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余
本文原刊於《舉目》47期
年終的回顧:生命必須經過反省
有一個年輕人去學開飛機,學會所有的理論和技術,也學會怎樣起飛,怎樣在空中調控高度、速度、方向,可是,他就是拿不到飛行員執照。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會降落。
對飛行來說,懂得怎樣降落,也許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年來說,懂得怎樣結束,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這歲末,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回顧一下今年的歷程,回顧一下我們在年初有過什麼目標或心願,一年下來,完成了多少?我們有沒有半途而廢?有沒有偏離目標?是不是我們的目標定得太高,需要重新調整?或者,有沒有失敗需要去總結教訓,有沒有罪需要去對付,才能更好地達到目標?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從過去學習功課。我們不是要停留在過去。無論過去給我們的是勝利還是失敗,是光輝還是羞辱,我們都應該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好像保羅那樣,向著標杆直跑。
同時,我們還應該對過去進行回顧和評價,學到該學的功課和教訓,這樣,我們才不會重複以前的錯誤,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成長,並且往前走,而不是原地打轉。這就好像蘇格拉底所說的:“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
《哈該書》的結束:啟示不需要很長
在這一年結束之際,我們也來看一下,先知哈該是怎樣結束他給神的子民的鼓勵的。
《哈該書》包含4篇信息,一篇比一篇短。最後一篇只有3節,內容只有兩句話。可是這兩句話,已經夠分量了。
所以,啟示不需要很長,異象也不需要很長。有時候,只要你從神得到一個意念,一個使命,一個看見,一個感動,就已經夠了。假如我們能夠把主給我們的這份感動化為行動,貫徹始終,我們這一生就不算虛度了。
在這篇信息中,神藉哈該對所羅巴伯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有關列國的宣告;第二句,是對所羅巴伯個人的應許。話雖短,但是意味深長——從第一句話,我們可以總結出《哈該書》的末世論;從第二句,可以看到《哈該書》的基督論。
我們也可以說,這兩句話,等於就是《撒迦利亞書》(聖經中另一卷先知書)的大綱。撒迦利亞是跟哈該同時代的先知。大家有機會研究一下《撒迦利亞書》的話,就 會發現,《撒迦利亞書》前半卷都是在講末世,後半卷在講基督。相信是同一位聖靈,在背後感動這兩位先知,使他們的信息,互相呼應、補充和印證。
介紹得夠多了,讓我們來看《哈該書》在結束時,到底講了些什麼。
對列國的宣告:審判—末世論
在這個關於列國的宣告裡,神告訴所羅巴伯:“我必震動天地。”
其實在《哈該書》2:6,神已經講過:“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這震動,為的是叫萬國把珍寶都運來,使聖殿充滿榮耀。對當時在艱難、貧窮中重建聖殿的百姓來說,這是非常大的鼓勵。
而神在《哈該書》2:21再一次說“我必震動天地”,卻是要“傾覆列國的寶座,除滅列邦的勢力”。第一個震動天地是要震來,第二個是要震走。這是用典型的講述末世的語言、圖畫,形容神將來的審判。
為什麼講到審判呢?因為當時的以色列人仍然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受到周圍列國列邦的欺壓、逼害。在外邦人的眼中,以色列人是一個弱小、失敗的民族,以色列的神也是一個失敗的神。
在當時普遍多神論的世界觀裡面,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哪個國家勝利,就表示他們的神厲害;哪個國家失敗,就等於他們的神失敗。所以以色列人的命運,也關係到耶和華神的名譽和榮耀。
但是神說,你們不要擔心,我會捍衛我自己的名譽,我也會為你們報仇。有一天我會除掉所有這些敵對的勢力。我會震動天地,我會顛覆地上一切的權勢,毀滅一切的軍隊。我會叫所有狂傲的敵人抱愧蒙羞。
在《撒迦利亞書》中,神也傳遞了類似的信息:“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我甚惱怒那安逸的列國,因我從前稍微惱怒我民,他們就加害過分。” (《亞》1:14-15﹚
神的意思是說,以色列人之所以會落到這步田地,是出於神自己的審判,是神在惱怒他的百姓。而神在惱怒當中,使用了周圍的列國:亞述、巴比倫、波斯,作為他審判的工具。
但是,那些列國卻以為是自己厲害,傲慢到不可一世,於是落井下石,任意欺壓色列人。
對於這些國家,神說:“你們向我的百姓做的,我都看見。有一天我會和你們算賬,我的憤怒將會傾倒在你們身上。我雖然用你們作了我的工具,但是不等於你們就不需要為自己的暴行負責。”
這就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只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的時候神允許別人欺壓我們,而且那些欺壓我們的,明顯是壞人,明顯比我們更 惡。但是,我們不要懷疑神的公義,也不要憤憤不平,更不要用自己的手段去報復。我們應當把審判交在上帝的手中,相信上帝一定會審判,一定會主持正義,也一 定會讓惡人受應得的報應。
所以,我們不需要管別人怎麼做,我們只要關心:我們有沒有在苦難中學到神要我們學的功課?我們有沒有因為神的管教,而更成熟、更聖潔、更加愛主和愛人?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因為苦難,更加親近、更加認識那一位擔當我們憂患,並與我們同受苦難的耶穌基督?
