚姻与家庭

1843年夏天,克罗斯比认识了小亚历山大范奥斯汀(Alexander van Alstyne, Jr.)。他的朋友称呼他“小范”(”Van” )。他是纽约启明学校的学生。有时去上克罗斯比的课。1855年,他也成为学校的老师。他们在这段时期订婚。然后在1858年3月5日结婚。结婚前3天,她辞去了启明学校的教职。

婚后,他们搬到当时只有200人口的马斯佩斯(现在在纽约皇后区)。

1859年,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法兰西斯。但这女儿在出生不久后在睡梦中过世。克罗斯比写出一首诗歌《安稳在耶稣手中》记念她早逝的女儿。

女儿过世后,小范变得孤独不愿与外界接触。克罗斯比也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提到她的女儿。她晚年时,在一次访谈中,她提到这件事:“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只有我最亲密的朋友才知道的事。我曾经有个女儿,所以,我懂得做母亲的爱。上帝赐给我们一个小女儿,但是,天使下来把她带到上帝宝座那里去了。”从1859年起,他们夫妇经常搬家,但是从来没有拥有自己的房子,都只是租贷别人的房屋。

除了克罗斯比写诗以及为圣诗作词的收入以外,范奥斯汀在纽约两间教会担任司琴,有时也教琴。他们的收入其实可以过相当不错的生活。但克罗斯比有一个原则:“除了生活必须的开支以外,将所有其他的金钱都捐出去。”他们夫妇有时办音乐会,会中,克罗斯比会朗诵她的诗,也会献唱。小范则弹奏各种乐器。他们把音乐会收入的一半捐给穷人。

他们夫妇后来多年过著一种特殊的婚姻生活,只偶然会住在一起,经常分居两地。1880年,两人正式分居。

虽然分居了,但克罗斯比坚持他们之间还是维持很友善的关系,经常彼此联络,甚至还有一同事奉的时候。

1903年,她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们的关系:“他有他的缺点,我有我的缺点。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彼此相爱直到他过世。”

 

1906年的芬妮克罗斯比

 

写作圣诗(1864–1915)

克罗斯比是19世纪最多产的圣诗作者。她一生所写的诗歌超过8000首,其中有不少是用笔名所写。据估计包含她所写的诗歌的诗本至少卖了一亿本。

她自己设了一个目标,希望她的诗歌能带领一百万人信耶稣。所以,她在写诗歌的时候都会祷告,求这首诗能带领人信基督。

美国的名作家安妮道格拉斯(Ann Douglas)说,克罗斯比是一位在19世纪解放美国宗教的女作者。她用诗歌将美国教会从严谨的加尔文主义带进反智的群众文化。

 

“教会历史这一周”已经制作成3-5分钟的视频(苏文峰主讲),在橄榄社区网站(http://ocochome.info/)播出,《教会历史这一周》的页面短链接:http://wp.me/P5KG8P-7dW

或点击后面网址观看本期视频:http://pan.baidu.com/s/1dFNFgW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