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学
本文原刊于《举目》46期
香港的淑洁老师,送给我一本苏恩佩前辈的文集。厚重的一本,装帧却格外朴素,封面是几枝中国画的写意竹叶(大约隐喻著清洁高贵的操守),左上方是竖排的繁体字──《苏恩佩文集》。
苏恩佩在我出生前4年,便已在香港病逝,那是1982年4月11日。她早年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青年学生工作,担任台湾《校园》杂志总编辑。她于上世纪70年 代创办的《突破》杂志,风靡全港,如今已发展成为香港最具时尚气息的多媒体全人关怀运动(仍以关怀香港青少年为宗旨),集图书出版、心理辅导、影音传媒为 一体,体现出信仰的广度和力度,呼唤青少年心灵归依,成为众多迷惘青少年被更新和建立的平台。
我想,若是恩佩老师有知,必定深深喜悦。她虽然离开我们许多年,她的作品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常被搬上萤屏,时间却证明了她前瞻的视角和先知般的呼声,是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
她在70年代初,便发觉香港和大陆的动乱,势必给青少年带来诸多的精神灾难。她看到,生命的突破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人的未来与幸福。因而,她着手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认知,发掘潜力,建立与创造主的生命关系。
许多大陆人对“苏恩佩”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然而,如果你看过70年代的《突破》刊物,再前往现今的“突破”机构走访一番,你定会心生景仰,你会深深发现神的智慧何其高,如同我们看到了彩虹,便想起了一份远古却又温馨的约定。
黑白影像
捧著恩佩老师的文集,我深信文如其人,书如其人。
许多时候,我对阅读失去兴趣,总觉在阅读中找寻不到生命的真实养料。家中的四万余册藏书,曾经视若至宝,如今无法再给我任何感动。和各名家的散文著作,更是渐行渐远。
这是一个审美疲劳、阅读肤浅的时代。
当我手捧这本书,沉甸甸的,且为繁体、竖排的,似乎有不想去读的念头。
我这么想时,淑洁老师的话却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相信你会喜欢的。”
午夜时分,打开书。窗外奔腾的车辆,也不能搅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我看到了恩佩不同年代的旧照片,她穿着旗袍,和六七十年代中国清一色的服装系统大相径庭。
这些散发著独特的时代气息的影像,是一个青春生命的完整写照。而她的高雅气质,略带微笑的面孔,显示出成熟基督徒内在生命的温柔与喜乐。
照片显示出她积极、活跃的社会参与,比如有一张,是她1981年在北京天安门,和摇篮里的婴儿合影。还有一张,是她向学生布道……这些黑白影像,诉说着她在困难时期所走过的岁月。
如此言说
书内的文字,是恩佩前辈在动荡的时局、繁忙的工作学习、每况愈下的健康下,为后来者留下的。仅仅这种精神,就不能不令人感动。这样的文字,我便径直读了下 去。出乎意料的,居然比平时阅读简体版书籍还要轻省。我没有系统学过繁体字,但是阅读此书竟十分流畅,极为生僻的字也可瞬间领悟,这全然属于恩典了。
恩佩的语言风格是:叙述简洁、真诚,又颇具技巧,不生硬。娓娓道来,不轻易掺杂个人的主观评论,只将细节叙述,将中心表明,且依靠真理,直接向读者的灵魂深处探入,让读者回味、反思。所以,读来如沐春风。
在《神学生的矛盾》这一篇中,她诚恳地进入一个人的生命深处,挖掘他在教会及神学院中所受的伤害,又通过对他离开神学院和教会,在社会职场上一番拼搏,始终怨恨难平的心理剖析,使其自我中心的心理症结缓慢呈现……
没有任何批评的字句,只有客观、公允且颇具悲悯的陈述,并不回避主人公以及信仰团体内的问题;也不下任何“属灵”的判断,反而带着深挚的爱与理解,对一个困境中的生命施以援手。
这样的爱,怎能不彰显出信仰的高度?
《失落的性灵》一文,则写了一位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但为了更好地生存,选择了读物理学的科技工作者。在他表层的生活状态下,隐藏着无限空虚的心灵,似乎整个生活演变为一部急速运转却又内核停滞的机器,这委实令他痛苦难堪。
后来他遇见了一位女基督徒,她告诉他:“这世纪的悲哀,在人性的机械化,在性灵的失落。”文中没有说他立即成为基督徒,只写到他渴望重新燃烧心中熄灭已久的火。
恩佩所处的时代,远不如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但她以先知的视野,看到了21世纪的悲哀。她的担忧──人性的机械化、性灵的失落,正被时代证明。如果我们不正视和补救,人类的未来会是一片荒漠。她的看见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
奇异力量
这本书,我会一直读下去。不仅是读,并且转换为生命的氧气。现在我只读了开始的几章,已大有所得,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乐趣。翻阅目录,别样的选题已暗含着独到的视角:
《 有“明星”,没有“演员”》,《多样貌的城市生活》,《在磐石的荫庇里──隐秘处的灵交》,《简朴生活的实践》,《我们再没有别的选择》,《城中的死 亡》,《我们应有的政治意识──海外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必须正视的现实》,《千纸鹤──浅谈日本人对死亡的观念》,《沉浸于历史缓流的一季》,《我能为这 个城市做什么?》,《这一代的先知在哪里?》……
这些选题,已远超柔弱女性的心灵视野──唯有被圣灵浇灌的人,才能看到天上的河流荡涤历史的尘埃。从这些命题可以看出,恩佩既是一位学者型基督徒,一位关怀现实并且拥抱现实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她的自由,是在耶稣基督里蒙恩的真自由),也是一位深具属灵品质的灵修作家。
这本10多年前出版的书,这位离开我们近30年的女性,她温润的声音,至今依然带着奇异的力量,穿越时空的隧道,告诉我们幸福的方向。
在《基督徒与文艺创作》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恩佩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她同时具有神学的高度、文学的魅力、哲学的思辨,与生命的真实流露。她将写作与生命融为一体,因而,读到她简约、朴素、洁净的文字,如同看到一幅被神触摸的生命画卷,在面前缓缓展开。
作者出生于陕西,现居西安。主要从事写作。
Leave a Reply