神用末世審判的圖畫,結束了整卷《哈該書》,也給《哈該書》賦予了超時代的意義。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哈該的4篇信息,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信息一:(提醒)不要自私,起來重建聖殿。
信息二:(勉勵)不要自卑,殿將充滿榮耀。
信息三:(警告)不要自滿,成為聖潔豐盛。
信息四:(安慰)不要自憐,神將主持公正。
《哈該書》大部分內容是重建聖殿,但是在這個結尾,卻偏偏沒有講聖殿。這是在告訴他們,也是在告訴我們:眼光不要只看眼前。不錯,建造聖殿是重要的,建造教會也是重要的,但是神的最終計劃不只是這一個聖殿,這一塊地方,或者這一個教會。神有更大、更高的旨意。
神的心意,也不只是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地上的國度全都可以被震動、被顛覆。神要建立的,是一個永恆的國度,是一個屬天的、不能夠被震動的國(參《來》12:28-29)。
我們整天忙忙碌碌,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所追求的那些、積累的那些,我們現在認為很重要的那些,將來會不會一震就掉了呢?
怎麼樣才能不被震掉呢?只有當我們把我們的生命、才幹、財富,奉獻給神,投資在神的國度,我們才能得到永遠不朽壞的財富,我們的努力也才有永恆的價值。
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都能進入那個不能震動的國度,也讓我們一生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在神永恆的台前被記念。
對所羅巴伯的宣告:拯救—基督論
《哈該書》的最後一段話,是神對所羅巴伯個人的應許:“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該》2:23)
對所羅巴伯,這位帶領被擄的以色列人回歸並重建聖殿的領袖,神的應許是:到那日,也就是到審判的日子,神必以他為印。
這個應許是什麼意思呢?印,就是可蓋章的戒指,是古時候君王權力的象徵。印可以用來授權。發佈命令時,蓋上國王的印,就等於是國王親自發佈這命令。例如埃及法老立約瑟作宰相的時候,就脫下手上的戒指戴在約瑟手上,意思是從此約瑟可以代行法老的權柄。
同樣,《以斯帖記》也記載了,波斯重臣哈曼,慫恿亞哈隨魯王在波斯境內消滅以色列人,他也得到國王手上的戒指,讓他隨意對待以色列人,造成了以色列民族歷史上一次重大的危機。
感謝上帝奇妙的保守,後來哈曼的陰謀被識破,以色列人沒有被種族清洗,哈曼反而自己遭到清洗。亞哈隨魯王且追回了給哈曼的戒指,交給以斯帖的叔叔末底改,允 許末底改和以斯帖:“可以隨意奉王的名寫諭旨給猶大人,用王的戒指蓋印;因為奉王名所寫,用王戒指蓋印的諭旨,人都不能廢除。”(《斯》8:8)可見這個 戒指印的作用,實在非同小可。
這裡,神對所羅巴伯說,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你不再需要仰仗外邦君王的權勢,不需要再當什麼波斯國的省長。你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僕人,你有我的同在,我的授權,就已經足夠了。
神對所羅巴伯的這個應許,不只是授權。神不是說給他戒指印,而是以他為戒指印。換句話說,他所代表的,就是神的權柄。
為什麼神要對所羅巴伯說這樣的話呢?因為所羅巴伯,是大衛皇族的後裔。神說,在那列國傾覆、列邦震動的日子,你所羅巴伯代表的大衛王朝,卻要重新被建立。大衛家重新有人坐在寶座上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參《撒下》7:11-16)。
如果神不說這段話,所羅巴伯能不能肯定這一點呢?不能。因為以色列人已經亡國,大衛王朝已經崩潰。而且神和大衛立的約,似乎也廢掉了。因為神在《耶利米書》 22章,論到猶大亡國被擄時期的最後幾位君王,說他們都要被擄,都要滅亡,都要受審判,因為沒有一個是好的,沒有一個肯聽神的話。例如:“耶和華說:‘猶 大王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又名“耶哥尼雅”),雖是我右手上帶印的戒指,我憑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將你從其上摘下來。’” (《耶》22:24)
再看《耶利米書》22:30:“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
這個大衛之約,看起來真的廢掉了:戒指摘下來,後裔中再無一人能坐在大衛寶座上。
但是現在,神對所羅巴伯說,我要以你為印,我要從你開始,再次肯定大衛之約,再次建立大衛的國度和寶座。
為什麼呢?因為我揀選了你。我揀選了大衛,我也揀選大衛的後裔。我的選召是不後悔的,我和大衛所立的約,是不能廢掉的。
神對耶哥尼雅的審判,以及神對所羅巴伯的應許,為我們解釋了福音書裡一個令人非常困惑的問題——假如你讀過《馬太福音》中耶穌的家譜,以及《路加福音》中的家譜,你會發現,除了次序和時間長度不一樣之外,最大的問題,是耶穌祖先的名字也不一樣。
看一下“耶穌家譜的難題”圖,就會發現,從大衛開始,兩條“祖先線”就分叉了,一邊是所羅門,一邊是拿單。兩條線到了撒拉鐵和所羅巴伯併攏了,之後卻又分開,最後合並為約瑟和耶穌基督。
為什麼耶穌的家譜會有兩個呢?到底誰是耶穌的祖先呢?最好的解釋,就是《馬太福音》記載的是約瑟的家譜,《路加福音》記載的是馬利亞的家譜。而家譜一定要記男子,所以就把希里的女婿約瑟,當作希里的兒子,記在家譜裡。這對猶太人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因此從肉身來說,耶穌是來自拿單家族,而不是所羅門家族(因為耶穌和約瑟沒有血緣關係),所以神對耶哥尼雅的咒詛是應驗的。所羅門一系的君王,確實就到耶哥尼雅為止(最後一位君王其實是希底加。不過,希底加是耶哥尼雅的叔父,所以從輩分講,還是耶哥尼雅最小)。
但是,無論是《馬太福音》王族的家譜,還是《路加福音》中耶穌肉身的家譜,都在所羅巴伯那裡併攏——所羅巴伯就好像一枚戒指,把兩個家族拴在一起了。
在那被擄歸回的年代,在以色列人幾乎失去盼望之時,神透過哈該向他們保證:神對大衛家的應許,永不作廢。將來神必定會復興大衛的國度;將來必有大衛的後裔,永永遠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
這後裔是誰呢?是耶穌基督!《哈該書》裡全部的盼望、全部的應許(也是那些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全部的盼望),最後都指向一個人,就是耶穌基督。這就是《哈該書》的基督論。
大家讀聖經,可能越讀越覺得複雜、繁瑣,那麼多人物,那麼多故事,那麼長的歷史……其實我們只要記住一點:有一把鑰匙,有一個人,能夠為我們打開全本的聖經。全本聖經都在為他做見證,整個救恩的歷史都是以他為核心,這個人就是耶穌基督。
不但救恩的歷史是以他為核心,整個人類的歷史也是以他為核心,整個宇宙的歷史也是以他為核心。有一天我們會看見,萬膝都在他面前跪拜,萬口都要承認:“耶穌 基督是主!”所以,無論這個世界怎樣改變,無論我們生活中有多少風浪,多少苦難,只要他是我們的主,我們就不用害怕,因為我們靈魂的錨,已經拋在磐石之 上,永遠穩妥。
新年的展望:最後給我們的提醒
在我們即將步入新年之際,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計劃呢?我們應該怎樣立志和行動呢?《哈該書》最後一篇信息給我們的提醒,就是無論我們做什麼樣的計劃,無論我們有什麼樣的行動,我們都應該有一個最終的目標,跟一個絕對的核心。
這個最終的目標,就是神永遠的、不能震動的國度。我們應當以神國度的眼光和角度,來衡量我們在地上大大小小的計劃和行動。
這個絕對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無論我們做什麼,無論我們在家中,在工作崗位上,在教會裡,耶穌基督都應該是我們絕對的中心。
所以,讓我們一起立志,求神幫助我們,在這新的一年中,更加認識耶穌基督,經歷耶穌基督,在我們的生命和事奉中,也更加彰顯耶穌基督!
作者來自上海,現在澳洲牧養國語堂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